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阪市交通局80系電聯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大阪市交通局80系電聯車(日語:大阪市交通局80系電車/おおさかしこうつうきょく80けいでんしゃ)是用於日本大阪市營地下鐵(2018年4月轉型為民營化的大阪市高速電氣軌道)今里筋線和長堀鶴見綠地線的通勤型地鐵列車,也是大阪市第二款採用線性馬達驅動的地鐵列車。
Remove ads
概要
該款列車於2006年12月24日隨今里筋線的開通而同步投入使用。其試作車(第01編成)由近畿車輛生產,於2004年12月製造完畢[3][4],並在長堀鶴見綠地線上完成測試[4];量產車則由近畿車輛與川崎重工業聯合生產,最後一列量產車於2006年10月製造完畢[2][4]。
列車編組及構造
該款列車目前為4節全動力車編組(M2c-M1e-M1e-M2c),根據設備配置分為8100型(81××)、8200型(82××)、8400型(84××)和8500型(85××)四種車廂,其中8100型和8500型(M2c)配有ATC(僅8100型)、TASC、駕駛台、輔助電源裝置、空氣壓縮機、集電裝置等,8200型和8400型(M1e)配有蓄電池、牽引變流器等。此外,考慮到遠期擴編的可能性,預留了8300型(83××)的編號。[3]
該款列車的車體由大型鋁合金制空心型材構成,車頭形狀與長堀鶴見綠地線的70系列車相似;車身以淡奶油色為主色調,側面中央和上部繪有代表今里筋線的橙色線條[3];列車首尾車廂左下方的8字形圖案取法今里筋線的正式名稱「大阪市高速電氣軌道第8號線」,側面則標有代表線性馬達驅動的「LIM」字樣[3]。
中間車廂的側面原繪有大阪市營地下鐵的標誌,2018年4月起,該標誌伴隨著大阪市營地下鐵的民營化而陸續被替換為新的Osaka Metro標誌[2]。
客艙內部以白色為主色調,普通座位的座毯為綠色,優先座位則為藍色;每節車廂都設有輪椅空間,其旁側安裝了對講機,方便殘障人士進行求助[2]。
-
首尾車的普通座位
-
車廂連接處與優先座位
部分車門上方設有LED走字屏,可顯示車門開閉方向、站內電梯位置等資訊,並與其下方的「本側開門」、「對側開門」和「門關閉」指示燈聯動工作[4]。
-
試作車(第01編成)車門上方的LED走字屏及車門開關指示燈,其開關門鈴的揚聲器位於資訊顯示區內
-
量產車車門上方的LED走字屏及車門開關指示燈,其開關門鈴的揚聲器位於資訊顯示區外
- 70系列車的車身側面使用LED顯示螢幕來顯示列車前進方向,而80系列車不論在正面還是側面,均使用方向幕進行顯示[2];
- 70系列車的駕駛台設有ATO自動運轉按鈕,而80系列車除轉配列車(下述)以外未採用ATO模式,因此未設置此按鈕[3];
- 70系列車的車門玻璃為曲面玻璃(因為車門的上半部分稍向車內側傾斜),而80系列車的則為平面玻璃[3];
- 70系列車的車內單個座位寬度為433 mm,而80系列車的則擴大至470 mm[4];
- 70系列車在車廂連接處設有LED顯示螢幕,而80系列車無此設計[2];
- 70系列車的空調裝置位於車廂兩端,而80系列車的則移到車廂中部,以改善客艙的舒適度[4];
- 70系列車僅在座位前方設置扶手吊環,而80系列車則在每扇車門附近都增設了四個扶手吊環[3]。
轉配至長堀鶴見綠地線
2013年,今里筋線修改了運轉時刻表,其上線列車減少1列,因此該款列車的第17編成經過改造後,更改編號為第31編成,於2019年3月正式轉配至長堀鶴見綠地線營運,用作該路線的增備列車,並安裝了適配該路線的ATO裝置。改造後的第17編成在塗裝上與70系列車相似,較多採用了長堀鶴見綠地線的淺綠色,側面飾帶為黃橙相間,車頭左下方的8字形圖案被更換為大阪市高速電氣軌道的標誌與英文「Osaka Metro」的組合。[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