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澳門友誼大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門友誼大橋
Remove ads

友誼大橋(葡萄牙語:Ponte da Amizade),又稱新澳氹大橋,是澳門第二條連接澳門半島氹仔的跨海大橋,也是澳門四條大橋中最長的,總長4,700公尺[1],闊18公尺。大橋是連接關閘珠澳口岸人工島外港客運碼頭澳門國際機場路氹城的主要公路,也是通往澳門大橋的主要幹道(高勵雅馬路往北安大馬路方向引橋段迴旋處)。

Thumb
友誼大橋澳門主入口
友誼大橋澳門半島氹仔路面實況
Thumb
從東望洋山頂望向友誼大橋
快速預覽 友誼大橋, 座標 ...
Thumb
2008年時的友誼大橋
Remove ads

歷史

  • 1988年10月8日,澳葡政府決定興建第二座澳氹大橋(友誼大橋)並設立港口暨大橋辦公室,解決澳門車輛數目逐年增多,導致澳氹大橋使用率增多而不勝負荷的問題。
  • 1990年8月18日,「新澳氹大橋」正式動工。[2]
  • 1990年1月12日,澳葡政府與坎西奧.馬爾丁斯簽署工程合約,預計1992年落成,工程費用3.729億元。[3]
  • 1991年夏天,在建橋期間,發現海床有大面積風化岩,因而形成樁柱等問題而出現進度延緩,因而承建商增聘一香港公司分包打椿工程,與原來中資分包商合作。
  • 1992年5月,建橋期間因為樁柱等問題而出現進度延緩[4]
  • 1993年6月,曾發生「籠𨋢」(地盤臨時吊籠式升降機)下墜事故,導致7人受傷[5]
  • 1993年12月,友誼大橋正式竣工。[6]
  • 1994年2月3日中午,澳督韋奇立表示新大橋在春節局部通車,在命名上,表示目前有幾個設想,或者會定名為「友誼大橋」,並在4月12日,港口暨大橋辦公室主任施磊成公佈慶典程序時表示,已從眾多命名中選擇,政府正式將「新澳氹大橋」命名為「友誼大橋」,象徵中葡友誼。中方則稱為「中葡友誼大橋」。[7]
  • 1994年2月10日,友誼大橋試通車,重型車禁止行舊橋。[8]並在2月13日試行通車儀式,澳督座駕率領車隊過橋。
  • 1994年2月24日,交通部表示,因較多車輛超速駕駛,決定加派人手檢控新大橋超速車,並將在橋面安裝永久測速儀器。
  • 1994年3月19日,港口暨大橋辦公室主任施磊成表示新大橋修葺料月底完成,車速擬改為80公里。
  • 1994年4月17日早上,由葡國總理施華高、澳督韋奇立首先主持了友誼大橋揭幕禮 [7],在一輛載著兩位長壽長者的汽車帶領下向氹仔終點方向行進,舉行創世界紀錄的形成1559公尺長度的金龍遊行,這一紀錄超過荷蘭在1993年所創的1440公尺的紀錄[9],同時亦舉行「萬人步行同樂日」,有共15000名市民步行過橋[10][11]
  • 1994年10月17日起,友誼大橋交通及車速管制系統經已開始運作,是澳門首次使雷達測速系統。
  • 1998年8月17日,奔捷歷奇(香港)有限公司為拍攝港澳旅遊短片,於友誼大橋首次舉行「笨豬跳」。
  • 隨著澳門汽車數目不斷增加,以及路氹快速發展,使很多居住在澳門半島的市民需要跨區工作,加上大橋是連接關閘珠澳口岸人工島外港客運碼頭澳門國際機場路氹城最便捷的通道,便捷性也超越了嘉樂庇總督大橋,同時也成為了澳門大橋的輔助通道,因此也有大量的發財巴酒店及娛樂場客運專車)行駛,使道路變得日趨複雜,嚴重意外頻傳,尤其是機車意外,因此被公認為澳門最危險的道路,也因此有說友誼大橋已不再「友誼」。
Remove ads

嚴重意外

  • 2003年4月4日上午發生罕見的12部私家車相撞意外。3名男子不同程度撞傷。初步相信有車輛在雨中切線引致。
  • 2008年8月9日,一輛澳門新福利公共汽車接載著30多名乘客的34路線大巴(車身號碼:K14),在友誼大橋行駛期間起火至整車全毀,事後因無法修復而直接退役。交通事務局亦罕有新聞稿強調重視巴士服務及安全。當時公用事業關注協會指出,新福利巴士突然起火焚毀,反映出在檢修巴士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12][13][14]
  • 2014年1月21日早上約8點,澳巴一輛行駛MT3路線的「五洲龍」天然氣巴士(車牌:MR-52-14),於友誼大橋澳門往氹仔方向,近氹仔引橋追尾撞及一輛金沙賭場巴士,肇事的天然氣巴士車頭嚴重凹陷,前門飛脫,意外造成13人受傷,更令友誼大橋車龍龍尾至東方明珠圓形地,車龍需時約3小時才能消化,直至當日11點友誼大橋的交通才恢復正常。肇事巴士直至同年10月才復出行駛MT3U路線。[15]
  • 2019年11月10日,友誼大橋附近引道因橋面出現裂縫,當局於晚上需封橋修理。[16]
Remove ads

途經公共巴士路線

澳巴3030X5659MT3
新福利345151A51XAP1AP1X
賽車期間臨時行經:25AX73

結構

這條橋屬鋼索斜拉吊橋,以混凝土塊建成,呈波浪形。友誼大橋是澳門四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大橋中最長的一條,跨海段長度3900公尺,同時設有800公尺的高架引橋,總長度為4700公尺;大橋中段有兩處隆起,頂部離海面大約30公尺;四條車道全寬15公尺,兩旁各另設1.5公尺寬的行人道供維護人員使用[17]。澳門入口有兩個,分別為友誼大馬路水塘東側和友誼橋大馬路處;而氹仔入口亦有兩個,在北安大馬路高勵雅馬路[18]

友誼大橋主要由預制及預應力的構件組成;有兩個主要跨度,其中一個112公尺,另一個為二乘112公尺;主體大橋全長4414公尺,橋面最高點為37公尺,四線行車;工程總成本,包括基本合約,超時工作價調整約為6億澳門元;大橋規劃由 J.L.CANCIOMARTINS工程師制訂,由葡萄牙橋梁專家馬田士設計,並交由葡資德力和達成公司承包,中國振華海灣公司承建。

法例

友誼大橋現時受《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及引橋規章》所管制。大橋通車初期的速度限制為最低時速30公里至最高時速40公里[11],現時限制則為最低時速40公里至最高時速80公里;而一般行人不能通行。在懸掛八號風球時,友誼大橋和其他大橋會臨時關閉。

夜景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