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姆斯蒂斯拉夫·羅斯卓波維奇

俄羅斯大提琴演奏家、指揮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
Remove ads

姆斯蒂斯拉夫·列奧波爾多維奇·羅斯卓波維奇(俄語:Мстисла́в Леопо́льдович Ростропо́вич羅馬化Mstisláv Leopól'dovich Rostropóvich,1927年3月27日—2007年4月27日),俄羅斯大提琴演奏家、指揮家。他被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除了他的詮釋和技術,他還以激勵和委託新作品聞名,他比其他任何大提琴家都擴寬了大提琴的曲目。他激勵並首演了超過100首曲子,與許多作曲家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和藝術夥伴關係,包括德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謝爾蓋·普羅高菲夫亨利·杜替耶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奧利維埃·梅湘盧恰諾·貝里奧潘德列茨基阿爾弗雷德·舒尼特克諾伯特·莫雷特英語Norbert Moret安德烈亞斯·馬克里斯英語Andreas Makris倫納德·伯恩斯坦阿拉姆·哈恰圖良班傑明·布瑞頓等。[1]

快速預覽 姆斯蒂斯拉夫·羅斯卓波維奇Мстисла́в Ростропо́вич, 音樂家 ...
Remove ads

羅斯卓波維奇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堅定的人權倡導者,並於1974年獲得國際人權聯盟獎。

Remove ads

生平

早年

Thumb
巴庫的房子,羅斯卓波維奇出生的地方,現為故居博物館英語House-Museum of Leopold and Mstislav Rostropovich

姆斯蒂斯拉夫·羅斯卓波維奇生於亞塞拜然巴庫,他的父母從奧倫堡搬來,父親利奧波德·維托多維奇·羅斯卓波維奇俄語Ростропович, Леопольд Витольдович是一位著名大提琴家,以前是帕烏·卡薩爾斯的學生,母親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費多托娃-羅斯卓波維奇是一位有才華的鋼琴家。[2]

羅斯卓波維奇在巴庫長大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二次大戰時他的家人搬回到奧倫堡,後於1943年搬到莫斯科。[3]他4歲跟隨母親學習鋼琴,10歲隨父親開始學習大提琴。

1940年,他作為大提琴手與交響樂團在斯拉維揚斯克舉行首次演出。

1943年,16歲的他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在那裡他跟隨他的叔叔謝苗·科佐盧波夫(Semyon Kozolupov)學習大提琴,跟隨維薩里翁·舍巴林普羅高菲夫學習作曲。他的老師還包括蕭士塔高維奇。1948年從音樂學院畢業,1956年任母校的大提琴教授。

Remove ads

音樂生涯

1945年,他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贏得了蘇聯青年音樂家大賽金牌,一夜成名。他於 1947、1949和1950年在布拉格布達佩斯的國際音樂節上獲得一等獎。1950年,23歲的他獲得了當時被認為是蘇聯最高榮譽的獎項——史達林獎[4]

Thumb
羅斯卓波維奇與加林娜·維什涅夫斯卡婭,1965年

1955年,他娶了莫斯科大劇院的領唱女高音卡麗娜·維許涅芙絲卡雅[5]

羅斯卓波維奇與同時代的蘇聯作曲家有工作關係。1949年,普羅高菲夫為22歲的羅斯卓波維奇寫了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19),他在1950年與里赫特進行了首演。普羅高菲夫還把他在1952年首演的交響曲協奏曲英語Symphony-Concerto (Prokofiev)題獻給他。羅斯卓波維奇和德米特里·卡巴賴夫斯基在普羅高菲夫去世後完成了他的大提琴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奇為他寫了他的第一第二大提琴協奏曲,羅斯卓波維奇也進行了首演。

1961年,他不顧蘇聯當局的反對,到西方跟指揮家卡拉揚合作錄製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和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他的國際職業生涯始於1963年(在列日音樂學院,與基里爾·康德拉辛合作)和1964年(在西德)。

Thumb
羅斯卓波維奇與班傑明·布瑞頓,1964年

羅斯卓波維奇在西歐進行了幾次巡迴演出,並會見了幾位作曲家,包括班傑明·布瑞頓,他將他的大提琴奏鳴曲、三首獨奏組曲和他的大提琴交響曲英語Cello Symphony (Britten)獻給了羅斯卓波維奇。

羅斯卓波維奇也與亨利·杜替耶[註 1]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註 2]克里斯多福·潘德列茨基[註 3]盧恰諾·貝里奧[註 4]奧利維埃·梅湘[註 5]有長期的音樂合作關係。

