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扎拉級重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扎拉级重巡洋舰
Remove ads

扎拉級重巡洋艦義大利語Incrociatori pesanti classe Zara)是義大利皇家海軍戰間期設計的重巡洋艦,從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共建造四艘,分別為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前三艘的外形基本一致,而波拉號為擔任艦隊旗艦,在司令塔的結構上有所不同。比起之前的特倫托級重巡洋艦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扎拉級是義大利重巡洋艦設計的一次重大改進,極速略有降低,而裝甲大幅增加。在華盛頓海軍條約有效期間,扎拉級是當時世界上防禦水平最佳的重巡洋艦。但事實上,該級已違反了條約對重巡洋艦10,000長噸(10,160公噸)的噸位限制[1],而且這級重巡洋艦差劣的水下防禦能力也嚴重削弱了其裝甲防護效力。

快速預覽 扎拉級重巡洋艦 Zara-class cruiser, 概況 ...

四艘扎拉級在戰間期隸屬於義大利皇家海軍主力艦隊,經常在演習海上閱兵中拋頭露面。西班牙內戰爆發後,表面上奉行不干涉主義的義大利派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前往西班牙巡邏,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則負責疏散駐西班牙的僑民。在1939年4月義大利吞併阿爾巴尼亞的軍事行動中,扎拉級以艦砲支援陸軍行動[2]。義大利對宣戰後,四艘扎拉級活躍於地中海戰場,和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頻繁交火,爭奪制海權。1941年3月29日,兩軍艦隊在馬塔潘角短兵相接,扎拉級遭遇英軍三艘戰艦偷襲。一夜之間,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被擊沉,只有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逃過一劫[3]

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在接下來的兩年繼續南征北戰,參與了包括第一次英語First Battle of Sirte第二次蘇爾特海戰英語Second Battle of Sirte等戰事。1943年4月,她在一次美軍大空襲被炸成重傷,拖到拉斯佩齊亞大修。同年9月,義大利投降,停在港口的戈里齊亞號被納粹德國接管。為防止德軍用其阻塞港口,義大利派出蛙人,試圖用人操魚雷英語Human torpedo將她擊沉,但沒有成功。戈里齊亞號癱瘓於港口內直至戰爭結束,並於1947年被義大利海軍拆毀[4]

Remove ads

設計

作為探索重巡洋艦概念的先驅,義大利海軍在1925年設計建造了世界上首批重巡洋艦之一的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特倫托級擁有八門203公釐(8.0英寸)主砲和高達35.65節的高速,足以抗衡法國海軍杜肯級重巡洋艦。但特倫托級還未下水,義大利海軍已開始質疑其設計的合理性。為強調高速航行,特倫托級的船體過於修長,造成凌波性和復原性較差。更為關鍵的是,特倫托級的防護設計嚴重不足,其主裝甲帶僅70公釐(2.8英寸)厚,生存性堪憂。為糾正這些缺陷,意海軍司令部提出,下一代重巡洋艦設計應更加平衡,尤其需重視裝甲防護。側舷裝甲帶厚度應達200公釐(7.9英寸),火力保持八門203公釐艦砲不變,極速則至少達到32節[5]

義大利皇家海軍首席設計師菲利普·邦菲萊蒂(義大利語Filippo Bonfiglietti)經研究認為,這一指標與華盛頓海軍條約10,000長噸(10,160公噸) 的基準排水量限制將無法兩全。對此,意海軍司令部作出批示,允許新設計超過排水量限制,同時要求儘量精簡艦載裝備以減輕重量。再三權衡後,側舷裝甲帶的厚度略有削減,魚雷發射管也被去除,甚至原本特倫托級上的四軸推進為了減重也改成了兩軸推進。儘管做出了種種努力,新設計仍比海軍條約規定的上限重至少1,500長噸(1,524公噸)[6]

1928年,新重巡洋艦設計方案定型,義大利海軍司令部批准建造四艘,全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義大利王國從正在崩潰的奧匈帝國手中佔領的克羅埃西亞地區城市:「扎拉」命名[7]:前兩艘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納入1928~1929年建造計畫;三號艦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預定1929~1930年建造;而四號艦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計畫於1930~1931建造年度開工[8]

