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惇怡皇貴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溫惠皇貴太妃(1683年—1768年),瓜爾佳氏,滿洲鑲紅旗人,出身東北駐防八旗,康熙帝之妃嬪,因其曾撫育過乾隆帝之故,被晉為皇貴太妃。
Remove ads
生平
瓜爾佳氏家族是寧古塔的駐防旗人[1]:159。寧古塔三道亮子人。《寧安縣誌》記其乳名為旱九春[2]。武三品協領祜滿之女。根據族譜記載,康熙十五年(1676年),家族隨寧古塔將軍遷往吉林烏喇,後駐防黑龍江[1]:159。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1]:159十月十六日[2],瓜爾佳氏出生。當代研究者王冕森根據出生年份,推測她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前後入宮[1]:159。當時後宮冊封制度不完善,故瓜爾佳氏在康熙三十九年封為和嬪前,是為庶妃。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冊封佟佳氏為貴妃,同時冊封瓜爾佳氏與衛氏為嬪,稱為和嬪,時年十七歲[3]。康熙四十年(1701年)十月十八日,和嬪生皇十八女,不久即殤。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康熙帝告訴禮部要冊封后宮中六位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生育皇子,「雖稱妃嬪、尚未受封」的嬪御為妃嬪[4]。和嬪雖有正式封號,亦在其列。同年十二月辛未,與博爾濟錦氏、達甲氏等人[5]受封,稱為和妃。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繼位,依照慣例(同康熙時期),必須尊封皇考遺留的先朝妃嬪。奉皇太后懿旨稱和妃奉事康熙皇帝最為謹慎,應將和妃封為貴妃。[6]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和妃與諸位先朝妃嬪同時晉尊封禮,遣官封為皇考和貴妃[7]。
乾隆元年(1736年),遣官封為皇祖和太妃。乾隆八年(1743年)春四月初一,壽祺皇貴太妃佟佳氏逝世。乾隆八年秋七月,乾隆帝以幼年時曾受過瓜爾佳氏撫育之故,由溫惠貴太妃晉封其為溫惠皇貴太妃[8]。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辰時,行尊封禮,乾隆帝行二跪六叩禮,溫惠貴太妃起座立受[9]。
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十六日,溫惠皇貴太妃八旬壽辰,光布料就用了烏綾包頭九卷、縐紗包頭九卷、石青緞織五彩八團金龍褂料一匹、錦二匹、片金三匹、金壽字緞一匹、大卷緞十八匹、漳絨九匹、大卷紗九匹、綾九匹、春綢九匹、濮浣縐九匹、縐綢九匹。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四日,卒於寧壽新宮院內的景福宮[註 1],享年八十六歲。同年五月,賜諡曰惇怡皇貴妃;十月十二日葬景陵雙妃園寢。惇怡皇貴妃是聖祖諸妃最後逝世者。
Remove ads
軼事
乾隆三十三年三月,景福宮溫惠皇貴太妃去世後,乾隆帝著手調查景福宮屢年出入銀錢帳目不清一案。自乾隆九年至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溫惠皇貴太妃共得人參九十五斤十四兩,其中的四十斤十二兩五錢交由太監去變賣。自乾隆十八年至乾隆三十三年二月,龔三德與馬進喜、陳順共同經管太妃宮中人參變賣事項,共得銀六千九百八十六兩三錢。這筆銀兩雖然已經入帳,但存在「所賣價值以多報少、每次各有侵賺」的情況。
注釋
- 景福宮,即寧壽新宮的附屬建築,位於寧壽新宮宮院內,寧壽宮後殿的北面。現在的景福宮是乾隆三十多年改建的,和康雍時期的明顯不在一個位置,而建築規格亦不一樣。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