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容桂街道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街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容桂街道map
Remove ads

容桂街道(曾稱容桂鎮容桂區)是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轄下的一個街道辦事處,由原「容奇鎮」和「桂洲鎮」於2000年合併而成,是順德區的工業重地,與大良倫教組成順德中心城區。

快速預覽 容桂街道 Róngguì Jiēdào Bànshìchù(漢語拼音), 國家 ...

容桂位於順德區的東南部,面積80.17平方公里,下轄23個居委會和3個村委會,總人口約46萬人,戶籍人口約20萬人。容桂由一個大島(除中山市黃圃鎮大岑村)、馬崗村、大汕島、順風島組成。其北面是大良街道,西北面是勒流街道,西面是杏壇鎮,南面是中山市東鳳鎮南頭鎮黃圃鎮,東面是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

容桂經濟發達,以家電電子醫藥化工機械模具作為支柱產業,並多以民營企業出現,其工業企業數目約占全區四分之一[2]。由於容桂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過一千億元,故有「千億大鎮」的稱謂[3]。另外容桂也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Remove ads

歷史

容奇在古代本為西江支流邊的一個小漁村,以境內「容山」(現烏石崗)、「奇山」(現大沙浮崗)兩個小山崗而得名[注 1][4]。而桂洲則相傳始建於宋代中期,是由桂寧、扶寧、翠竹、獅山四座小山崗逐漸沖積擴大而成的,其得名相傳於扶寧崗上的三棵桂花樹,枝葉茂盛,開花時節清香四溢,而且桂洲境內遍布水網,「洲」成了本地區的地理特點,因此,人們就把此地稱為「桂花洲」,後來簡稱為「桂洲」。此外,桂洲還有與此相關的諸多別稱,如「桂渚」、「桂溪」、「花洲」、「花溪」[5][6]時期屬「桂洲堡」及「容奇堡」馬岡村地,而小黃圃、高黎、東升三村屬香山縣(現中山市)。

Thumb
位於容桂直街的「容桂公所」石匾,建於咸豐六年(1856年)。

明景泰三年(1452年)順德建縣後,當時的容奇堡和桂洲堡屬於順德縣東涌都,分別管轄4圖2村、5圖3村[注 2]清代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兩廣形勢緊張,朝廷下令各縣復辦團防,於是順德縣設置了十團。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團改為十區,其中容奇與桂洲被編為第十區,管轄4村。[7]

抗日戰爭期間,容奇和桂洲曾遭受日軍的入侵。1938年3月30日,日軍飛機轟炸沙頭鄉及容奇圩,毀屋數十間,死傷十餘人。1939年3月27日,日軍進攻容奇和桂洲,順德游擊隊反擊,但最後容桂失守,日軍沿途殺人放火。9月下旬,順德游擊隊反攻容奇、桂洲和大良,日偽軍潰逃。[8]

直到1946年,順德縣實行「撤鄉並區」,把容奇等三個鄉並為容奇鎮,而容奇鎮、桂洲里村等3鄉仍屬第十區管轄。1949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容良(容奇、大良)地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翌年3月20日,委員會被撤銷,成立順德縣人民政府。1950年,容桂鎮從第十區分出;1956年4月,第十區改稱為桂洲鎮,再到後來1958年2月改名為桂洲鄉;1958年10月容桂鎮和桂洲鄉合併成立容桂人民公社,但是到1959年6月又被撤銷,分為容奇人民公社和桂洲人民公社。1961年5月,容奇和桂洲分別恢復為容奇鎮和桂洲鎮。但到了1963年1月,桂洲鎮恢復為桂洲人民公社,直至1983年11月再次恢復為桂洲鎮。[7]

更多資訊 年份, 1950年 ...
Thumb
為紀念容桂合併一周年而設置的容桂「OK」銅質雕塑,也是容桂的鎮徽。雕塑和底座合高6米。[10]

1992年3月26日,順德撤縣設縣級市,從而結束順德540年縣級行政區劃的歷史。容桂曾經歷多次名字的轉變。2000年2月29日,容奇、桂洲兩個街道辦事處正式合併成為容桂鎮。2002年2月5日,容桂鎮和倫教鎮正式撤鎮建區,分別改名為容桂區和倫教區,加上大良區,三區總人口超過50萬人,組成了順德市中心。但到了同年12月8日,順德市被撤消,併入佛山市後成為順德區,容桂區又恢復為容桂鎮。2003年1月8日,容桂街道辦事處正式成立。[11]