Remove ads

艦體概觀

Thumb
波拉號重巡洋艦側視圖。

扎拉級船體全長182.8米(599英尺9英寸),水線長度179.6米(589英尺3英寸);船寬20.62米(67英尺8英寸);吃水7.2米(23英尺7英寸)。雖然船寬和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相仿,但扎拉級的全長短了將近15米(49英尺3英寸),在穩定性和迴旋性能上更勝一籌。船型放棄了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上採用的平直上甲板,轉而採用高幹舷前甲板英語Forecastle搭配低干舷主甲板英語Main deck的艏樓船型。四艘船的排水量略有參差,最輕的是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基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分別為11,326長噸(11,508公噸)和13,944長噸(14,168公噸);最重的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基準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則分別為11,712長噸(11,900公噸)和14,330長噸(14,560公噸)。扎拉級的前三艘出於減重考量,艦橋設計得較為簡潔。而預定作為艦隊旗艦的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為了容納指揮設施,其艦橋結構要大得多,一直延伸到煙囪附近。扎拉級的前後主桅都採用三角桅杆,並以前桅杆為艦橋的支撐結構。全艦船員水手810人、軍官31人,共計841人[8][9]

扎拉級的主機為兩台帕森型蒸汽渦輪發動機。在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上,驅動輪機的是亞羅型鍋爐英語Yarrow boiler;而在其他三艘上則一律採用桑尼克羅夫特型鍋爐英語Three-drum_boiler#Thornycroft_boiler,兩種均為重油鍋爐。八台鍋爐分布於五個防水隔艙內,從艦舯的兩根煙囪排放燃煙[7]。兩組主機的總輸出功率被設定為95,000匹軸馬力(71,000千瓦特),以實現32(59公里每小時)的最高時速。但在實際海試中,四艘扎拉級的鍋爐都發揮出至少118,000匹軸馬力(88,000千瓦特)的功率,跑出了33—35(61—65公里每小時)的高航速。服役後速度也保持在31—32(57—59公里每小時)[7]。在航速16(30公里每小時),滿載2,300—2,400長噸(2,337—2,439公噸)燃油的情況下,扎拉級的航程一般為4,850—5,400海里(8,980—10,000公里)。而若以全速行駛,其航程就會驟減至1,150—1,900海里(2,130—3,520公里)。和許多義大利海軍大型軍艦一樣,扎拉級也有「腿短」的問題。但考慮到其活動海域僅限於地中海,航程短並不會對作戰行動構成嚴重影響[10]

Remove ads

武器裝備

Thumb
扎拉號艦尾砲塔,注意兩門砲安裝得極近。砲塔上寫有「Tenacemente」,意為「堅韌不拔」。

扎拉級的主武器為八門203公釐27年式53倍徑艦砲英語203 mm /53 Italian naval gun,由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裝備的203公釐24年式50倍徑艦砲英語203 mm /50 Model 1924改進而來。新型艦砲的身管加長了24英寸(61公分),砲口初速和射程都相應有所增加。發射125.3公斤(276磅)的被帽穿甲彈時初速為940公尺每秒(3,100英尺每秒),最大射程達34,521碼(31,566公尺)。在海軍假日時期,扎拉級是列強重巡洋艦中主砲射程最遠紀錄保持者,直到1939年裝備60倍徑20.3厘米 SK C/34艦砲英語20.3 cm SK C/34 naval gun希佩爾海軍上將級巡洋艦問世才將其打破[8]。不過,當時義大利軍工廠缺乏有效的品質管制,為這門主砲生產的砲彈往往公差較大,良莠不齊,對主砲精度產生了不良影響[11]。八門主砲布置在四座雙聯裝砲塔內,以二前二後的背負式英語Superfiring布局配置於前後甲板,每座砲塔重達178.1長噸(181.0公噸)。火砲的俯仰和迴旋都由電動機驅動,俯仰速度每秒5度,迴旋速度每秒6度。俯仰區間為-5~+45度。裝彈機為液壓驅動,可在任意角度裝填,射速約每分鐘2~3.8發,每門砲備彈157發[8]。扎拉級延續了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的砲塔設計,將每座砲塔內的兩門火砲安裝於同一個砲架上,之間相距僅一米,為的是儘可能減輕重量。缺點就是過近的間距導致兩門主砲發射的砲彈在飛行過程中相互干擾,令精度問題雪上加霜[12]。為嘗試解決這一問題,義大利海軍曾配發一種減裝藥的砲彈,將初速降至900公尺每秒(3,000英尺每秒),最終也無甚效果[13][註 1]

