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吉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吉朗(英語:Geelong,/dʒɪˈlɒŋ/[3][4]),又譯吉隆、智朗、季隆、基隆,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西南方約75公里,面積1,240km²,人口大約20萬,是維多利亞州僅次於墨爾本大都會區的第二大城。吉朗的地界從北方拉拉的平原開始,直到南面山巒起伏的瓦恩池塘,科拉伊奧灣在其東方,西方則有巴拉布爾山。吉朗有美麗的海灘,岸邊有趣致可愛的人形繫船柱,是旅遊景點之一。另外還有羊毛博物館及吉朗植物園。吉朗是大吉朗市的行政中心,管轄範圍包括城市周邊的市區及鄉郊、沿海地區和貝拉林半島(但半島東南角的王后崖除外)。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3月14日) |

Remove ads
沿革

吉朗(Geelong)之名乃於1837年,由時任州總督的Richard Burke所命;源自澳大利亞原住民稱此地Jillong,有類於「土地」(land)或「崖」(cliffs)的意涵[5]。
1838年,墨爾本啟動了都市計劃的三個星期後,吉朗也展開了都市計劃。早期吉朗的發展相當迅速,經濟上首先以生產羊毛的農業為主[6],人口增加至2.2萬。爾後以製造業見重於澳大利亞,以羊毛業、造紙業、製繩業,與雪梨、荷巴特和墨爾本並駕齊驅[7]。惟此後至20世紀初,市人口停滯在二萬餘。
1910年,吉朗升格為市,但一直至1960年代,本市方因為被定位為維多利亞州的工業中心,人口才得以於1965年左右再大幅成長至10萬。
吉朗曾經是個重要的工業城市,充滿煙囪和霧霾,但近年因恬靜優美的海岸線和作為大洋路路線起點而聞名。從墨爾本出發往大洋路的遊客,絕大部分都會路過吉朗[8]。
Remove ads
人口統計
據2006年人口普查,吉朗常住人口有68,000戶,共160,000人。年齡中位數為37歲,19.4%的人口為0至14歲的兒童,26.6%是55歲或以上的長者[9]。每戶平均有2.59人,稍低於州和國家的平均數[10]。家庭入息中位數為每週$901澳元,比起維多利亞州的平均數低$121澳元。
大約78.4%的人口在澳大利亞出生,14.2%人口在家不說英語。吉朗有一個顯著的克羅埃西亞裔社區。他們自185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移居至此[11]。至今,吉朗擁有全澳大利亞最大的克羅埃西亞裔社區[12]。
氣候
吉朗氣候穩定,四季分明[13],屬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為主,雲量多,降雨適中,夏季溫暖,冬季溫和涼爽[14][15]。全年最熱月份為二月,最冷則是七月[16]。
高等學校
公立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於市內設有兩個校園區,分別是濱海校園和瓦恩池塘校園。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