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屬喀麥隆

德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殖民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属喀麦隆
Remove ads

德屬喀麥隆(德語:Kamerun)是德意志帝國於1884年至1916年擁有的一塊非洲殖民地,主要在今日的喀麥隆,還包括加彭剛果共和國的北部,中非共和國的西部,查德的南部及奈及利亞的東部。

快速預覽 德屬喀麥隆Kamerun, 地位 ...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901年-1972年間的喀麥隆
  德屬喀麥隆
  喀麥隆共和國

19世紀

喀麥隆河三角洲(今稱武里河三角洲)的第一個德國貿易站於1868年由漢堡威爾曼貿易公司英語Woermann-Linie建於杜阿拉。公司在加彭的代理人,約翰內斯·托梅倫(Johannes Thormählen)將活動擴展到喀麥隆河三角洲。1874年,托梅倫和公司在賴比瑞亞的代理人威廉·揚岑(Wilhelm Jantzen)一起,創辦了揚岑-托梅倫公司英語Jantzen & Thormählen,並保持和威爾曼公司的聯繫。

這兩間公司都將業務擴展至船運,以帆船及蒸汽船在漢堡及杜阿拉間運輸旅客及貨物[1]。這兩間公司及其他公司一道,向當地酋長購買了大量土地,並開展了系統的種植園經營,主要種植香蕉。

1884年,阿道夫·威爾曼英語Adolph Woermann代表所有的西非公司向德意志帝國政府請求「保護」。帝國宰相俾斯麥試圖利用在當地的商人通過「特許公司」的形式來統治。但知曉了俾斯麥的提議後,這些公司撤消了他們的請求。[2]

雖然這些公司的核心商業利益是在帝國的保護下進行有利可圖的貿易活動,但他們還是決定遠離政治約定。最終俾斯麥向威爾曼讓步,並令海軍部派遣了炮艇。為展示德國在該地的權益,一艘小型炮艇海鷗號(SMS Möwe)被派到了西非[3]

Remove ads

喀麥隆保護國

喀麥隆保護國成立於歐洲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時代,德國的探險家、醫生、領事及西非專員古斯塔夫·納赫提噶爾英語Gustav Nachtigal是促成殖民地成立的主要推手。這之後,漢堡及不萊梅的一連串公司都開始在德屬喀麥隆進行貿易及種植園活動。[4]

20世紀

藉助帝國國庫的補助,殖民地建成了兩條從杜阿拉通往農業基地的鐵路,北線160公里,通往馬能古巴山脈英語Manenguba(今西南區),另一條則全長300公里,主要通往尼永河流域的馬卡克英語Makak[5]一個大規模的郵政、電報系統以及政府船隻組成的河上交通網連接了沿岸部及內陸部。

喀麥隆保護國在1911年擴展到了新喀麥隆Neukamerun),作為由《非斯條約》解決的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之結果。

德國丟失喀麥隆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法國比利時英國軍隊於1914年入侵了德屬殖民地,並在喀麥隆戰役後完全占領了德屬喀麥隆。最後一座投降的堡壘是1916年北部的莫拉

隨著德國的戰敗,《凡爾賽條約》將新喀麥隆劃分為兩個第二等國際聯盟託管地,分別由英國及法國代管。法屬喀麥隆英屬喀麥隆的一部分於1961年合併成了喀麥隆共和國

圖集

參見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