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城巴13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城巴13線是香港城巴營運的一條香港島巴士路線,來往西半山旭龢道與金鐘(添馬街)之間,主要途經中環蘇豪區、堅道、般咸道、柏道、列堤頓道。

Remove ads
簡介及歷史
本線於1974年4月16日投入服務,以配合半山區巴士專綫啟用,初時由中華巴士營運。1998年9月1日中巴的巴士專營權屆滿後,改由新巴接辦[1][2]。
中環天星碼頭於2006年11月由愛丁堡廣場遷往民光街,本線沒有延長路線至新碼頭,只是把巴士總站改稱中環(大會堂)。
2012年7月22日:因應雲咸街及雪廠街近皇后大道中一段交通擠塞情況非常嚴重,新巴決定修改本線往中環方向的行車路線,在堅道(明愛中心)後改經上亞厘畢道、花園道、德輔道中、雪廠街、干諾道中西行、康樂廣場、干諾道中東行回大會堂總站(假日則改經皇后大道中及畢打街),是本線開辦以來首次更改行車路線。
2022年8月14日:總站由中環(大會堂)延長至金鐘(添馬街)[3], 由金鐘(添馬街)開出駛至添馬街後,經夏愨道、紅棉路後返回原有路線,取消中環(大會堂)總站;由旭龢道開出駛至中環(大會堂)後,經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及添馬街,是本線開辦48年以來首次遷移總站。
Remove ads
1970年代中期之前,中巴開辦路線的編號是按數字排列。12號線於1955年投入服務後,下一條路線本應為13,但當時中巴管理層卻指「十三不祥」,故跳過本編號,1960年開設的新線由14號線繼續排下去。直至1973年,計劃開辦此線時,中巴總監顏成坤在報章聲言不相信「十三不祥」的思想,並把本線編為13[4]。
本線投入服務至2012年7月22日,從未作任何永久性行車路線改動,行車路線維持了38年,是香港境內維持行車路線最長時間的路線。就算中區多年來實施了很多交通改動措施,也沒有影響本線的行車路線。
服務時間及班次
收費
全程:$6.3
|
Remove ads
使用車輛
受屋蘭士街的路面影響,本線祇能使用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3800-3859)、比亞迪K9R(2051,2052)及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 MMC(2501-2505)行走,
行車路線
金鐘(添馬街)開經:添馬街、夏慤道、紅棉路、天橋、金鐘道、皇后大道中、德己立街、威靈頓街、擺花街、荷李活道、亞畢諾道、堅道、般咸道、柏道、列堤頓道、屋蘭士街及旭龢道。
旭龢道開經:旭龢道、屋蘭士街、列堤頓道、柏道、羅便臣道、衛城道、堅道、上亞厘畢道、花園道、德輔道中、雪廠街、干諾道中(西行)、支路、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干諾道中(東行)、愛丁堡廣場、中環(大會堂)巴士總站、愛丁堡廣場、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及添馬街。
-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經斜體字之路段,改經粗體字之路段。

- 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不停有 * 號之車站,改停有 ^ 號之車站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