羅斯卓波維奇曾私下向里奧·金茨堡英語Leo Ginzburg學習指揮,並在1962年11月進行了首次公開指揮,演奏了《姆岑斯克郡的麥克白夫人》中的四個間奏曲,穆索爾斯基的死之歌舞英語Songs and Dances of Death(蕭士塔高維奇改編),由維什涅夫斯卡婭演唱。[3][6]1967年,在莫斯科大劇院指揮米哈伊爾·丘拉基英語Mikhail Chulaki的邀請下,他到大劇院指揮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5]

羅斯卓波維奇於1968年8月21日晚上在逍遙音樂會上演出。他與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這是該樂團在逍遙音樂會上的首次演出。這次演出以捷克作曲家安東寧·德弗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為特色。

流亡

羅斯卓波維奇為藝術無國界、言論自由民主價值觀而戰,結果遭到蘇聯政權的騷擾。一個早期的例子是在1948年,當時他還是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學生。為響應1948年2月10日頒布的關於所謂的「形式主義」作曲家的法令,他的老師蕭士塔高維奇被解除了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教授職位;21歲的羅斯卓波維奇退出了音樂學院,以示抗議。[7]羅斯卓波維奇還向西方走私了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三交響曲的手稿,強調了蘇聯對巴比亞爾大屠殺的漠不關心。[8]

1970年,羅斯卓波維奇在自己家中庇護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否則他將無處可去。他與索忍尼辛的友誼以及他對持不同政見者的支持導致了1970年代初期的官方對他的失寵。結果,羅斯卓波維奇和他的妻子被限制在國外巡迴演出,他在莫斯科的演出也被限制了,而他在列寧格勒和基輔等主要城市的演出也越來越少。[9][10]自1972年起,他被限制離開蘇聯。

1974年,羅斯卓波維奇攜妻兒離開蘇聯,定居美國。1977年,蘇聯領導人指示東方集團的音樂家集體抵制他組織的國際比賽。[11]1978年,羅斯卓波維奇因公開反對蘇聯限制文化自由而被剝奪蘇聯公民身份。他直到1990年才回到蘇聯。[4]

Remove ads

進一步的事業

1988年12月17日,因亞美尼亞地震救援計劃而推遲前往印度的行程後,羅斯卓波維奇在倫敦的巴比肯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特別音樂會。該活動是名為「亞美尼亞音樂家」活動的一部分,預計籌集超過450,000美元的全球捐款,其中包括音樂家的禮物、音樂會收益以及電影和唱片版權。音樂廳的2026個座位被賣完,查爾斯王子和威爾斯王妃也參加了這場音樂會。[12]

1989年2月7日,亞美尼亞救濟會英語Armenian Relief Society和志願者技術援助組織(VTA)為亞美尼亞地震的受害者組織了一場大提琴音樂會。羅斯卓波維奇對他最喜歡和最好的大提琴保留曲目的演繹,造就了這場優秀的音樂會,曲目包括德弗札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普羅高菲夫的交響曲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奇等人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羅斯卓波維奇參加的這場音樂會提高了人們的認識,並幫助數百名地震災民吃上了飯。此超過2300人出席的音樂會在甘迺迪中心舉行。[13]

Thumb
羅斯卓波維奇指揮國家交響樂團,1993年

1977-1994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同時還與一些最著名的音樂家合作,如瑪塔·阿格麗希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14]他還是柏林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的常客。他創辦了姆斯蒂斯拉夫·羅斯卓波維奇巴庫國際音樂節英語Mstislav Rostropovich Baku International Festival,還是是英國奧爾德堡音樂節英語Aldeburgh Festival的常客。[15]

1991年,他與妻子創立了羅斯卓波維奇-維什涅夫斯卡婭基金會英語Rostropovich-Vishnevskaya Foundation,這是一個公共支持的非營利501(c)(3)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旨在改善前蘇聯兒童的健康和未來。2002年4月,羅斯卓波維奇故居博物館英語House-Museum of Leopold and Mstislav Rostropovich在巴庫開業。[16]羅斯卓波維奇夫婦偶爾會訪問亞塞拜然。他還在亞塞拜然國立音樂學院英語Baku Academy of Music舉辦了大提琴大師班。他們一起形成了寶貴的藝術收藏。2007年9月,當它原定於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時,俄羅斯億萬富翁阿利舍爾·烏斯曼諾夫前去談判購買了所有450件作品,以便將收藏品放在一起,並帶到俄羅斯,作為對這位偉大大提琴家的紀念。佳士得報告稱,買家支付的金額「遠高於」2,000萬英鎊的預售估價。[17]

