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門新城區
澳門填海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澳門新城區(葡萄牙語:Novos Aterros Urbanos)位於澳門東、南沿岸及氹仔北岸,共五幅填海地段組成的新城區,總面積約為350公頃。
計劃沿革
-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劃,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於2006年1月11日,介紹「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展新城區。計劃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供澳門未來二十年發展。[1]
- 2008年4月21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特區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意見後,於「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原有基礎上微調,填海面積將較2006年規劃「略大」,用海面積約為500公頃,實際造地面積約有429公頃。
- 2009年4月23日,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微調」後的「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方案,用海面積由原來約500公頃再度調整為約400公頃,用地面積亦由約398公頃調整為350公頃,並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發展博彩業及低密度住宅項目(如別墅)[2]。
- 2009年11月29日,行政長官辦公室宣佈,國務院日前批准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興建新城區,並要求特區「在填海過程進行跟進管理,加強保護周邊環境,充份發揮新城區的建設作用。」[3]
- 2010年6月19至8月18日,展開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一階段公眾諮詢。
- 2011年10月22至12月23日,展開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 2015年6月30至8月8日,展開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
- 2016年中,中央正式為澳門劃定海/河上邊界,填海計劃不需再受內地掣肘。
- 2022年10月7日至12月5日,政府對新城A區詳細規劃草案進行公開咨詢[4]。
Remove ads
澳門新城區所規劃的五區



Remove ads
發展進度
- 政府為配合酒店及娛樂設施發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於06年率先落實澳門半島南部的填海工程,準備擴闊孫逸仙大馬路,以及作計劃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唯該地段至今仍荒置,只於農曆新年時用作炮竹燃放區。
- 位於該地段的澳門科學館也於2010年1月25日落成啟用。
- 2013年11月,為配合澳門輕軌更改走線[7],需要在孫逸仙大馬路一帶少量填海,澳門政府宣佈「微調」填海方案,但不會增加總填海面積[8]。
- 2014年6月9日,A區的填海工程正同時展開六大版塊的工項,包括:堤堰疏浚、堤堰建造、陸域的填土、隔堤建造、堤堰四腳空心方塊及沉箱的生產、以及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管道遷移及安裝工程,綜合進度相較有明顯提升。預計竣工日期為2015年11月14日。[9]
- 2014年7月10日,特區政府計劃調整新城A區,即澳門半島東北對出填海地的功能,改為以公屋為主的居住用途,大幅增加公屋用地,同步增加公共設施比例,估計可提供28,000戶公屋和4,000戶私人房屋。[10]
- 2015年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表示2015年會推進新城填海 B 區政法區區的建設,於該區興建政法機構的辦公樓群。將各級法院及相關政法機構集中於同一個地區,並於現代化的設施中辦公,提高效率,並且減少租賃辦公設施的支出。
規劃內容
大型建設項目


A區
B區
E區
- 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總部大樓
- 治安警察局出入境事務大樓
- 治安警察局總部大樓
- 治安警察局特警隊大樓
- 海事及水務局港口管理廳
A區
- 澳門輕軌澳氹東線
- 新城A區公屋群 (興建中)
- 新城A區至新城B區跨海連接通道
B區
- 澳門輕軌第一期
- 新城政法區
- 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
- 新城A區至新城B區跨海連接通道
E1區
E2區
- 直升機維修庫及升降坪
A區
C區 E區
- 門戶公園
- 交通樞紐
- 污水處理廠
未定區域
- 文藝場地
- 澳門博物館新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