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慈母椎龍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慈母椎龍屬(學名:Maiaspondylus)是大眼魚龍科扁鰭魚龍亞科魚龍已滅絕的一個屬,化石發現於加拿大西北地區、英國劍橋海綠石砂及俄羅斯沃羅涅日州。[1][2]
Remove ads
描述
慈母椎龍已發現化石包括:正模標本UALVP 45635,一副脫節但近乎完整且呈三維狀態保存的骨骼;歸入材料UALVP 45639,兩具關節連接的不完整胚胎及來自成體的八節相連的椎骨;UALVP 45640,來自幼體的14節相連的椎骨;UALVP 45641,12節相連的椎骨;UALVP 45642,部分吻部及帶有牙齒的左齒骨;UALVP 45643,一隻破碎的吻部。所有標本均收集於海伊河的盧恩河組,時間為大約1.1億年前的早白堊世阿爾布期。[1]
所有慈母椎龍標本最初均歸入扁鰭魚龍,但所有近期系統發育分析均發現它是大眼魚龍科的一個有效屬。[3][4]派屈克·德魯肯米勒(Patrick S. Druckenmiller)和艾琳·麥克斯韋(Erin E. Maxwell)於2010年發現該屬與實際上可能不屬於扁鰭魚龍的「南方扁鰭魚龍」最為近緣。[3]
Remove ads
詞源
慈母椎龍由艾琳·麥克斯韋(Erin E. Maxwell)和麥可·卡德威爾(Michael W. Caldwell)於2006年命名,模式種是林氏慈母椎龍(Maiaspondylus lindoei)。屬名取自maia(μαία)及spondylos(σπόνδυλος)兩個詞,在希臘語中分別意為「慈愛的母親」和「脊椎」。[1]該屬得名自獨特的UALVP 45639標本——由8塊相連的椎骨及附著其上的兩具胚胎組成,推測可能是一位母親。麥克斯韋與卡德威爾(2003年)提出,該標本證明慈母椎龍以胎生方式分娩。這些胚胎是已知地質年代最晚兼尺寸最小的魚龍類胚胎。[5]種名致敬發現、收集並清修標本的阿爾伯塔大學地質博物館技術人員艾倫·林多(Allan Lindoe)。[1]
澤科夫與格里戈列夫(2020年)發表了一項有於林氏慈母椎龍、「劍橋大眼魚龍」和「奧氏扁鰭魚龍」解剖特徵及譜系關節的研究,其中將「劍橋大眼魚龍」移入慈母椎龍屬並視「奧氏扁鰭魚龍」為劍橋慈母椎龍的次異名。[6]
Remove ads
種系發生學
以下分支圖來自澤維科夫與雅各(2020年)的分析,顯示了本屬在大眼魚龍科中可能的系統發育位置。[7]
大眼魚龍類 Ophthalmosauria |
| ||||||||||||||||||||||||||||||||||||||||||||||||||||||||||||||||||||||||||||||||||||||||||||||||||||||||||||||||||||||||||||||||||||||||||||||||||||||||||||||||||||||||||||||||||||||||||||||||||||||||||||||||||||||||
Remove ads
參見
- 魚龍列表
- 魚龍類研究歷史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