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史普利特

克羅地亞城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普利特map
Remove ads

史普利特克羅埃西亞語Split發音:[splît] ),歷史上稱為斯帕拉托義大利語Spalato發音:[ˈspaːlato]威尼斯語Spàlato;參見其他名稱),是克羅埃西亞僅次於首都札格瑞布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達爾馬提亞地區及克羅埃西亞海岸線上最大的城市。史普利特都會區約有33萬人口。[4] 史普利特位於亞得里亞海東岸,分佈於一個中央半島及其周邊地區。作為區域交通樞紐及著名旅遊勝地,史普利特與亞得里亞海諸島亞平寧半島有密切聯繫。每年有超過90萬名遊客造訪。[5]

快速預覽 史普利特 斯帕拉托, 國家 ...

該市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或2世紀,由希臘殖民者在伊利里亞達爾馬泰人沿岸建立的阿斯帕拉托斯古希臘語Ἀσπάλαθος)。305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選址於此,建造了著名的戴克里先宮。公元650年左右,隨著古老的達爾馬提亞行省首府薩洛納潘諾尼亞阿瓦爾人南斯拉夫人劫掠而滅亡,戴克里先宮成為逃亡羅馬人的新居所,史普利特逐漸發展為重要聚落。史普利特成為拜占庭帝國的城市,之後逐步進入威尼斯共和國克羅埃西亞王國的勢力範圍,儘管拜占庭帝國仍保有名義上的宗主權。 在盛期中世紀中世紀晚期大部分時間裡,史普利特作為達爾馬提亞城邦國家之一享有自治地位,並在威尼斯與克羅埃西亞之間的權力爭奪中夾縫生存。

最終威尼斯取得優勢,史普利特在近代早期時期成為威尼斯的一座城市,作為被鄂圖曼帝國包圍的重兵防守前哨。其內陸地區於1699年莫雷亞戰爭後從鄂圖曼人手中收復。1797年,隨著威尼斯共和國滅亡,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史普利特轉交給哈布斯堡君主國

1805年,普雷斯堡和約後史普利特被劃入拿破崙統治下的拿破崙義大利王國,1806年併入法蘭西第一帝國,1809年成為伊利里亞省的一部分。 1813年被奧地利佔領後,經維也納會議確認,史普利特劃入奧地利帝國轄下的達爾馬提亞王國,並一直隸屬於奧地利至1918年奧匈帝國滅亡及南斯拉夫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史普利特被義大利併吞,1943年義大利投降後由南斯拉夫游擊隊解放,隨後再被納粹德國佔領並劃入其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1944年史普利特再次被游擊隊解放,戰後併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為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

隨著1991年克羅埃西亞獨立,史普利特自南斯拉夫分離,並成為獨立克羅埃西亞的一座城市。

Remove ads

名稱

該城的名字來源於多刺金雀花英語Calicotome spinosacalictome spinosa)的希臘名,該城在當時稱為AspálathosAσπάλαθος)或SpálathosΣπάλαθος)。該城為羅馬所據後,其拉丁名為SpalatumAspalatum中世紀則在當地的達爾馬提亞語居民中變為AspalathumSpalathumSpalatrumSpalatro

歷史

古典時代

儘管史普利特的起源傳統上與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宮的建設相聯繫,但這座城市其實早在數個世紀前就已作為希臘殖民地阿斯帕拉索斯(Aspálathos)或斯帕拉索斯(Spálathos)而建立。它是來自今日維斯島伊薩城邦(Issa)的殖民地,而伊薩本身則是西西里城市敘拉古的殖民地。[6] 這座城市的確切建立年份不詳,但估計在公元前3世紀或2世紀左右。[7] 當時希臘人主要靠與周邊的伊利里亞人部落(尤其是德爾馬泰人)進行貿易維生。[6]

