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巴黎地鐵12號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黎地鐵12號線
Remove ads

巴黎地鐵12號線(法語:Ligne 12 du métro de Paris)為巴黎地鐵路網之一,於1910年通車。本線自巴黎市北邊的歐貝維利耶起,向南曲折的穿越巴黎市區中西部,經蒙馬特高地,穿越塞納河,最終到達巴黎西南郊的伊西萊穆利諾

快速預覽 巴黎地鐵12號線, 概覽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2號線的塞納河河底隧道截面
Thumb
12號線的蒙馬特地底走向截面圖

12號線並非是巴黎地鐵一期路網的一部分。但在巴黎城鐵公司法語Compagnie du 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 de Paris修建一期路網時,另一家地鐵公司--南北地下電氣鐵路公司法語Société du chemin de fer électrique souterrain Nord-Sud de Paris同時參與了地鐵路網的競爭。1910年代初,城鐵公司的一期路網完工之際,南北公司規劃和修建的地鐵A線和B線也相繼完工,1930年南北公司被城鐵公司收購,AB兩線分別改名為12號線和13號線

  • 1900年代,工程師貝里埃提出可在巴黎修建另外一種地鐵系統,與倫敦地鐵的金屬管道式結構類似,可以避免路線修建遇到民房需要拐彎的問題,從而使路線更加筆直。1901年12月28日,巴黎市政當局決定以此為基礎修建一條溝通蒙馬特高地和蒙帕納斯的新地鐵線,即MM線。1902年,貝里埃和雅尼克成立了南北公司並獲批修建此線,但和城鐵公司不同,南北公司必須自行解決修建的資金問題。
  • 1905年4月3日路線走向對公眾發布,但同年7月19日即有了延長計劃,向南延長至凡爾賽門法語Porte de Versailles,北邊也略有延伸。修建之初,原先的金屬管道式修建法由於地質的不連續性而棄用,改用城鐵公司的傳統修建法,因此路線也變得彎彎曲曲。
  • 起初的路線修建並沒有遇到太大困難,除了穿越塞納河的河底隧道,修建隧道採用直徑5.24米的掘進機進行盾構法掘進。由於期間遇到水災導致工期延誤,1910年11月5日A線才投入使用。當時連接凡爾賽門站洛雷特聖母院站。通車之日即因裝飾華麗,感覺舒適而大受褒揚。次年4月8日,A線向北延長至皮加勒站
  • 此後的北延段要穿越蒙馬特高地的地下,不僅遇到了大量的石膏礦導致路線走向被修改,而且路線還要隨地面地形進行適度提升。新增的兩個中間站:阿貝斯站拉馬克-科蘭古站分別建在36米和25米深的地底,車站頂部高度也比其他車站略低以應對石膏礦壓力。1912年10月30日,路線延長至于勒·若夫蘭站。同年,最後的北延段亦開工,至一戰初期已基本建成。但由於興建時發現錯誤導致延誤,直至1916年8月23日路線最終北延至拉沙佩勒門站
  • 南北公司將車站設計得較為高雅,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乘客,但高昂的維護成本讓南北公司最終因財政困難而於1930年1月1日被城鐵公司收購,A線改名為12號線,南北公司原有的高架電車線供電也被統一為第三軌供電
  • 1931年,根據此前的決議,12號線向西南郊延伸,凡爾賽門終點站因此被向南遷移。1934年3月24日路線延長至伊西萊穆利諾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Thumb
馬爾卡代-魚販站
Thumb
拉馬克站入口, 接近蒙馬特山頂
Thumb
阿貝斯站
Thumb
皮加勒站
Thumb
聖拉扎爾站舊有的圓形轉乘大廳
Thumb
國民議會站
Thumb
田野聖母院站
Thumb
巴斯德站
Thumb
凡爾賽門站
Thumb
px
更多資訊 中文站名, 法文站名 ...
Remove ads

車站設施

12號線全線位於地底,大部分車站都設有兩個側式月台,右上左下。唯獨凡爾賽門站拉沙佩勒門站分別設置了一島一側和雙島式混合式月台供列車存放、調頭或返回車廠。 全線車站都設有自動售票機、諮詢處及列車即時資訊顯示器法語SIEL (métro de Paris),部分車站設有殘障人士設施和升降機。

車站曾用名

Thumb
阿貝斯站的樓梯
  • 馬爾卡代-魚販站在1931年8月25日之前是相對獨立的兩個臨近車站:馬爾卡代站(4號線)和魚販站(12號線)。
  • 塞夫爾-巴比倫站在1923年之前叫做「塞夫爾-紅十字站」。
  • 蒙帕納斯-比安弗尼站在1942年10月6日之前是相對獨立的兩個臨近車站:蒙帕納斯站(4、12號線)和比安弗尼站(6、13號線)。兩站合併之後,月台之間的轉乘通道安裝了自動滾梯。
  • 科朗坦·塞爾東站在1945年10月15日之前叫做「小家具站」。
  • 國民議會站在1989年6月30日之前叫做「議事廳站」。