剛完工時,扎拉級的防空火力由16門100公釐47倍徑高射砲英語Škoda_10_cm_K10#OTO_100.2F47、四門40公釐39倍徑高射砲英語QF 2-pounder naval gun和四挺13.2公釐高射機槍英語Breda Model 1931 Machine Gun構成,全部為國產化的舶來品[8]。100公釐47倍徑高射砲本質上是斯柯達公司在1910年為奧匈帝國海軍拉德茨基級准無畏艦設計的K10 100公釐副砲。一戰結束後,義大利海軍接收了一批裝備該砲的奧匈帝國戰艦,對該砲設計十分欣賞,便加以逆向工程,並自行設計了可對空射擊的雙聯裝砲架和電動砲塔。俯仰範圍為-5~+85度,射程達15,240公尺(50,000英尺)[14]。40公釐高射砲的原型為俗稱「砰砰砲」的維克斯公司QF 2磅高射砲Mk II型。其射速200發,射高3,960公尺(12,990英尺)[15]。此外,在艦橋和後桅杆附近還設有四座13.2公釐雙聯機槍,為法國霍奇克斯M1929重機槍的仿製版。

1930年代後期,扎拉級的防空火力進行了若干現代化升級。拆除兩座100公釐和所有40公釐高射砲,換裝四座國產雙聯裝37公釐54倍徑高射砲英語Cannone-Mitragliera da 37/54 (Breda)。1940年,扎拉級在艦橋兩側增設兩門120公釐15倍徑榴彈砲英語120_mm_Italian_naval_gun#15-calibre_OTO_1933_and_1934,專門用來發射照明彈。到了1942年,倖存的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又將其撤去,用兩座雙聯裝37公釐高射砲取代;1943年,她接受了最後一次改造,六座雙聯裝和兩座單管20公釐布雷達M35機砲替換了過時的13.2公釐高射機槍。防空火力比起完工時已大幅提高[8]

裝甲防護

扎拉級採用類似後日德蘭無畏艦的集中防禦布局,主砲塔、彈藥庫鍋爐室、輪機室等要害部門全部布置在裝甲厚重的防禦區內。側舷裝甲為特爾尼鋼鐵廠生產,經克虜伯滲碳工藝表面硬化處理的合金鋼。義大利生產的這種鋼材是當時世界最優良的滲碳鋼之一:擁有首屈一指的硬度,同時又保持足夠的韌度,對大小口徑的穿甲彈均具有上佳的防禦力[16]。主裝甲帶在水線處最厚,達150公釐(5.9英寸),至裝甲帶邊緣處逐漸減薄至100公釐(3.9英寸)。主甲板裝甲採用合金鋼,厚70公釐(2.8英寸)[16]水線裝甲帶、甲板與前後兩塊裝甲隔壁組成牢固的箱形防禦區,裝甲隔壁上半厚120公釐(4.7英寸),下半厚90公釐(3.5英寸)。在主甲板上方另有一層20公釐(0.79英寸)的上層甲板,用來提前引爆來襲的穿甲彈。上層甲板和主裝甲帶間以一層30公釐(1.2英寸)的上層裝甲帶相連。四座主砲塔的裝甲板均為150公釐(5.9英寸),砲塔基座也是同樣厚度。艦橋司令塔由一圈150公釐(5.9英寸)的表面硬化鋼板防護,天蓋也有80公釐(3.1英寸)厚[8]。為了抵消厚重裝甲帶來的頭重腳輕問題,扎拉級將前煙囪以後的甲板抬高一級[17],順便改善了適海性[18]

通過精簡設計,扎拉級船體和輪機占全船總重的比例比起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分別減少了7%和9.3%;而裝甲防禦的比重則從8.7%大幅提高至24.8%[7]。在美國海軍得梅因級重巡洋艦於1945年問世之前,扎拉級一直是世界上防禦性能最出色的重巡洋艦[19]