容桂曾獲得多個稱號。1990年11月16日,桂洲鎮獲得「全國最佳鄉鎮」和「全國鄉鎮之星」稱號,而1999年11月29日容奇鎮和均安、大良三鎮獲得首批「中國曲藝之鄉」稱號[11]。在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容桂分別被授予中國國內首個「中國品牌名鎮」和首個「中國盆景名鎮」稱號[12]

Remove ads

經濟

容桂經濟早期以勞動密集型的蠶絲工業為主,1874年,順德第一家機器繅絲廠[注 3]出現,一直到1923年,順德擁有過百家家機器繅絲廠,均占廣東省八成以上,而順德內的繅絲廠中大部分設在容桂。當地人稱機器繅絲廠為「鬼絚」[注 4],而繅絲廠以女工為主,所以繅絲廠女工常被稱為「鬼絚女」。後來人造絲的出現導致蠶絲價格下跌,1934年順德只剩下24家絲廠。隨著位於大良南霞村的順德糖廠的投產,農民轉向種甘蔗為主。抗日戰爭期間容桂淪陷,經濟一蹶不振,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困境才開始緩解。[13]

1950年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容奇辦事處成立。1978年8月,全國最早開辦的「三來一補」企業之一的容奇大進制衣廠建成投產[注 5],製衣廠的技術、設備、原料、產品銷售由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負責,而製衣廠則負責工人和廠房。製衣廠主要生產牛仔褲。1982年到1987年間,順德「三來一補」企業從十幾家增加到五百多家,就容奇鎮而言有28家。1991年,製衣廠還把大量的牛仔服裝生產環節,外包給均安的一些家庭作坊,形成如今均安「牛仔服之鄉」。90年代中期,製衣廠因急於發展導致最終沒落。[14]

1979年1月,桂洲柴油機配件廠(桂洲第一風扇廠前身)試製出第一台吊式電風扇,1982年8月,吊式風扇取得UL美華認證有限公司標準註冊認可,成為中國率先進入美國市場的國產電風扇產品。1983年10月,容奇鎮容聲家用電器廠試製成功國內第一台雙門電冰箱。1983年,國營企業實行第一步利改稅,容里絲廠試行勞動合同制。1985年10月,容奇和桂洲被省政府批准成為珠三角工業衛星鎮。1988年1月,容奇新港建成啟用,為廣東省第三大內河港。1990年10月,容聲牌電冰箱獲全國首家家用電器產品IEC國際認證[11]1996年7月23日科龍公司在香港上市發行H股,成為國內第一家在海外發行股票的鄉鎮企業。但2000年開始出現虧損,最後因科龍德勤財務造假案,瀕臨破產,2006年被海信空調有限公司收購,成立了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擁有海信、科龍、容聲三個品牌[15]

目前,容桂的五大支柱產業是家電電子醫藥化工機械模具。2009年,容桂生產總值達到331億元,約占順德區的20%,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162億元,約占順德區的27%、佛山市的9%,五大產業占工業總產值的八成以上。總稅收達到37.65億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214.8億元。[16]

除了工業,容桂的個體經營戶也較發達。2008年,容桂共有10309個個體經營戶,占全區16.5%,為全區最高。[17]

Remove ads

文化

傳統

Thumb
容桂海尾龍舟巡遊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容桂都會舉辦龍舟巡遊,龍舟來自不同坊社,上面載有羅傘、高標、彩旗和一座供奉著該坊社或廟神像的小神樓(也叫行宮),相互比排場、比威風、鬥豔麗。參與划龍舟的人傍晚也會在坊社吃龍舟飯。[18]

藝術

Thumb
2002年1月投入使用的容桂圖書館

容桂有「文化之鄉」的美譽[19],其現代文化藝術以水鄉畫曲藝攝影盆景為主,分別設有容桂畫會、曲藝協會、攝影協會和盆景協會。除此之外,還設有音樂協會、鑑藏協會、少兒攝影學會、舞蹈協會、文學會、國際標準舞協會、社、書法研究會、楹聯學會、集郵協會、文史組、奇石協會和燈謎研究會[20]

1967年容奇青年業餘美術組成立,到1987年發展成為容奇畫會,2000年更名為容桂畫會。容桂畫會的作品以水鄉風情畫為主,即用國畫形式表現當地的嶺南水鄉風情,曾在中國大陸地區舉辦畫展。1995年文化部授予容桂「書畫藝術之鄉」稱號[21]

