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研究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Remove ads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下屬的「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並重、具有較強技術開發能力、以承擔國家和企業重大項目為主」[1]的化學化工研究所,簡稱大連化物所。現任所長劉中民

快速預覽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機構概要 ...
快速預覽 正體字, 簡化字 ...
Thumb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正門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大連化物所成立於1949年3月19日。前身是成立於1907年的滿鐵中央研究所。1945年日本投降後由中長鐵路接管,改名為中長鐵路大連科學研究所。1949年1月14日由中共建立的大連大學接管,3月19日定名大連大學科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是屈伯川。1950年9月改屬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名為東北科學研究所大連分所。1952年劃歸中國科學院,最初名為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1954年6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1961年12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物理研究所。1968年1月劃歸國防科委第16研究院,名為國防科委1616所。1970年回歸中國科學院並改為今名。

1995年,所址從大連市中心的一二九街搬遷至今址,位於星海廣場西,占地22.6萬平方米[2]

分建研究所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先後有三個研究所從大連化物所分建:

歷任所長

  • 屈伯川(1949年3月-1950年12月)
  • 董晨(1950年12月-1952年11月)
  • 張大煜(1952年11月-1968年)
  • 顧以健(1978年4月-1983年4月)
  • 樓南泉(1983年5月-1986年8月)
  • 張存浩(1986年8月-1990年8月)
  • 袁權(1990年8月-1994年8月)
  • 楊柏齡(1994年8月-1998年11月)
  • 鄧麥村(1998年11月-2000年8月)
  • 包信和(2000年8月-2007年2月)
  • 張濤(2007年2月-2017.3月)
  • 劉中民(2017年3月至今)

科研工作

自建院以來,大連化物所在催化化學、工程化學、有機合成化學、化學雷射和分子反應動力學、以色譜為主的近代分析化學和生物技術等學科領域取得大量重大科技成果。目前下設十個研究室,其中有三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四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另有籌建中的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3]。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計劃。迄今已與32國建立了科技合作和交流關係,合作領域集中於催化及燃料電池。

研究所成立以來,先後有15位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09年底共有職工91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770人,研究員108人,副研究員235人。截止到2007年底,全所發表科技論文9700多篇,申請專利1996件,其中發明專利1809件,專利授權884件,累計申請國外專利60件。主辦《天然氣化學(英文版)》、《色譜》、《催化學報》3種學術期刊。1998年成為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首批試點單位之一[4]

大連化物所同時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培養博士碩士學位的單位,具有化學和化工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博士生導師資格的審批權,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