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執政黨
擁有政權的政黨・與在野黨相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執政黨(英語:Ruling party),又稱與黨,指在政府中獲得政權的政黨,通常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地方行政長官所屬的政黨,或者是其他形式而掌握執政權的政黨。標準的議會民主政體下,執政黨是指實際控制立法行政權力的政黨,政治下的執政權力一般限於治理,不是能真正掌握建制的權力,因為單一政黨及其政治家無法代表絕對多數政治力量。民主政體的執政黨政治人物在擔任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職務時,擁有依法組織政府和制定政策的權力,同時執政黨負起政治責任,以維護執政權,否則會在下次選舉中成為在野黨甚至喪失政治活動地位。在政黨輪替中與執政黨相反的是在野黨(Opposition),即在立法行政機關中擁有席位,有政治地位的政黨;或反對黨,即廣義上反對執政黨的政黨。
總統制
總統制下以總統所屬的政黨作為執政黨,總統兼任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如美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哥倫比亞、菲律賓和南韓。執政黨在議會未必是多數黨,或擁有佔多數的執政聯盟,擁有行政權力,屬行政主導。政治較為穩定,總統受到任期保障,除非犯下嚴重罪行,否則難以被趕下台,而民主政體下議會擁有彈劾總統的權力。
Remove ads
半總統制
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民選的總統和受任命的總理共同行使行政權,然而各國實施半總統制的方式,會因當地法制不同而產生差異,以下是半總統制兩個較為常見的子制度:
總統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得免徵詢國會意見,逕行任免總理(多為同一政黨),再由總理組成內閣,所以總理又稱閣揆。在這樣的體制下,內閣同時對總統與國會承擔政治責任,但國會不得質詢總統,而總統亦不得對國會提案,須由內閣代表政府草擬議案,提請國會依法審議,或接受國會質詢。並且,總統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對內閣的指導權。國會如對內閣施政不滿意時,可提出不信任動議,但總統通常也有權解散國會。此種半總統制較總理總統制更接近總統制,二者差別在於總理總統制保留了國會對於內閣人事任命的同意權,而總統議會制則無。目前實行國家如下(有限承認國家以斜體標示):
Remove ads
總統提名總理和內閣須諮詢國會、得到國會的同意或依慣例任命議會最大黨主席為總理,內閣與總統互不隸屬,當兩者分屬不同政黨時總統將喪失部份或全部權力。只有國會有權撤換總理和內閣,但總統有權解散國會。當兩者屬同個政黨,就會像總統優勢制一樣,總統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總理將失去部分或全部權力。實行政府如下:
內閣制
內閣制或君主立憲制下政府需要經公民直接選舉國會議員,再由國會多數黨作為執政黨。現時行兩院制的政府多數會以下議院多數,作為執政基礎,政府亦需要獲下議院的多數才能繼續執政。若有一黨贏得國會下議院過半數席次並自行組閣,該黨即為執政黨,如英國和日本;若無任一政黨席次過半,則各參與聯合政府的政黨皆為執政黨,如德國和義大利;若數個政黨組成聯盟,贏得最多議席的政黨占據主導優勢,如馬來西亞。
Remove ads
混合制
君主獨裁
君主專制獨裁,政權為君主絕對掌控,如沙烏地阿拉伯、阿曼。這些政權不會有政黨存在。
共和獨裁
在一黨獨大或一黨執政下,只有一個具支配地位的合法執政黨,反對黨長期處於在野地位且無機會執政,有的不允許具競爭性的政黨存在,如俄羅斯、白俄羅斯、亞塞拜然、土耳其、敘利亞、葉門、埃及、阿爾及利亞、安哥拉、新加坡、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辛巴威、蘇丹、厄利垂亞、赤道幾內亞、查德、喀麥隆、吉布地、烏干達、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加彭、多哥、蒲隆地、衣索比亞、坦尚尼亞、莫三比克、盧安達等。
一黨專政
在共產黨執政下,共產黨常常是唯一合法的執政黨,只不過有時也允許存在一些其他衛星黨參政議政。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古巴、越南、寮國。
參見
備註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