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山東各地級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本列表收錄各主要年份山東省地級行政區(僅有地級市)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和人均GDP數據,當年指標主要參考次年底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和《山東統計年鑑》。GDP指標有修訂,地級區劃單位GDP常每隔五年的經濟普查修訂。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7月2日) |
2018年
Remove ads
2015年
Remove ads
2014年
| 2014年山東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 | |||||||
| 2014年GDP排名 | 地級市 | 2013年GDP(億元) | 2014年GDP(億元) | 2014年常住人口(萬) | 人均GDP(元) | 人均GDP
(美元) |
人均GDP排名 |
| 8 | 東營 | 3250.2 | 3430.49 | 209.91 | 163426.71 | 26604.60 | 01 |
| 10 | 威海 | 2549.69 | 2790.34 | 280.92 | 99328.63 | 16169.93 | 02 |
| 1 | 青島 | 8006.60 | 8692.10 | 904.62 | 96085.65 | 15642.00 | 03 |
| 5 | 淄博 | 3801.24 | 4029.80 | 461.5 | 87319.61 | 14214.95 | 04 |
| 2 | 煙臺 | 5613.87 | 6002.08 | 700.23 | 85715.84 | 13953.87 | 05 |
| 3 | 濟南 | 5230.19 | 5770.60 | 706.69 | 81656.74 | 13293.08 | 06 |
| 13 | 濱州 | 2155.73 | 2277 | 383.96 | 59303.05 | 9654.08 | 07 |
| 16 | 日照 | 1500.16 | 1611.87 | 287.05 | 56152.94 | 9141.26 | 08 |
| 9 | 泰安 | 2790.7 | 3002.2 | 558.13 | 53790.34 | 8756.65 | 09 |
| 4 | 濰坊 | 4420.70 | 4786.74 | 924.72 | 51764.21 | 8426.81 | 10 |
| 15 | 棗莊 | 1830.63 | 1980.13 | 383.1 | 51687.03 | 8414.25 | 11 |
| 17 | 萊蕪 | 653.5 | 688 | 134.53 | 51141.01 | 8325.36 | 12 |
| 6 | 濟寧 | 3501.5 | 3800.06 | 824 | 46117.23 | 7507.53 | 13 |
| 11 | 德州 | 2460.59 | 2596.08 | 570.51 | 45504.55 | 7407.79 | 14 |
| 12 | 聊城 | 2365.87 | 2516 | 593.57 | 42387.59 | 6900.37 | 15 |
| 7 | 臨沂 | 3336.8 | 3569.8 | 1022.1 | 34926.13 | 5685.70 | 16 |
| 14 | 菏澤 | 2052 | 2222.19 | 843.79 | 26335.82 | 4287.27 | 17 |
| 全省 | 54684.3 | 59426.6 | 9789.33 | 60705.48 | 9882.38 | ||
2013年
Remove ads
2012年
Remove ads
2011年
Remove ads
2010年
Remove ads
2009年
Remove ads
2008年
參考條目
- 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
- 山東省各縣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 青島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備註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則為年度GDP總量與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為上年末與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於中國內地長期實行戶籍管理,戶籍人口資料齊全,以前人均GDP核算採用戶籍人口。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用戶籍人口核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2004年國家統計局提出實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許兩年的過渡期。有關中國內地人均GDP指標,非特別證明,則指按常住人口計算[6]。
- ^ 「中國GDP」數據類型:GDP核算分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國GDP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對外公布,分年度「預計數」(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數」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實數」(年份前家「r」)、年度「最終核實數」(年份前家「r」)與「修正數據」五個類型,季度初步核算數、季度初步核實數、季度最終核實數。其中「預計數」屬於估算數;「初步核算數」則於次年《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布;「初步核實數」則於次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最終核實數」則於隔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修正數據」則按照經濟普查的結果修正,其中經全國經濟普查之後修訂數據,修訂之後不再有變化。
- ^ 中國官方對外公布按照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以按照生產法和收入法混合計算的GDP為標準。
- ^ 地區生產總值(GDP或GRP)數據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見諸於統計年鑑、經濟年鑑。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規定,自2004年開始,各地GDP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常見的有(自治區)區內生產總值、(省)省內生產總值、(縣)縣內生產總值[7]。
- ^ 1978-2003年曆年GDP:1992年進行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之後,已經對1978年至1992年的GDP歷史數據進行過修訂。1993-2004年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06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4-2008年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10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9年及其以後年份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將對數據作出修訂,每年的修訂結果見諸隔年的《統計年鑑》,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實數據在2011年《統計年鑑》上公布核實後的修訂修訂數據。GDP最終修訂數據參見之後的全國經濟普查。
- ^ 「本幣」即人民幣(CNY),人民幣折算美元(USD),按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的年均價換算(參見人民幣匯率)。
- ^ 購買力平價(PPP),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經濟體歷年GDP本幣與購買力核算指標推算。購買力平價使用「國際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縮寫為Intl. $);或國際貨幣單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縮寫ICU。購買力平價指標以1美元在美國的平均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1國際元亦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故1國際元即等於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計量。鑑於購買力平價指標每半年修改一次,購買力平價折算指標僅供參考。
- ^ 人民幣購買力平價(CNY) :根據2011年4月更新的數據,2010年中國GDP總量397,983億元,按購買力平價合100,857.1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指數3.9460人民幣合1國際元;2009年中國GDP總量340,902.8億元,按購買力平價折合90,573.8億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數3.7638人民幣合1國際元;其他年份參見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參考來源:根據IMF - WEO數據推算,推算數據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
- ^ 由於採取分級核算,地區生產總值(GDP)省級數據相加不等於內地全國總計;同理,地級層次數據累加不一定等於省級總計;縣級累加不一定等於地區級總計。
- ^ 地理區域內人均GDP:使用加權平均法推算。地理區域指特定的區域,常指按照地理區域劃定的經濟大區,如中國中部經濟區;省層次下的區域,如廣東省的粵北山區。區域內GDP總量從GDP1…GDPn之和;對應人均GDP為各個區劃單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區域內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Remove ads
資料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