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客家白话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客家白话字(客家话:Pha̍k-và-sṳ̀)是一种用于书写客家话的罗马拼音系统,首度使用于1905年出版的《客英辞典》,1924年于汕头出版的客家话《新约圣经》亦采用客家白话字书写。1923年,台湾苗栗客家籍的锺天枝牧师曾被派往广东学习客家白话字,并携带客家话圣诗返回台湾,但最终教会没有使用[1]。
Remove ads
方案
客家白话字的两本主要著作基础音系不同。根据作者(或译者)生平和书中呈现的音韵特点来看,《客英辞典》基础音系是粤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客家话,而《新约圣经》基础音系是揭阳县五经富一带(今揭西县五经富镇)的客家话[2]。
客家白话字共有25个声母[3],其中ngw[ŋʷ]仅见于《新约圣经》,不见于《客英辞典》[2]。
Remove ads
客家白话字共有6个单韵母[2]。
总共有53个韵母,其中《客英辞典》收录之ioi[ioi]与iui[iui]二韵不见于《新约圣经》[3]。下表没有列入ng[ŋ̍]与m[m̩]两个声化韵。
客家白话字有6个声调[2]。阴平与阴入都不用调号表示,而阴入有塞音韵尾,因此不会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客家白话字的调号与闽南白话字相同[3]。
对比
下文比较20世纪初汕头客家白话字与台湾现行客语白话字之差异。下文以汕头客语圣经译本(1924)和台湾现代客语圣经译本(1993)作比较:[7][8]
注:
- 台湾话通行腔之阳上调已并入阳去。
- 客语苗栗腔之去声不分阴阳。
透过上表可以发现,汕头客家白话字的调符标记的调名与闽南语白话字几乎一致。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拓展阅读
相关连结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