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索菲亞教堂 (哈爾濱)
原东正教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聖索菲亞教堂(俄語:Софийский собор)位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近中央大街,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教堂現已闢為哈爾濱建築藝術館,不再行使宗教功能。[1]「聖索菲亞」詞源為「神聖的智慧」。[2]

歷史
聖索菲亞教堂於1907年3月17日奠基修建,最初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隨軍教堂;同年,俄國猶太裔茶葉商人伊·費·奇斯佳科夫[3](И. Ф. Чистяков)出資,在原基礎上修建全木結構教堂,於8月2日竣工。[1][4]
1912年11月4日,教堂重建竣工,在原木牆外部包砌磚牆、形成磚木結構式教堂;海參崴和堪察加教區大主教葉夫謝維·尼科利斯基(Евсевий Никольский)與聖尼古拉教堂的神父佩卡爾斯基[5](Пекарский)等為之祝聖。[4][6][7]
1923年9月27日,教堂再次重建。在哈的俄國建築師米哈伊爾·馬·奧斯科爾科夫(Михаил Матвеевич Осколков)設計了教堂,外形仿造瓦西里·科夏科夫(Василий Косяков)的聖彼得堡主顯教堂(Богоявленская церковь)。 歷時9年時間,最終於1932年11月25日建成。[4][8]
1934年8月29日,聖索菲亞教堂成為培養神職人員的哈爾濱東正教會神學院。[7]
1958年,教堂被關閉。[9]「文化大革命」期間,教堂深受破壞,聖器、文物全部丟失,並先後被用作哈爾濱話劇院練功房和哈爾濱市第一百貨商店倉庫。[10]且被四周居民樓遮蔽,長期不為人所知。[1]
1986年,索菲亞教堂被列為哈爾濱市I類保護建築。[10]1996年,被列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1997年,拆除周邊具有火災隱患的相鄰建築1.4萬平方米,闢建廣場7000平方米,並將教堂改作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之用。[1]2007年,索菲亞教堂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12]
2006年教堂廣場再次進行了擴建改造,噴泉升級後冬季可以噴雪,廣場的面積也擴大了許多。[13]

2018年7月3日起,教堂開始97年後的第一次修繕工作,工期一年。[14]
Remove ads
建築特點
聖索菲亞教堂為清水紅磚砌成的磚石結構,屋頂為鐵皮屋面刷綠色油漆。[6]
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南北對稱,東端短、西端長;南北寬約28米,東西長約42米。西端設朝西的正門,東端設與正門相背的後門,南北兩翼均有朝西開的耳門。拉丁十字的中軸線上為主禮拜廳,東端為主祭台;南北兩翼各設一個小禮拜廳。二層設唱詩台。總面積721平方米,可容納1500人從事宗教活動。[6]
十字相交處形成四個磚垛,上置外徑10米的圓形鼓座,戴以巨型穹頂,外部罩以「洋蔥頭」式窟窿頂罩,罩上有十字架,至十字架頂端通高53.35米。正門頂端則設「帳篷頂」式尖塔,用作鐘樓。兩翼和後門亦設「帳篷頂」尖塔。中央穹頂最高,鐘塔略低,其餘三座尖塔最低。[6]
另有地下室,設庫房和鍋爐房等。[6]
聖索菲亞教堂結合了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平面呈十字架形;方形房間的墩柱上設穹頂;中央大穹頂和四面4個小穹頂)和俄羅斯民間木建築風格(「洋蔥頭」和「帳篷頂」),是一座型制嚴整、風貌地道的俄羅斯式東正教堂。[15]:97-99、239[16]:80-82[17]日本建築史學家西澤泰彥認為,聖索菲亞教堂在規模之大、構思之完整方面,足可以與莫斯科聖瓦西里大教堂相比。[18]
Remove ads
歷任掌院神父
照片集
-
聖·索菲亞教堂的保護銘牌
-
1910年代的聖索菲亞教堂
-
1928年建設中的教堂
-
教堂正面
-
教堂內部主禮拜廳
-
從教堂內部仰視穹頂
-
夜景
-
夜景
-
側面仰視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