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崇左市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崇左市(壯語:Cungzcoj)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西南部。市境東鄰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東南接防城港市,北與百色市相鄰,西面及南面與越南接壤。
崇左地處桂西南山地丘陵區左江沿岸,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大青山,南部為公母山、十萬大山。左江橫貫市境並流經城區,往東與右江匯合成邕江。全市壯族人口比例超過八成,市人民政府駐江州區新城路1號。湘桂鐵路及南憑高速鐵路過境,中越邊境憑祥口岸及友誼關坐落市境西南部,為中國通往越南及東協各國的重要陸路通道。
Remove ads
歷史
「崇左」之名是取崇善縣、左縣兩縣之首字而得名。唐貞觀元年(627年)於境內置左江鎮。唐末設太平州、左州兩個羈縻州。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置崇善縣,屬邕州。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太平路,治所在今崇左城區。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太平路為太平府,隸左江道。清代,太平府為於太平思順道治所。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轄境屬鎮南道,治今龍州縣。1930年2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動龍州起義,建立左江革命委員會。1949年,解放軍先後占領崇善縣及左縣,設立龍州專區,專署駐龍津縣龍州鎮,轄崇善縣及左縣等14縣。1951年,龍州專區更名為崇左專區,專署遷駐崇善縣。
1952年8月11日,崇善縣與左縣合併為崇左縣。1953年,撤銷崇左專區,併入邕寧專區。不久又撤銷邕寧專區,轄縣由桂西僮族自治區直轄。1957年,復置邕寧專區,轄境各縣屬之,專署駐南寧市。1958年,撤銷邕寧專區,所轄縣市劃歸南寧專區。1971年改置南寧地區,轄境各縣屬之。
2003年8月6日,南寧地區正式撤銷,並新設立地級崇左市,將崇左縣改設為崇左市江州區,崇左市下轄原南寧地區的扶綏縣、寧明縣、龍州縣、大新縣、天等縣,代管縣級憑祥市。
Remove ads
氣候
Remove ads
資源
政治
Remove ads
人口
截至2022年末,崇左市戶籍人口總家庭戶數為717960戶,較2021年(713847戶)增加了4113戶,同比增加0.58%。2022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數為2507146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088,692人[9]。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994,28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4,407人,增長4.73%,年平均增長率為0.46%。其中,男性人口為1,088,841人,占總人口的52.13%;女性人口為999,851人,占總人口的47.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9。0-14歲的人口為436,694人,占總人口的20.91%;15-59歲的人口為1,277,101人,占總人口的61.1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4,897人,占總人口的17.9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76,699人,占總人口的13.2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17,760人,占總人口的43.9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70,932人,占總人口的56.06%。
Remove ads
全市常住人口中,壯族人口為1,756,280人,占84.09%;漢族人口為307,779人,占14.74%;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4,633人,占1.1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70,666人,增長29.8%,占總人口比例增加2.85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3,741人,增長1.3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2.85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9,047人,增長0.5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3.53個百分點。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花山岩畫
- 連城要塞遺址和友誼關
- 越南共產黨駐龍州秘密機關舊址
教育
- 公辦本科院校:廣西民族師範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空港校區)
- 民辦職業本科院校:廣西城市職業大學
- 公辦專科院校: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廣西自然資源職業技術學院
- 民辦專科院校: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科技職業學院、廣西中遠職業學院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