然而,由於該艦要顧及華盛頓海軍條約重巡洋艦的噸位限制,其大幅加強的水面裝甲是基於直接犧牲整個水下防禦能力得來,扎拉級僅有傳統的雙重艦底和艦體側面細分水密結構,抗魚雷能力嚴重不足; 這為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馬塔潘角海戰中僅被劍魚式魚雷轟炸機的一發魚雷廢掉了全艦的所有動力系統,導致整個義大利艦隊在該戰鬥中暴露行蹤以及完全不能還擊和慘敗埋下伏筆( 姐妹艦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則被英軍戰艦直接炸沉 ); 另外,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僅因一發由義大利自己發射的戰車式人操魚雷英語Chariot manned torpedo導致該艦損壞嚴重而沒法維修,也和扎拉級的水下防禦能力不足高度相關。

Remove ads

射控偵搜

Thumb
阜姆號重巡洋艦放飛水上飛機。

一戰以來,義大利海軍就對其裝備的射控系統頗有微詞,一直在尋求測距更為精確、反應更為迅速的替代品。1922年,義大利從巴爾-斯特勞德公司英語Barr and Stroud進口了一套帶計算機的射控裝置並在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上安裝試驗,結果令人滿意,便由伽利略公司英語Officine Galileo進一步發展,成為義大利海軍軍艦標準射控系統。扎拉級共有兩處射擊指揮所,前桅杆頂部的圓塔為主指揮所,艦橋內另設有一套備用。使用時,指揮所內的觀察員通過一台伽利略公司生產、基線長度5公尺(16英尺)的合像式測距儀英語Coincidence rangefinder(測量範圍為4,000—34,000公尺(4,400—37,200碼))測出目標的距離和方位,將其輸入模擬式彈道計算機,算出目標的速度和方向。再輸入刻度盤上顯示的本艦航速和方位,便可得出迴旋角和俯仰角,向各砲塔傳達射擊指令。開火後,通過射擊指揮所內另一台基線長度3公尺(9.8英尺)的彈著向量測定儀(英語:Scartometer)計算彈著水柱和目標的距離,修正彈道。義大利的這種設計簡單實用,在30年代初屬於先進水平,並傳播至蘇聯海軍,對美國海軍設計也產生了一定影響。除了主砲指揮所外,扎拉級在艦橋兩側還各有一座高砲指揮儀,每座主砲塔也有自己的測距儀[20]

和完善的光學設施相比,義大利的雷達技術卻十分落後。儘管有無線電先驅馬可尼等物理學家不斷向軍方推銷設想,但義大利海軍對無線電偵測技術興趣缺缺,直到二戰爆發也沒有實用化[21]。扎拉級重巡洋艦始終未安裝雷達等無線電偵測設備,這為她們之後面對裝備雷達的英國皇家海軍只能被動挨打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扎拉級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以執行偵察任務,其使用過機種型號之繁多,在各國海軍中也是獨樹一幟。服役之初,扎拉級裝備的是比亞喬P.6水上飛機英語Piaggio_P.6,僅過一年就先後換成了馬基M.41英語Macchi M.41CANT 25AR英語CANT 25、以及CMASA MF.6等各種型號[9]。因為性能不甚理想,每種都沒在船上服役太長時間[22]。直到1936年,更為出色的Ro.43水上飛機英語IMAM Ro.43列裝服役,才最終統一了義大利海軍水上偵察機機型。機庫設在船頭甲板下方,出口處有升降機,可將機翼經摺疊的飛機運至船頭中央的彈射器[7][8];吊運飛機的電動起重機安裝於A砲塔前方,其支柱在主砲射擊時可摺疊放倒。

由於彈射器設置於艦艏,艦舯的空間則被用來搭載艦載艇。扎拉級一般攜帶交通艇兩艘、汽艇兩艘、划艇兩艘,共計六艘。此外,扎拉級在煙囪和小艇格納庫附近還裝備若干硬式充氣救生艇英語Carley float。其中波拉號由於艦橋比較大的緣故,救生艇一直掛到了上層建築上。

Remove ads

建造

Thumb
義大利大臣會議主席墨索里尼視察波拉號,1937年
更多資訊 艦名, 造船廠 ...