車站特色

Thumb
協和廣場站的"字母牆"
Thumb
北南公司的特色裝飾
Thumb
北南公司的方向指示裝飾
  • 阿貝斯站安裝在兩個豎井中間,配備有兩台升降機和幾個上百級的螺旋形樓梯。其中,通往地面的樓梯牆面裝飾著蒙馬特的自然和人文生活,而通往月台的樓梯牆面則裝飾著附近的著名景點風格,比如紅磨坊聖心堂等。
  • 協和廣場站的牆面瓷磚都刻有字母,每一行都節選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頒布的人權宣言
  • 國民議會站的牆面用拼貼的壁畫裝飾,展示著法蘭西第五共和國50年來的歷史畫卷。
  • 巴斯德站以法國著名化學家、細菌學家路易·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牆壁鋪有紅磚的車站內亦裝飾著巴斯德之後生物和醫學的發展變革。
  • 蒙帕納斯-比安弗尼站以巴黎地鐵路網的總設計師命名,月台上和滾梯轉乘通道內也陳列著巴黎地鐵百年來的工程摘要。
  • 凡爾賽門站在1931年因路線向南延伸而將月台向南遷移了40米。現在北行和南行兩個車站大廳略有錯開,原來的月台位置被路軌取代並作車庫用。

另外,12號線最初由北南公司營運,因此北南公司的很多藝術裝飾都保留了下來,比如公司的陶瓷標誌「NS」、車站名的馬賽克裝飾、車站站牌外框的顏色隨車站而變化、轉乘站為綠色、非轉乘站為栗色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車站隧道口的上方會用馬賽克雕刻隧道前方的方向(包括一個箭頭指向右邊月台):

  • 在索爾費里諾站和田野聖母院站之間(除渡船路站),標示是「往蒙帕納斯方向」(南行)和「往蒙馬特方向」(北行);
  • 在馬爾卡代站和阿貝斯站之間(于勒站除外),標示是「往凡爾賽門方向」(南行)和「往拉沙佩勒門方向」(北行);
  • 在法居耶站,標示是「往凡爾賽門方向」(南行)和「往蒙馬特方向」(北行)。

其它車站原來也有類似標示,不過隨著車站翻新和時間流逝而不再存在。

Remove ads

使用車型

通車初期直至1930年,12號線使用斯普拉格-湯普森列車法語Sprague-Thomson,但不同於城鐵公司的是南北公司給其配備了高架電車線和集電靴。1930年北南公司被併購,高架電車線被拆除,但車廂的一些特殊的地方保留了下來,特別是顏色。1971年6月至1973年10月,隨著7號線逐漸更換為MF 67列車法語MF 67,7號線固有的斯普拉格列車轉給12號線使用,而12號線原有的列車在1972年5月15日之前退役。1978年,12號線全部更換成MF 67列車,5節一組,使用至今。

使用狀況

12號線是巴黎地鐵系統中一條客流量中等的路線,客流量只有6號線13號線的2/3,不到1號線的一半。從1992年到2004年客流量稍微增長了0.5%。

更多資訊 年份, 客流量 (百萬人) ...

其中,聖拉扎爾站蒙帕納斯-比安弗尼站的客流量分別達到3453萬人和2946萬人,高於線上其他站點。

未來計劃

北延段

法蘭西島規劃辦法語Schéma directeur de la région Île-de-France(SDRIF)也已提交了向北延長至路面電車1號線新庭-六條路站的計劃。改北延段將途經B線新庭奧貝維埃站。但目前該計劃並無任何下文。

南延段

12號線的南延段也在計劃中,伊西萊穆利諾的官員和大眾運輸公司(RATP)提出將12號線南延至伊西站法語Gare d'Issy,和C線路面電車2號線接駁。但目前該計劃已經被電車2號線的東南延伸段取代,相關內容在2008年9月25日的法蘭西島委員會法語Conseil régional d'Île-de-France會議上已通過。

不過,隨著2011年大巴黎快線方案出爐,12號線的南延段計劃重新恢復,該南延段將和大巴黎快線交匯並設立一個轉乘站。2012年9月25日,伊西市政府和法蘭西島運輸聯合會(STIF)就12號線延伸的問題進行了磋商。預計該延伸段將在2030年以前完成。

周邊主要旅遊景點

Thumb
蒙馬特高地鳥瞰巴黎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