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防護巡洋艦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意志帝國海軍在1880年代至1890年代期間,從伊倫娜級兩艘姊妹艦開始建造一系列防護巡洋艦。除此之外德國海軍另外建造兩級防護巡洋艦,其中包括6艘艦隻:獨級艦奧古斯塔皇后號和5艘維多利亞·路易絲級。這些艦隻後來在世紀之交被以俾斯麥侯爵號為首的裝甲巡洋艦所取代[1]。由於前提爾皮茨時代的軍備預算有限,德國海軍嘗試建造可以作為海外巡洋艦和艦隊偵察艦的艦隻[2]。德國防護巡洋艦的設計通常模仿外國海軍的發展。維多利亞·路易絲級的設計類似於當代德國戰艦,與外國戰艦相比,德國戰艦喜歡更小口徑主炮和更多數量的副炮[3]。

大多數德國防護巡洋艦在整個服役生涯中都在海外度過,尤其是在1890年代至20世紀初曾作為東亞分艦隊的成員服役。1897年11月,威廉王妃號參與占領膠州灣租借地的行動,該地後來也成為了東亞分艦隊的主要基地。1900年,奧古斯塔皇后號、赫塔號和漢薩號協助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1902年至1903年間的委內瑞拉危機期間,菲內塔號參與鎮壓活動,轟炸了幾座委內瑞拉要塞。1910年代,伊倫娜號、威廉王妃號和奧古斯塔皇后號被降級為預備役,與此同時,維多利亞·路易絲級則被用於培訓海軍學員。所有這些防護巡洋艦都在1920年代初被報廢拆解。
Remove ads
伊倫娜級

伊倫娜級是德國海軍的第一個防護巡洋艦建造計劃。該級艦於1886年至1889年間在斯德丁的伏爾鏗船廠[5][b]和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5][b]建造,由首艦伊倫娜號[c]和末艦威廉王妃號[c]所共同組成。在建造時,艦上裝備14門150公釐(5.9英寸)後膛炮,其中4門為150毫米30倍徑箍炮[d],10門則是較短的150毫米22倍徑箍炮。兩艦的最高航速為18節(33公里每小時;21英里每小時)。在1899至1905年間,兩艦都接受了現代化改裝,其中武器裝備升級為新式的105毫米35倍徑速射炮[e][8]。
兩艦都曾在東亞分艦隊服役。1897年11月,在奧托·馮·迪德里希海軍少將的指揮下,威廉王妃號在奪取膠州灣的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9]。在美西戰爭期間的馬尼拉灣海戰[f]之後,兩艦被派往菲律賓,以維護德國在當地的殖民利益[10]。在菲律賓,伊倫娜號的出現引發與已經占領島嶼的美軍艦隊之間的緊張關係。兩艦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返回德國國內,自此一直停留在歐洲水域,直至1914年從一線退役[5]。此後,兩艦被降格為次要角色ーー伊倫娜號被用作潛水艇母艦,威廉王妃號則被當作廢船[g],直到1920年代初被當作廢品出售[12]。
Remove ads
奧古斯塔皇后號

奧古斯塔皇后號[j]是1890年代初為德國海軍建造的獨級防護巡洋艦。該艦於1890年在日耳曼尼亞造船廠開工,於1892年1月下水,並於同年11月完工[16]。由於預算限制,奧古斯塔皇后號被設計成艦隊偵察艦兼用作殖民地巡洋艦[2]。在建造初期,艦上裝備有4門150公釐(5.9英寸)30倍徑速射炮和8門105毫米35倍徑速射炮。在1896年,這些炮被更換為12門新式的150毫米35倍徑速射炮[16]。該艦也是德國海軍第一艘具有三軸螺旋槳裝置的軍艦[17]。由於存在嚴重的穩定性問題,該艦在頂浪行進時容易灌入過量的水,而且操縱性能也很差[16]。
1897年至1902年間,奧古斯塔皇后號在海外服役,其中主要是在東亞分艦隊服役[16][18]。1900年在中國水域,該艦的船員協助鎮壓義和團運動[19]。1902年,「奧古斯塔皇后」號回到德國進行大規模的改裝。是次改裝一直持續至1907年,之後該艦被改為後備艦隻[16][2]。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古斯塔皇后號也被再次動員起來成為一艘炮術教練船[k]。在整個一戰期間,該艦一直擔任這個角色[20]。最終,「奧古斯塔皇后」號在1919年10月時被報廢出售,並於次年被拆解[2][16]。
Remove ads
維多利亞·路易絲級

維多利亞·路易絲級巡洋艦是德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級防護巡洋艦。這個艦級的設計引入了快速帆和沖角的組合,以及後來德國裝甲巡洋艦的典型特徵——塊狀側面。該艦級包括5艘艦隻:首艦維多利亞·路易絲號[l]、赫塔號[m]、弗蕾亞號[n]、菲內塔號[o]和末艦漢薩號[p][20]。這些艦隻分別於1895年至1896年間開建,1897年至1898年間下水,並分別於次年投入使用。弗蕾亞號上安裝的尼克勞斯式鍋爐[q]時常出現問題,這促使德國海軍在之後的軍艦上採用標準化鍋爐型號。自此之後,德國海軍只使用舒爾茨·桑尼克羅夫特式[r]或船用式鍋爐。本級所有5艘艦隻都裝備2門210毫米40倍徑和8門150毫米40倍徑速射艦炮作為主炮[24]。
該艦級的艦隻在德國海軍旗下不同的單位服役,包括美洲基地、東亞分艦隊,以及本土練習艦隊等[25]。赫塔號和漢薩號曾參加了1900年在中國對義和團運動的鎮壓[26],菲內塔號則參與了1902年至1903年間的委內瑞拉危機[27]。在1905年至1911年間,5艦都進行現代化改造,之後都被用作海軍學員的訓練艦[21]。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這些艦隻被調派到第五偵察集群,但很快就都退出前線任務。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這些艦隻曾擔任各種次要角色。維多利亞·路易絲號被改裝成一艘商船,並最後在1923年被拆毀[21]。其他4艘艦分別於1920年至1921年間報廢拆解。[2][25]
腳註
參考書籍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