2006年,亞歷山大·索科羅夫的紀錄片《一生的輓歌:羅斯卓波維奇,維什涅夫斯卡婭(Elegy of a life: Rostropovich, Vishnevskaya)》講述了羅斯卓波維奇。[18]

Remove ads

晚年

羅斯卓波維奇的健康狀況在2006年下降,《芝加哥論壇報》報道了在日內瓦進行了未指明的手術的謠言以及後來對潰瘍惡化進行的治療。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訪問了羅斯卓波維奇,討論了計劃在2007年3月27日克里姆林宮舉行的80歲生日慶祝活動細節。羅斯卓波維奇參加了慶祝活動,但據報道身體虛弱。

羅斯卓波維奇於2007年1月底住住進了巴黎的一家醫院,但隨後決定飛往莫斯科,他一直在接受治療。[19]2007年2月6日,羅斯卓波維奇住進了莫斯科的一家醫院。「他只是感覺不舒服」,羅斯卓波維奇在莫斯科的秘書娜塔莉亞·多萊扎勒說。被問及他的健康是否有嚴重的擔憂時,她說:「不,現在沒有任何病因。」 她拒絕具體說明他的病情。克里姆林宮表示,普丁總統周一在醫院探望了這位音樂家,這引發了外界對他病情嚴重的猜測。多萊扎勒說,此次訪問是為了討論紀念羅斯卓波維奇80歲生日的安排。2007年3月27日,普丁發表聲明讚揚羅斯卓波維奇。[20]

2007年4月7日,他重新進入布洛欣俄羅斯癌症研究中心接受腸癌治療。他於4月27日去世。[21][22][23]

4月28日,羅斯卓波維奇的告別儀式在他的母校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會堂舉行。[24]葬禮在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舉行。葬於新聖女公墓。包括普丁在內的數千名哀悼者進行了告別。西班牙王后索菲亞、法國第一夫人貝爾納黛特·希拉克英語Bernadette Chirac和亞塞拜然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以及鮑里斯·葉利欽的遺孀奈娜·葉利欽娜都出席了他的葬禮。羅斯卓波維奇隨後被安葬在新聖女公墓,他的朋友鮑里斯·葉利欽四天前被埋葬在同一個墓地。[25]

Remove ads

評價

Thumb
羅斯卓波維奇使用「巴哈弓」,1999年

羅斯卓波維奇對年輕一代的大提琴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朱利安·勞埃德·韋伯在《每日電訊報》上稱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26]

獲獎與榮譽

羅斯卓波維奇一生獲得了大約 50 個獎項,其中包括:

俄羅斯聯邦和蘇聯

  • 祖國功勳勳章
    • 一級(2007年2月24日)——表彰對世界音樂的傑出貢獻和多年的創造性活動[27]
    • 二級(1997年3月25日)——表彰對國家的服務和對音樂世界的巨大個人貢獻[28]
  • 自由俄羅斯捍衛者獎章英語Medal "Defender of a Free Russia"(1993年2月2日)——表彰在1991年8月19日至21日捍衛民主和憲法秩序期間表現出的勇氣和奉獻精神[29]

其他政府獎項

Remove ads

榮譽公民

榮譽學位

其他獎項

作品節選

商業錄音

  • Emerson String Quartet. 舒伯特弦樂五重奏. Deutsche Grammophon. 431 792.
  • Melos Quartett. 舒伯特弦樂五重奏 (CD). Deutsche Grammophon. Barcode 028947763574.

個人生活

他與女高音卡麗娜·維許涅芙絲卡雅結婚,育有兩個女兒,奧爾加和埃琳娜·羅斯卓波維奇英語Elena Rostropovich

軼事與其它

  • 1997年至2001年間,他密切參與了「巴哈弓」的開發和測試,這是一種由大提琴家麥可·巴哈設計的彎曲弓。[39]2001年,羅斯卓波維奇邀請麥可·巴哈向巴黎介紹他的「巴哈弓」(在第7屆羅斯卓波維奇大提琴音樂會上)。
  • 2011年7月,莫斯科市宣布計劃在中央廣場豎立羅斯卓波維奇雕像,該雕像於2012年3月揭幕。[40][41]
  • 小澤征爾講述過一則軼事:羅斯卓波維奇在聽到他的朋友相撲選手千代之富士貢的女兒去世的消息後,他突然飛到東京,再搭一個半小時車去他家,在他門口為他演奏一首巴哈薩拉班德,隨即搭機返回歐洲。
  • 羅斯卓波維奇被列入俄裔美國人大會英語Congress of Russian Americans名人堂,該會致力於表彰為美國科學或文化做出傑出貢獻的俄羅斯移民。[42]

註釋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