Thumb
埃內斯特·赫布拉爾(Ernest Hébrard)繪製的戴克里先宮原貌重建圖,建於305年

在公元前229年和219年的伊利里亞戰爭後,距斯帕拉托斯不遠的薩洛納成為羅馬達爾馬提亞行省的首府,也是晚期羅馬帝國中最大城市之一,人口達到6萬。此後,斯帕拉托斯的歷史記載變得模糊,被鄰近的薩洛納所掩蓋。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統治期為284–305年)在293年開始在斯帕拉托斯(拉丁語:Spalatum)附近沿海興建一座奢華且重兵防守的宮殿,靠近他家鄉薩洛納。[8][9] 這座宮殿規模巨大,建築風格類似羅馬軍事堡壘,宮殿及周邊的斯帕拉圖姆城人口一度達8,000到10,000人。[10]

公元475至480年間,戴克里先宮曾庇護了弗拉維烏斯·尤利烏斯·尼波斯,即西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合法皇帝。493年,東哥特王國奪取薩洛納及大部分達爾馬提亞地區,直到查士丁尼一世於535–536年重新收復

中世紀

中世紀統治史普利特的領主
998–1420
980 —
1000 —
1020 —
1040 —
1060 —
1080 —
1100 —
1120 —
1140 —
1160 —
1180 —
1200 —
1220 —
1240 —
1260 —
1280 —
1300 —
1320 —
1340 —
1360 —
1380 —
1400 —
1420 —
1440 —
 
 
 
 
 
 
 
 
 
 
 
 
 
 
 
 
 
 
 
 
 
 
 
匈牙利-克羅埃西亞
舒比奇家族
威尼斯共和國
拜占庭
波士尼亞
赫爾沃耶·武克契奇·赫爾瓦蒂尼奇
拿坡里的拉迪斯勞

潘諾尼亞阿瓦爾人於639年洗劫薩洛納,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倖存的羅馬人逃往鄰近的島嶼。此時,達爾馬提亞地區及其沿海地帶由克羅埃西亞人部族定居,這些部族是阿瓦爾人可汗國的附庸。[11] 650年,在大西維魯斯(Severus the Great)的領導下,薩洛納的居民重新奪回了土地,並進駐無法被斯拉夫部落有效圍攻的戴克里先宮[11] 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賦予他們合法的帝國許可,在宮殿內建立了新的城市「斯帕拉特姆」(Spalatum),並迫使當時作為拜占庭盟友的克羅埃西亞斯拉夫人停止敵對行動。[11] 朱庇特神殿被改建為聖母瑪利亞教堂,並將薩洛納的聖人聖杜尼烏斯(Saint Domnius)的遺骸轉移至此,後來在此建立了聖杜尼烏斯大教堂,成為新的薩洛納大主教座堂所在地。[11]

君士坦丁堡淪陷之前,史普利特名義上仍屬拜占庭帝國,作為拜占庭的公國,由拉文納總督區管理,751年後則由扎達爾統治。[12] 此時史普利特內陸地區成為克羅埃西亞公國的一部分。這段時期,一種源於拉丁語的獨立達爾馬提亞語逐漸形成,並且該城市以SpalatrumSpalatro為名,成為主要的達爾馬提亞城市國家之一。

Thumb
史普利特公園內尼恩的格里高利主教雕像

925年,克羅埃西亞的托米斯拉夫在史普利特內陸地區建立了克羅埃西亞王國,其中心位於尼恩,並與拜占庭結盟以對抗保加利亞的西美昂一世,但並未從皇帝那裡取得達爾馬提亞城市的控制權。[12] 同時尼恩主教區(由尼恩的格里高利領導)試圖將「斯拉夫語」作為宗教禮儀語言,引發爭議,最終在925年史普利特主教會議上決議:「不得以斯拉夫語舉行神聖禮儀,僅限使用拉丁語或希臘語,且不得讓說斯拉夫語的人晉升神職。」

1100年史普利特建造了鐘樓,獻給已被尊為城市守護聖人的聖杜尼烏斯。在9至10世紀期間,史普利特屢遭納倫塔人(南斯拉夫部落,臣服於克羅埃西亞國王)劫掠。為此城市選擇向威尼斯效忠。998年,威尼斯公爵彼得羅二世·奧爾塞奧洛率領艦隊擊敗納倫塔人,並經拜占庭皇帝巴西爾二世許可,自稱為達爾馬提亞公爵。

