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生兒結膜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生兒結膜炎(neonatal conjunctivitis)是指發生於出生後 28 天內的眼睛外部的炎症反應[2]。症狀包括可能出現眼瞼的腫脹或疼痛,並伴隨眼睛發紅和分泌物增加[3]。分泌物可能像清澈如水或是黃色[4]。若不治療,併發症可能包括失明[2]。
原因包括感染、刺激反應或鼻淚管阻塞[3]。感染的病原體包括淋病球菌、披衣菌和疱疹,通常是生產過程通過產道時感染的[3]。其他感染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和假單胞菌[2]。常見造成刺激反應的原因,包括:為了預防感染而使用的硝酸銀,通常在使用後的48小時內發生[2]。依症狀診斷,必要時會併用革蘭氏染色和細菌培養[2] [5]。
為了預防感染,在孩子出生後的數小時內,會在眼睛使用含有抗生素的眼藥水滴劑,通常是紅黴素或硝酸銀[3] [5]。在美國大多數州的法律都要求這樣做[3]。當懷疑感染時,通常會在雙眼塗抹氯黴素眼藥膏[4]。其它劑型的抗生素也可能使用,如:口服的紅黴素;或注射的頭孢噻肟[3] [4]。由刺激引起的症狀,通常會在 2 至 4 天內消失[5]。
新生兒結膜炎相對常見,但世界各地的發病率不同[1] [2]。在美國嬰兒的發生率約為 1% 至 2% [1]。在已開發國家,由性傳染病造成的結膜炎,在過去很常見,但如今已少見,但在開發中國家,性傳染病引起的生生兒結膜炎仍很常見[2]。在 19 世紀末,它是歐洲最常見的失明原因之一[2]。
Remove ads
參見
- 伴有眼部表現的全身性疾病清單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