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奉天省 (清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奉天省(滿語:ᡶᡠᠩ ᡨᡳᠶᠠᠨ
ᡤᠣᠯᠣ,穆麟德轉寫:fung tiyan golo[1])是清朝東三省之一。最初,奉天省是奉天府尹管轄區域的習慣性稱謂,清末以盛京將軍轄區正式建省[2]:19。行政長官初為奉天巡撫,後由東三省總督兼任,轄區以今遼寧省為主。
![]() |
Remove ads
歷史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遷都北京城,盛京城為陪都。盛京城所在地區被稱為盛京地區。整個東北地區則稱為盛京統部。最初以內大臣管理盛京地區,後改稱盛京昂幫章京(1646年)、鎮守遼東等處將軍(1662年)、鎮守奉天等處將軍(1665年),最終,定名為鎮守盛京等處將軍,簡稱盛京將軍(1747年)[3]:122。
當時,清廷對民人(主要是漢族民眾)、旗人雜居的地區,通常採用旗民分治政策。以府縣衙門管理民人,以八旗機構管理旗人。盛京將軍的職責即是管理當地駐防八旗的軍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務。順治十四年(1657年),在盛京地區增設奉天府,統轄數縣,由奉天府尹管理民人。而盛京將軍的轄區,即八旗駐防區在康熙中期已演變為軍事型行政區[3]:122。
在旗民分治、盛京將軍與奉天府尹互不隸屬的背景下,乾隆年間,奉天府尹轄區被稱為奉天省[2]:19。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開始,奉天府尹受到盛京將軍節制。當代研究者亦將盛京將軍轄區稱奉天省[4]:9—10。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裁盛京將軍,奉天省正式設省,省會為奉天府(今瀋陽市),奉天府尹改稱奉天知府。改盛京將軍曰東三省總督,同時設奉天巡撫。宣統二年(1910年),裁撤奉天巡撫,東三省總督兼管巡撫事。
中華民國建國後沿用前清奉天省行政區劃。民國十八年(1929年)更名「遼寧省」,惟民間仍習稱「奉天省」。
Remove ads
轄境
雍正年間,官方文件已提到東三省一名。到乾隆年間,官方文件業已出現奉天省。盛京戶部侍郎瓦爾達、奉天府尹博卿額:《奏報乾隆三十七年奉天省耗羨收支動存各數目事》:「舊管項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奉天省存余剩耗羨銀[……]歷年余剩耗羨借據承德等十二州縣[……]」《戶部乾隆五十四年民數、谷數黃冊》首列奉天省,註明為二府四州八縣。當代研究者據此指出,此時奉天省即為奉天府尹轄區[2]:19。
又有當代研究者將盛京將軍轄區稱為奉天省。除奉天府外,盛京將軍轄區還有盛京圍場,三大牧廠——養息牧廠、大凌河牧廠、盤蛇驛牧廠,哲里木盟的六旗(科左三旗、科右三旗)[4]:9—10。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東三省各省正式建省。奉天省正式成立[2]:19
清末奉天省轄區相當於為民國時期的遼寧省、安東省及遼北省三省,今遼寧省以及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通遼市一部分、吉林省西北西南一部分。
政區沿革
行政區劃
奉天省行政區劃:清朝奉天省之道、府(含直隸州、直隸廳)、縣
(1910年) | |||||||||||
道 | 府、直隸州、直隸廳 | 縣、散州、散廳 | |||||||||
(不設道) | 奉天府 | 承德縣 興仁縣 開原縣 鐵嶺縣 海城縣 蓋平縣 撫順縣 遼中縣 本溪縣 金州廳 復州 遼陽州 (永吉州 泰寧縣 長寧縣) | |||||||||
法庫直隸廳 | |||||||||||
錦新營口道 | 錦州府 | 錦縣 廣寧縣 綏中縣 義州 寧遠州 錦西廳 盤山廳 | |||||||||
新民府 | (親轄地) 鎮安縣 彰武縣 | ||||||||||
營口直隸廳 | |||||||||||
興鳳道 | 興京府 | (親轄地) 懷仁縣 | |||||||||
鳳凰直隸廳 | 岫巖州 安東縣 寬甸縣 | ||||||||||
莊河直隸廳 | |||||||||||
臨長海道 | 興京府 | 通化縣 臨江縣 輯安縣 | |||||||||
長白府 | (親轄地) 安圖縣 撫松縣 | ||||||||||
海龍府 | (親轄地) 東平縣 西豐縣 西安縣 柳河縣 | ||||||||||
輝南直隸廳 | |||||||||||
洮昌道 | 洮南府 | (親轄地) 靖安縣 開通縣 安廣縣 醴泉縣 鎮東縣 | |||||||||
昌圖府 | (親轄地) 奉化縣 懷德縣 康平縣 遼源州 |
Remove ads
注釋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