1019年,拜占庭帝國重新直接統治達爾馬提亞,此時威尼斯公爵們放棄了「達爾馬提亞公爵」的稱號。 1069年,克羅埃西亞國王彼得·克雷希米爾四世取得達爾馬提亞諸島與沿海城市,包括史普利特,並向南延伸至涅雷特瓦河流域。雖然這些城市保留了自治,名義上仍屬拜占庭,但實際上已成為克羅埃西亞王國的臣屬地。[13][14][15]

1091年,克羅埃西亞國王史蒂芬二世去世後,克羅埃西亞爆發繼承危機匈牙利國王拉斯洛一世介入。[16] 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趁勢將舊達爾馬提亞軍區重新併入帝國。[14][17] 1096年,阿歷克塞一世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授予威尼斯管理達爾馬提亞的權力。[17]

1105年,匈牙利國王科洛曼(卡爾曼)征服克羅埃西亞後,也進攻達爾馬提亞沿岸城市,史普利特和特羅吉爾選擇在保留傳統特權的條件下投降。[11] 這些特權包括免繳貢賦、自選伯爵與大主教(由國王批准)、保留羅馬法律、可自行任命法官,以及禁止外國人在未經市民同意的情況下居住於城內。雖然匈牙利國王們大致尊重這些特權,但偶有違反事件發生。

科洛曼死於1116年後,威尼斯公爵奧爾德拉福·法列羅十字軍東徵地區歸來,再次征服達爾馬提亞城市及克羅埃西亞沿岸城市(如比奧格勒與希貝尼克)。 1117年,他在與匈牙利軍的新一輪戰鬥中被殺,史普利特重新接受匈牙利統治。 隨後新任威尼斯公爵多梅尼科·米歇爾又於1118年打敗匈牙利人,恢復威尼斯的權威。 1124年,匈牙利國王史蒂芬(伊什特萬)二世趁威尼斯與拜占庭交戰之際,再次無抵抗地奪回史普利特與特羅吉爾。 1127年,多梅尼科·米歇爾率軍回歸,重新擊退匈牙利人,並徹底摧毀比奧格勒,防止其成為匈牙利王國在達爾馬提亞的基地。[11]

貝拉二世統治期間,史普利特仍由威尼斯控制;但1141年,其繼任者蓋扎二世征服波士尼亞後,進軍史普利特與特羅吉爾,兩城自願接受匈牙利宗主權,這次征服最終鞏固了匈牙利對史普利特的統治。

在這段期間,史普利特曾短暫回到拜占庭帝國控制之下。 1151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科穆寧克羅埃西亞與匈牙利王國展開軍事行動,至1164年,成功使達爾馬提亞諸城市重新臣服於帝國之下。 1167年,曼努埃爾在錫爾米烏姆戰役中擊敗克羅埃西亞-匈牙利聯軍,鞏固了其在巴爾幹的地位,並隨後與威尼斯決裂,派遣150艘戰艦進入亞得里亞海。史普利特因此留在拜占庭手中,直到1180年曼努埃爾逝世。

曼努埃爾去世後,匈牙利國王貝拉三世趁機展開1180–1185年匈牙利-拜占庭戰爭,收復達爾馬提亞。史普利特堅決抵抗匈牙利的重新統治,因此在最終被迫臣服後,遭到國王取消以往的自治特權作為懲罰。[11]

在接下來的20年間,克羅埃西亞-匈牙利聯合王國爆發了內戰,由西吉斯蒙德安茹家族爭奪王位。 1409年,敗北一方的拿坡里國王拉迪斯勞將其對達爾馬提亞的權利以10萬杜卡特的價格出售給威尼斯共和國[18] 威尼斯以此為依據,在1420年前後正式接管史普利特。

Remove ads

威尼斯時期

Thumb
1764年羅伯特·亞當雕刻的史普利特全景,背景可見馬里安山。
Thumb
1764年亞當繪製的史普利特沿海城牆

到此時,史普利特的人口已經大多是克羅埃西亞人[19] 而使用羅曼語達爾馬提亞語)的居民則已逐漸減少。[20] 根據中世紀城市檔案記錄,日常通用語言是克羅埃西亞語,但威尼斯語也廣泛用於官方、教學、商業與文書事務中,其中混雜部分托斯卡納方言影響。[21]

城市自治權大幅縮減,最高權力由威尼斯派遣的「伯爵兼隊長」(conte e capitanio)掌握。[22]

