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宮 (小行星)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62173) 1999 JU3是於1999年5月10日由美國林肯實驗室的自動觀測程序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組(LINEAR)發現的一顆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屬於一種岩石天體。
![]() |
Remove ads
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 在2009年籌劃派出探測船隼鳥2號前往研究,透過炸藥的幫助,採集了表面約10公克重的岩石標本並運返地球[1]。探測船於2014年12月3日[2]升空,2018年抵達小行星[3],且成功採集到小行星龍宮上的砂石。而存有樣本的密封倉於2020年12月6日著陸在澳洲南部沙漠地區,並順利完成回收。
2018年9月22日,JAXA宣佈隼鳥2號放出的兩臺探測機器人21日下午在龍宮表面成功著陸,探測機器人開始在小行星表面移動並傳回影像,為人類歷史首次使用機器人在小行星上成功著陸[4]。2022年6月6日,日本科學團隊在隼鳥2號從小行星龍宮帶回的樣本中發現胺基酸,也是首次在地球外確認胺基酸的存在[5]。2023年12月,在樣本中發現多環芳烴。此項發現的重要性在於,多環芳烴是構成生命的其中一種有機化合物。此種化合物雖然常見,但先前認為僅會在宇宙中溫度較高的區域發現(如星雲、原行星盤、星際介質和隕石等),如今這項發現表明冰冷的外太空也有可能發現多環芳烴。[6]
Remove ads
命名
這顆小行星於2015年10月5日正式命名為龍宮(Ryugu)[7]。龍宮(日語:竜宮〔龍宮〕/リュウグウ Ryūgū)是日本民間傳說海龍王在海底的住所(龍的宮殿),在故事之中,角色浦島太郎被海龜帶領前往這一個神奇與美麗的場所。當他回來的時候,帶著一個神祕的盒子。隼鳥2號要帶回載有小行星樣本的時間膠囊樣本,就會像這個盒子一樣的神祕。
龍宮小行星地貌命名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二號營運團隊2018年10月12日,向國際天文聯會太陽系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簡稱 WGPSN)申請龍宮小行星地貌命名,提出龍宮小行星表面十三個主要地形的地點名稱,該提案內容經部分修訂後,於同年12月由工作組正式批准[8]。
太陽系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首先決定每個天體的主題,並根據它的主題批核命名。關於龍宮小行星的地名,決定以兒童故事中出現的名稱命名。該小組已經批准隼鳥二號團隊提出龍宮小行星地名及中文譯名[9]如下:
Remove ads
隼鳥二號小行星車登陸龍宮小行星位置名稱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二號登陸工作團隊2019年2月1日確認隼鳥二號小行星車登陸龍宮小行星位置名稱[10]及中文譯名[11]
隼鳥二號小行星車在龍宮小行星取樣位置名稱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隼鳥二號登陸工作團隊2019年3月7日公佈隼鳥二號小行星車在龍宮小行星取樣位置暱稱[12]及中文譯名[13]
參考資料
參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