Thumb
容桂體育中心

容桂曲藝協會由1997年成立的容奇曲藝協會和1991年成立的桂洲曲藝社合併而成,在幾乎每個村(居)委會設有樂社、曲藝團、少兒民樂班和曲藝培訓班。1999年,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容桂「中國曲藝之鄉」稱號;2004年,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容桂「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粵曲)之鄉」稱號;2007年,廣東省曲協家協會在容桂建立「廣東省曲藝(器樂)傳承基地」;2009年,廣東省曲藝家協會在容桂設立省曲藝(器樂)水平考級點。[22][23]

容桂攝影協會由1989年成立的容奇攝影學會和1986年成立的桂洲攝影學會合併而成,曾在國內外舉辦展覽和出版了《桂洲攝影作品集》《容奇影集》等作品。容桂分別在2000年和2003年獲得「廣東省攝影藝術之鄉」和「廣東省少兒攝影之鄉」稱號[19][24]

容桂盆景協會由容奇盆景花卉藝術研究會(成立於1987年)和桂洲盆景協會(成立於1977年)合併而成[12],2009年4月28日,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授予容桂中國國內首個「中國盆景名鎮」稱號。據容桂盆景協會統計,容桂常住人口中,2.5%的容桂人(約5000人)從事種植盆景行業[25]

Remove ads

政治

Thumb
容桂街道辦事處

2009年9月,順德區大部制改革後不久,容桂街道成為「簡政強鎮」改革試點,並於2009年11月9日率先部署改革,原來的28個部門和單位被整合為11個機構和2個分局[26]。2010年8月1日,順德區內其餘9個鎮和街道均開始實施「簡政強鎮」改革[27]

歷任黨工委書記及其任期[28]

目前,容桂轄下有23個居委會和3個村委會[29]

更多資訊 #, 居委會 ...
Remove ads

景點

Thumb
雨花寺
Thumb
桂洲文塔

2000年,容奇鎮和桂洲鎮合併成為容桂鎮,當年就評選了「容桂十景」並於翌年出版《容桂十景詩聯選》[31]。十景當中古建築有觀音堂雨花寺容山書院桂洲文塔。觀音堂始建於南宋,每年農曆正月廿六,觀音堂都會舉行觀音開庫活動,2011年吸引了約20萬容桂人參與[32];雨花寺始建於清初順治年間,是一座佛教廟宇,其內設有大雄寶殿、觀音殿、天王殿、齋堂和客堂等;容山書院即現在的容山中學,始建於1808年,現保留了正門牌坊和科學館等古建築;桂洲文塔位於文塔公園內,其聚奎閣於2008年列入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容桂內水網分布廣泛,據《順德縣誌》所載,容桂境內橋梁數目居順德各街鎮之首[33],其中列入容桂十景的有花洲第一橋、樹生橋。另外也有大鳳山、獅山、長塘、花溪公園等景點。

新建成的位於桂洲大道的海駿達城和原有的桂洲文塔共同構成了容桂的一道古今交融的新景色。

交通

Thumb
往返容桂和大良的輪渡「粵順德渡」,2013年12月1日渡口停航[34]
Thumb
廣珠城軌容桂站

目前,容桂的主要道路有105國道(廣珠公路、順德大道)、廣珠西線高速公路、容桂大道、容奇大道、桂洲大道、碧桂路。2007年,道路總長達220公里[35]。2008年4月26日,容桂新客運站落成,原來兩個車站容奇車站和桂洲車站被撤消。根據2009年一項調查,容桂人出行的交通方式以自行車、步行和摩托車為主,汽車為次,而公共運輸工具的使用占很小的部分[36]。2011年,廣珠城軌容桂站開通,可快速往返廣州、中山、珠海等地。

在水路交通方面,於1987年通航的容奇港(原順德貨櫃碼頭)擔當客運和貨運任務,客運直航航線最遠可至香港;1998年起,其客運功能轉移到大良街道新城區的順德港,但貨運港口仍保留運作至今。由於容桂大部分地區與周圍鎮區以水相隔,於是便產生了很多渡口,但是隨著連接兩地的橋增多,一些渡口開始停用[37]。目前還投入使用的渡口有連接小黃圃和大汕島的小黃圃渡口、連接容奇和馬崗的馬崗渡口(原容奇水運公司渡口併入),已停用的渡口有連接高黎和番禺大崗的高黎渡口、連接容桂和大良的輪渡公司沙頭渡口(2013年12月1日渡口停航)[34]、連接容桂和杏壇的龍涌渡口和穗香二角渡口。而在軌道交通方面,廣珠城軌容桂站於2011年投入使用。

佛山地鐵11號線有在規劃中的容奇渡口站。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