史普利特逐漸發展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並透過附近的克利斯山口鄂圖曼帝國控制的內陸地區進行貿易。文化也得到了繁榮發展,史普利特是克羅埃西亞民族詩人馬爾科·馬魯利奇的故鄉。他於1501年創作的史詩《猶迪塔》敘述了猶滴斬殺赫羅弗尼斯的故事,被廣泛認為是克羅埃西亞文學的首部現代作品。該詩作於史普利特撰寫,並於1521年在威尼斯出版。[23]

然而這些進步主要屬於貴族階層;大部分普通市民文盲率極高,因為威尼斯政府對教育與醫療建設投入甚少。[來源請求]

Remove ads

19世紀

1797年,隨著威尼斯共和國滅亡,史普利特根據《坎波福爾米奧條約》被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轉交給哈布斯堡君主國[24]

拿破崙戰爭

Thumb
普羅庫拉蒂瓦廣場,建於法國第一帝國短暫統治時期

1805年,隨著第三次反法同盟奧斯特里茨戰役中戰敗並簽訂普雷斯堡條約後,史普利特成為拿破崙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1806年起,該地直接納入法國第一帝國統治。 同年,文森佐·丹多洛被任命為達爾馬提亞總督,而奧古斯特·德·馬爾蒙將軍被任命為軍事總指揮。[25]

1809年,在與法國短暫交戰後,奧地利帝國克恩頓州卡尼奧拉、薩瓦河以西的克羅埃西亞地區、戈里齊亞和的里雅斯特割讓給法國。這些地區連同達爾馬提亞被合併為伊利里亞省。 在此期間,史普利特進行了大量建設投資,新街道開闢,部分古代城牆被拆除。[26][27]

1813年11月,奧地利在威廉·霍斯特上尉率領的英軍協助下重新佔領史普利特。[28] 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史普利特正式劃歸奧地利統治。[29]

哈布斯堡統治

Thumb
19世紀的史普利特濱海大道(Riva),背景為馬里安山
Thumb
1910年從馬里安山坡拍攝的史普利特市中心與濱海大道

史普利特地區被納入達爾馬提亞王國,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單位。 1848年革命後受民族主義影響,史普利特形成了兩大政治派系:

起初,兩派曾聯合反對維也納中央集權政策,但隨著民族問題凸顯,最終分裂。 在奧地利統治下,史普利特經濟停滯,1848年歐洲革命浪潮未能蔓延至此,城市並未發生叛亂。

1860年,安東尼奧·巴亞蒙蒂當選市長(除1864–65年短暫中斷外),連續擔任市長直到1880年。他同時是達爾馬提亞議會(1861–91年)和奧地利帝國眾議院(1867–70年、1873–79年)成員。 1882年,巴亞蒙蒂的政黨在選舉中失利,知名律師杜賈姆·倫迪奇-米奧切維奇接任市長。

Remove ads

作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南斯拉夫王國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解體,達爾馬提亞地區(含史普利特)被劃入新成立的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與斯洛維尼亞人王國。 戰後,史普利特曾被盟軍佔領,並在1918–1920年間發生一系列衝突。 由於里耶卡的里雅斯特扎達爾義大利吞併,史普利特成為王國在東亞得里亞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1925年,連接史普利特與內陸的利卡鐵路竣工。

1929年,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王國,史普利特成為新設立的濱海省行政中心。 1939年,根據茨韋特科維奇-馬切克協議,史普利特劃入新設立的克羅埃西亞省

第二次世界大戰

Thumb
1941年義大利佔領後停泊在港口的義大利皇家海軍軍艦
Thumb
城市街頭的德軍車輛,牆上標語:「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

1941年4月,納粹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後,史普利特被義大利軍隊佔領[30] 。 雖然形式上史普利特劃入克羅埃西亞獨立國,但實際上由義大利全面控制。

1941年5月18日,義大利與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簽訂羅馬條約後,史普利特正式被併入斯帕拉托省,義大利統治延伸至科托爾一帶[31][32][31][33]