按照計畫,四艘扎拉級巡洋艦分別於1929年~1931年開工建造[6],每艘造價約1.06億里拉(1929年物價)[9]。雖然當時義大利王國大蕭條影響,財政緊張,但在領袖墨索里尼的大力支持下,義大利海軍新艦的建造工作依然按部就班地進行。有趣的是,由於種種原因,作為二號艦的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卻比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更早開工,所以扎拉級偶爾也被稱為阜姆級重巡洋艦[註 2]。扎拉級的建造十分迅速,每艘船從鋪設龍骨到大功告成平均只需要兩年時間[註 3]。1931~1932年,四艘扎拉級相繼完工,進入義大利海軍現役。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Thumb
停泊於拿坡里灣、準備迎接希特勒檢閱的扎拉級重巡洋艦。左起:戈里齊亞號、波拉號、扎拉號、阜姆號。

四艘扎拉級重巡洋艦在服役後就經常參與艦隊演習海上閱兵,她們幾乎總是共同行動,不遺餘力地對外展示義大利皇家海軍的實力。從1932年8月到1937年6月,扎拉級先後在演習和閱兵中接待了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總理墨索里尼、匈牙利攝政王米克洛什納粹德國元帥勃洛姆堡。1938年5月5日,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前來義大利進行國事訪問,墨索里尼藉此機會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海上閱兵,向他的德國盟友炫耀。其間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進行了射擊演示,給元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3]

同時,扎拉級也代表義大利政府積極介入西班牙內戰。1936年9月,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前往西班牙水域進行示威巡弋,並以保衛義大利利益為由停泊於帕爾馬;而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則奔赴希洪,疏散當地的義大利公民並帶往法國的濱海勒韋爾東。隨後她駛向德國,在基爾港納粹德國海軍施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裝甲艦英國皇家海軍涅普頓號巡洋艦英語HMS Neptune (20)等共慶1936年柏林奧運會[23]。回國途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8月24日,戈里齊亞號的前航空燃油艙意外爆炸,不得不前往英屬直布羅陀大修。趁檢修之機,英國官員仔細檢查了戈里齊亞號,意識到該船已嚴重違反了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噸位限制。但當時義大利已宣布不再續簽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噸位限制對義大利已經失效,最終英國也未發照會抗議[23]

1939年3月7日,隸屬於西班牙共和軍的三艘輕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從西班牙卡塔赫納港出發逃往黑海義大利海軍得知消息後派扎拉級重巡洋艦全體出動,攔截西班牙艦隊並試圖讓其駛向義大利奧古斯塔港。西班牙艦隊拒絕了義大利人的要求,最終前往法屬突尼西亞並在那裡被法國人解除武裝[24]。之後的幾個月,扎拉號、戈里齊亞號和波拉號轉戰巴爾幹,以艦砲支援義大利入侵阿爾巴尼亞的攻勢[2]

Remove ads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王國遵守和納粹德國之間的鋼鐵條約,對法國英國宣戰扎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Zara阜姆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Fiume戈里齊亞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Gorizia分配至第一分艦隊(扎拉號任艦隊旗艦),而波拉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Pola則和兩艘特倫托級英語Trento-class cruiser組成第二分艦隊(波拉號任艦隊旗艦)[1]。她們時常出動截擊過往於地中海的英國商船隊,偶爾也為己方商船護航。扎拉級經歷的首次艦隊戰發生於1940年7月的卡拉布里亞,來自英國皇家海軍鷹號航空母艦英語HMS Eagle (1918)劍魚式魚雷轟炸機多次試圖雷擊扎拉級,無一命中。扎拉級隨後貼近英軍艦隊,集中火力攻擊旗艦厭戰號戰艦,同樣無果而終。意軍準備脫離戰鬥時,英軍巡洋艦趁勢追擊,最終被意軍重巡洋艦的猛烈火力擊退[25]。這場戰鬥雙方不分勝負。同年11月英軍突襲塔蘭托時,四艘扎拉級重巡洋艦全部停泊在塔蘭托港內。由於英軍艦載機的目標集中於戰艦,儘管意軍損失慘重,但扎拉級全部毫髮無損,戈里齊亞號還擊落了英軍損失的兩架飛機中的一架[2]。11月27日[26],在斯巴提芬托角海戰中,波拉號發揮主砲射程長的優勢,在23公里(12海里)的距離上準確命中英軍貝里克郡號重巡洋艦英語HMS Berwick (65),摧毀其Y砲塔並引發大火[3]。不過到了12月14日,她卻在一次小規模空襲中被炸傷,必須入塢維修。

