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城D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城D區(葡萄牙語:Zona A dos Novos Aterros Urbanos)是澳門新城區之一,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2040)》與新城C區合稱為「氹仔北區-1」 (葡萄牙語:Zona Norte da Taipa-1),總面積0.57平方公里,範圍屬於嘉模堂區,位於友誼大橋及嘉樂庇總督大橋之間,現時正進行填海工程,預計2029年完工[1]。
此條目講述處於施工或詳細計畫階段的工程。 |
沿革
2011年10月20日,政府展開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整體功能區位定為"低碳居住示範區"、"濱海綠廊"及"交通樞紐",其中在D區以居住或商住用地為主,建設濱海綠廊設公共設施、綠化帶及單車道,提倡步行及使用單車,對私人機動車實施不同程度限制,建設成綠色交通示範區。計劃興建澳門輕軌氹仔北環線由第四通道向西貫穿新城C、D及E1區,共三至五站[2][3]。
2015年6月3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展開為期40天的新城區總體規劃方案第三階段公眾諮詢,其中D區繼續維持以居住功能為主、全面應用綠色發展措施的濱海綠色居住示範社區[4]。
2019年5月16日,「新城填海區D區填土及提堰建造工程」進行公開開標,共收到8份標書,6份標書被接納,2份標書不被接納:造價介乎13.8至19.63億元。最長施工期為1,450工作天。填海部份區域將採用由環境保護局提供且經篩選的惰性物料進行回填。完成後將規劃為公共社區設施及居住用途[5][6]。
2020年9月至11月,政府就《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2040)》草案舉行公眾諮詢,文本中突然提出取消新城D區填海,被批評政府可能抵觸《城規法》。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表示不認同,指有關方案還待中央批准,未有結論和決定,而草案內容亦非一成不變,是可以檢討的[7][8]。
2020年9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2040)》作為澳門首個城市總規草案,建議暫停新城D區填海規劃,改為建設新城A區與澳門半島之間的區域,希望藉此調撥填海資源的構思,目的是讓A區居民有更多綠化空間[9]。
2021年4月3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表明,由於大眾希望保留新城D區的填海規劃,故會繼續,但因供沙問題開展無期。至於原要置換的新城A區西側近岸填海則暫時放棄,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再另行申請[10]。
2021年11月16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表示,C區填海工程由於沙土供應問題,無法按時完工。又表示由於沙土價格的成本十分高昂,如非急需使用土地,無必要在沙土價格最高的情況下進行填海,因此當時階段還未落實有關新城D區的填海計劃[11][12]。
2022年1月28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會完成討論《核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 (2020-2040)〉》行政法規草案,發言人張永春表示氹仔北區-1重點增加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13]。
2023年8月10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出席澳門立法會答問會回應議員提問時表示,新城A區與澳門半島之間水道填海不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14][15]。同年9月下旬,公共建設局回覆澳門立法會書面質詢時表示,特區政府一直有序推進中央批覆的新城填海,目前已提供充裕的土地儲備;至於D區的建設因未具迫切性,故短期內未有開展填海工程計劃[16]。
2024年10月22日,公共建設局表示D區填海的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預計前期工作可於該年年底前完成,隨後開始填海工程[17][18][19]。
2025年4月中下旬,公共建設局網站顯示新城D區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啟動,造價15.3億元,預計2029年11月完成,規劃以居住區為主[20][21]。
2025年8月,公共建設局判給「新城填海區D區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環境監控服務」,價格為1,600萬元[22]。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