義大利統治期間,史普利特成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運動的中心[34] 。 1941年5月7日,第一支武裝抵抗小組成立,成為後來第一史普利特突擊隊的基礎。[30] 僅在1941年9至10月,就有10名義大利佔領官員在市內被暗殺。[34]

1942年6月12日,法西斯暴民襲擊猶太教堂,焚毀其圖書館與檔案,並毆打禮拜者。[35]當地的哈伊杜克足球俱樂部史普利特俱樂部拒絕參加義大利錦標賽,並在義大利投降後集體加入南斯拉夫游擊隊

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後,南斯拉夫游擊隊暫時控制史普利特,大批居民加入抵抗運動。 但不久後德國國防軍重新佔領城市,將其納入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統治。期間,史普利特不僅遭軸心國轟炸,也遭盟軍轟炸,造成數百人死亡。 1944年10月26日,游擊隊最終解放史普利特,並一度將其作為克羅埃西亞臨時首都。

Remove ads

南斯拉夫聯邦時期

Thumb
1967年啟用的史普利特社會主義時期市徽

戰後,史普利特成為克羅埃西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屬於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此時期城市經歷了最大規模的經濟與人口成長,人口增加了三倍。大量工廠與企業成立,成為超越克羅埃西亞邊界的區域經濟中心。 特別是造船業取得巨大成功,使南斯拉夫成為全球主要造船國之一。

1979年,為了舉辦地中海運動會,史普利特建設了波柳德體育場等一系列設施。 同時史普利特成為南斯拉夫最大的客運與軍事港口,並設有南斯拉夫人民軍海軍總部。

現代時期

1991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時,史普利特仍駐有大量南斯拉夫人民軍(JNA)部隊與南斯拉夫海軍(JRM)設施。 雙方長時間對峙,並爆發零星衝突。 1991年11月15日,JRM輕型巡防艦「史普利特號」向市區開火,造成少數傷亡。 1992年1月,JNA與JRM全面撤離史普利特。

1990年代,克羅埃西亞經濟大幅衰退。 但2000年後,史普利特重新振興,逐步轉型為重要的旅遊城市。 大量新酒店、公寓與辦公大樓建成,多個大型開發項目啟動,例如2009年落成的斯帕拉迪烏姆體育館

氣候

史普利特屬柯本氣候分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的炎熱夏季地中海氣候Csa)。這裡夏季炎熱且相對乾燥,冬季溫和而多雨,但受強勁北風布拉風影響,冬季有時會感到寒冷。

一月是最冷的月份,平均最低氣溫約為6 °C(43 °F);七月則是最熱的月份,平均最高氣溫約為31 °C(88 °F)。年均降水量約為800 mm(31.50英寸)。十一月是降水最多的月份,降水量近120 mm(4.72英寸),有12天下雨;七月則最為乾燥,降水量約為25 mm(0.98英寸)。降雪通常較為罕見,但在2012年2月2012年初歐洲寒潮期間,史普利特降下了創紀錄的25 cm(9.84英寸)大雪,導致交通嚴重受阻。[36][37]史普利特年均日照時數超過2,600小時。

2017年7月,克羅埃西亞消防員奮力撲滅亞得里亞海沿岸附近的森林大火,火災損毀了史普利特周邊村莊的多處建築。

更多資訊 史普利特(馬里安山,1991–2020年標準期,極端值1948–2023年), 月份 ...
更多資訊 史普利特氣候數據[38], 月份 ...
更多資訊 一月, 二月 ...

文化

在1979年,史普利特的歷史中心與戴克里先宮殿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史普利特是克羅埃西亞的文化中心之一,其文學傳統可追溯至中世紀。

旅遊

Thumb
史普利特的麗笙藍光度假酒店

2023年,史普利特迎來了創紀錄的遊客數量,共有965,405人次到訪和3,050,389個夜晚住宿。[41] 此外國際性活動和大型聚會也極大促進了史普利特的旅遊業,例如每年七月舉辦的電子音樂Ultra Europe,每年吸引超過15萬人參加。該音樂節最初在波柳德體育場舉行,自2019年起遷至青年公園[42]

文化因素在史普利特旅遊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國際電視劇《權力的遊戲》的拍攝,使用了戴克里先宮克利斯要塞、日爾諾夫尼察採石場及水磨坊等地作為取景地。[43] 另一部拍攝於史普利特的作品是由歐文·威爾遜薩爾瑪·海耶克主演的電影《虛幻人生》。[44]

