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際化學奧林匹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競賽(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簡稱IChO)是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的一種。1968年,首屆IChO舉辦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以後年年舉辦(1971年除外)。舉辦時間通常為該年度的7月下旬,為期10天。
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22年8月7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9月30日) |
最初的參加國大多數都是前東歐集團的成員,而且1980年第12屆奧地利IChO以前,這項競賽都沒有在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裡舉辦過。
賽體和賽制
每支代表隊由4名學生、2名導師組成,其中1名導師任領隊。每支代表隊還可以有一名嘉賓(guest)和一名科學觀察員(scientific observer)。參賽學生年齡不得超過二十歲,且不得擁有高於中等教育的正式學籍。大賽的國際信息中心(The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Center)設在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
一個國家要想派出選手參加IChO的比賽,必須首先連續兩屆向大賽派出觀察員。在36屆IChO中,68個國家參加了大賽,其中7個只派出了觀察員。
比賽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構成。兩部分比賽時限都是五個小時,不在同一天內舉行(一般實驗先考)。兩個部分的成績是獨立的。理論部分占總分的60%,實驗部分占40%;兩個成績之和即為選手的總分。
導師有責任把英文版的試題翻譯成他們的母語,這樣學生們用的考題就是用他們的母語寫成的。考試之後,考卷將由一個舉辦國指定的委員會評審。導師可以在這一輪評審之後與大會裁判商議評分標準,以保證評分的公平。這些工作應在獎項頒發前完成。因為導師們在比賽開始之前事先了解了題目,所以學生和導師的任何交流都是嚴格禁止的。
考試大綱中的知識點涵蓋化學中的多個領域,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化學以及光譜學。雖然大多數知識點都屬於中學範疇,但其中很多問題都考察的更加深入,有些問題還需要高於中學要求的知識程度和理解能力。IChO的主辦國在比賽之前都要發行一套預備題,而這些題目所涉獵的專業知識明顯深於一般中學乃至大學課程內容。準備IChO,不僅需要對化學高度的理解力和極大的興趣,更需要一種突出的融會貫通、聯繫實際的能力。
參賽者會依其個人成績排先後次序。
- 全部參賽者中首10%±2%得金牌
-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20%±2%得銀牌
- 全部參賽者中之後30%±2%得銅牌
- 未能取得獎牌但在某一題目滿分的參賽者可獲榮譽獎
- 在理論或實驗部分的測試中獲得最高分的選手可獲特別獎。
參賽選手還可以通過競賽這一突出的機遇,來會見全世界志同道合的人,並藉著出訪外地的機會了解其它文化。這正應了IChO成立時的宗旨:大會促進不同國家的青年人之間的友好聯繫,並鼓勵國際的合作與理解。
Remove ads
賽事舉行地點及時間
Remove ads
參賽簡史
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
西元2018年,國際化學奧林匹亞迎來了第50屆的競賽。為了慶祝50週年,國際化學奧林匹亞委員會選擇將比賽地定在在第一屆舉辦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但由於該共和國已於1993年1月1日解體為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國家,故該年的競賽最後協議由兩個國家共同舉辦之。
因為考慮到兩個國家間的通勤,該年的競賽較以往的競賽時間長了一天(11天)。在這11天的時間中,選手先於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進行開幕、實作以及理論競賽,再於捷克的布拉格進行閉幕與頒獎。也因為選手與導師在比賽期間會待在超過一個以上的國家,且停留時間不同(選手停留在斯洛伐克的時間較長;而導師停留在捷克的時間較長),故該年的官網特別寫出「參賽選手須申請斯洛伐克的簽證,而導師則需申請捷克的簽證」。
而第50屆國際化學奧林匹亞的競賽標語是「Back To Where It All Began」,除了蘊含著濃濃的回歸到第一屆化學奧林匹亞舉辦地的意味,也抱持著對於參賽選手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莫忘初衷的一種期待。
這也是國際化學奧林匹亞賽史上第一屆,也是唯一一屆由兩個國家一起舉辦的賽事。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