Thumb
Thumb
上:扎拉號對目標開火;下:戈里齊亞號被棄置於港內,攝於戰後

1941年3月26日,義大利海軍出動維托里奧·維內托號戰艦及包括全部扎拉級在內六艘重巡洋艦,準備襲擊英國商船隊。英軍司令康寧漢得知情報後將計就計,派出一支由一艘航空母艦和三艘戰艦為主力的地中海艦隊前往克里特以南海域設伏備戰。3月29日,雙方於馬塔潘角海面遭遇。英軍可畏號航空母艦出動艦載機對義大利艦隊施行多輪空襲。在第三波空襲中,英國的魚雷機沒能找到維內托號,於是轉而攻擊重巡洋艦。波拉號被一枚魚雷擊中右舷艦舯,鍋爐嚴重損毀,癱瘓在海面上[27]。扎拉號和阜姆號奉命返回保護波拉號。與此同時,英軍主力偵測到波拉號的方位,便從50海里(93公里)趕來準備將其圍殲。深夜22時,英軍勇士號英語HMS Valiant (1914)巴漢號英語HMS Barham (04)厭戰號戰艦雷達的指引下靠近波拉號[2],而意軍重巡洋艦由於缺少類似設備,直到英軍靠近至6海里(11公里)處才注意到其存在。意軍觀察哨以為是前來救援的友軍艦隊,不僅毫無戒備,還發信號彈指引方向。當雙方距離僅3,800碼(3,500公尺)時,英軍戰艦打開探照燈,同時全砲齊射。扎拉號瞬間被四發來自厭戰號的和五發來自勇士號的側舷齊射命中,阜姆號也挨了九發381公釐(15.0英寸)穿甲彈,X砲塔直接炸飛。短短三分鐘的交火後,英艦揚長而去。阜姆號在23時15分率先沉沒,而扎拉號苟延殘喘到次日凌晨2時30分才沉入海底[28]。此時波拉號尚未被英軍攻擊,但在目睹姐妹艦遭英艦蹂躪後,其船員主動棄艦,紛紛跳海逃生。英軍收容了波拉號的船員,並準備把她當戰利品拖回亞歷山卓港,但由於擔心義大利空軍反擊最終作罷。英國人只是登艦拆走幾門急需的20公釐高射砲後就由驅逐艦將波拉號擊沉。一夜之間,四艘扎拉級損失了三艘,而英軍僅受到扎拉號上40公釐高射砲的零星還擊,毫髮無損[29]。扎拉號、阜姆號、波拉號分別有783人、812人和328人陣亡,其中包括意軍艦隊司令卡羅·卡塔內奧英語Carlo Cattaneo (admiral)中將[30][31][32]

戈里齊亞號因為沒留下來保護波拉號,反而躲過了一劫。她繼續為破壞盟軍海上運輸線而頻繁出動,參與了1941年12月的第一次蘇爾特海戰英語First Battle of Sirte和1942年3月第二次蘇爾特海戰英語Second Battle of Sirte[4],但除了曾在交火中對英軍驅逐艦造成些許損傷外無甚建樹[33]。1943年4月10日,美國陸軍航空軍出動B-17轟炸機空襲義大利海軍港口拉馬達萊娜,戈里齊亞號被三枚炸彈和若干近失彈重創,在損管人員努力下才得以保全[1]。兩天後,戈里齊亞號駛向拉斯佩齊亞維修,又被轟炸機炸傷。修理工作從5月10日開始,僅四個月後,義大利就與盟國停戰,戈里齊亞號和博爾扎諾號英語Italian cruiser Bolzano這兩艘義大利海軍僅存的重巡洋艦在船塢內被德軍接管。為了防止德國將其用作阻塞船封鎖港口,1944年6月22日,義大利蛙人潛入拉斯佩齊亞港口,試圖用英國的戰車式人操魚雷英語Chariot manned torpedo炸沉這兩艘重巡洋艦。博爾扎諾號被成功擊沉,戈里齊亞號中雷後雖嚴重進水但仍然浮在水上,直到1945年4月盟軍解放拉斯佩齊亞後才由義大利人才重新奪回。鑑於其損毀嚴重,已無維修價值,新成立的義大利海軍決定直接將其廢棄。1947年2月,戈里齊亞號被拆毀[4]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