Thumb
戴克里先宮內佩里斯提爾廣場的遊客

1979年,史普利特歷史中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史普利特也被認為是克羅埃西亞文化的中心之一。當地的文學傳統可以追溯至中世紀,代表人物有馬爾科·馬魯利奇,而近現代則有更多具有幽默感的作家。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米連科·斯莫耶,他創作了電視劇《小鎮故事》(Malo misto)和《大城故事》(Velo misto,後者描述了史普利特的現代化進程);以及伊沃·蒂亞爾多維奇,他創作了輕歌劇《小弗洛拉米耶》(克羅埃西亞語Mala Floramye)。這兩位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隨著大量農村移民湧入而逐漸消逝的舊有傳統。

儘管史普利特擁有豐富多彩的背景與人物設定,並自20世紀初約瑟普·卡拉曼的早期作品開始便有電影製作傳統,但在此地或周邊拍攝的影片數量相對較少。其中最著名的演員是博里斯·德沃爾尼克

人口統計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市內人口為188,694人,其中克羅埃西亞人佔總人口95.15%,而羅馬天主教徒則佔88.37%。[45]而據2011年的普查,史普利特城內的居民為178,192人。[46]

由於該市在數個世紀間隸屬於威尼斯共和國,即所謂的威尼斯達爾馬提亞的一部分,因此史普利特曾有一個數量可觀的義大利人群體,即達爾馬提亞義大利人。根據奧地利帝國時期的人口普查數據,1890年史普利特共有1,969名達爾馬提亞義大利人,占總人口的12.5%;1900年為1,049人(占5.6%);1910年為2,082人(占9.7%)。[47] 在1943年至1960年間發生的伊斯特拉-達爾馬提亞人口外流之後,這一人數急劇下降。根據2011年克羅埃西亞人口普查數據,史普利特現有83名達爾馬提亞義大利人,占總人口的0.05%。[48]

交通

Thumb
史普利特港(客運部分),區域性客運樞紐

史普利特是達爾馬提亞及更廣泛地區的重要交通中心。除了連接札格瑞布與史普利特的A1高速公路外,從里耶卡通往杜布羅夫尼克亞得里亞海沿岸公路也經過該市。當地公共運輸由Promet Split公司運營,提供市區及周邊地區的巴士線路。由於地形多丘陵,史普利特沒有設立有軌電車系統。

位於卡什泰拉、距離史普利特市區約20公里的史普利特機場,是克羅埃西亞第二大機場,2024年旅客吞吐量達362萬人次。[49] 機場全年有國內航班及部分歐洲航線,並在夏季增開大量季節性航線。

史普利特港每年服務約400萬名乘客,[50]地中海第三繁忙的港口。港口連接史普利特與周邊中達爾馬提亞群島,包括布拉奇島赫瓦爾島紹爾塔島,以及較遠的維斯島科爾丘拉島姆列特島拉斯托沃島。此外還有通往里耶卡杜布羅夫尼克和義大利安科納的航線,以及夏季開設前往義大利其他目的地的季節性航線。史普利特近年來也成為重要的郵輪停靠港,每年接待260餘艘郵輪、13萬名乘客。

史普利特擁有一座位於市中心(半島南部)、靠近主港的鐵路車站,為克羅埃西亞鐵路公司的長途快速列車(連接史普利特與首都札格瑞布)及市郊通勤列車(連接史普利特與卡什泰爾·斯塔里,作為史普利特市郊鐵路的一部分)提供服務。此外,夏季還開行季節性夜行快速列車,連接史普利特與奧西耶克武科瓦爾(由克羅埃西亞鐵路運營),布達佩斯(由匈牙利國家鐵路公司運營),維也納/布拉提斯拉瓦(由ÖBBŽSSK聯合運營)。[51][52]

除了終點站外,市內還有一座輔助車站「Split Predgrađe」(意為史普利特郊區站),位於半島北部的科皮利察(Kopilica)地區,同時提供長途列車及市郊列車服務。[53]

友好城市

全景圖

Thumb
史普利特的全景圖

參見

注釋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