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廉·卡什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廉·卡什坦(英語:William Kashtan;1909年—1993年)是20世紀加拿大左翼政治人物,曾任加拿大共產黨總書記[1]。
生平
蒙特婁人。18歲加入青年共產主義聯盟。兩年後在安大略省南部負責組織宣傳活動,1930年成為青年聯盟總書記。1936年協助建立加拿大青年會議,其成員在最多的時候超過了40萬名[2]。
二戰後,他擔任勞工-進步黨在多倫多的組織書記。1959年該黨復稱為加拿大共產黨。1964年底,摩里斯去世。他接任總書記職位[3]。
觀點
1980年在阿爾伯塔大學的演講可以總結出他對蘇聯-阿富汗戰爭的看法。
蘇聯參與阿富汗事件不是所謂的侵略或者干預 ... 相反,蘇聯是在履行1978年與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達成的友好協議,其中規定,阿富汗可以要求蘇聯對其進行軍事援助 ... 卡什坦將土地占有和資本主義歸為革命抵抗的內因。而中國、巴基斯坦和中情局對阿富汗事務的持續干涉則是外因。[4]
外事訪問
1963年4月17日,卡什坦以執行書記的身份跟隨總書記摩里斯到達北京,受到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彭真等人的接見[5]。24日回國[6]。
1987年4月15日率領加拿大共產黨代表團到達北京,與胡啟立舉行會談[7],恢復了中加兩黨的關係[8]。16日訪問上海。4月24至26日訪問杭州。參觀杭州中藥二廠、蕭山縣紅山農場[9]。
作品
- William Kashtan. Toward socialism: Selected writings, 1966-1976. Progress Books. 1976. ISBN 9780919396333 (英語).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