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疆軍閥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疆军阀
Remove ads

新疆軍閥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統治新疆省軍閥派系,亦是民國軍閥中最特別的一個派系,其領袖全為來自外省漢族,亦因地理因素未曾參與其他派系的混戰,主要專注於應付省內內戰。北洋政府主政時期,省長楊增新奉行「認廟不認神」的孤立主義,遠離軍閥混戰;盛世才當權以後,新疆省達到前所未有的割據程度,其不掛國民政府中央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而掛盛個人的六角星旗,完全由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執政並掌控大小軍政事務,國民黨政府對新疆無任何權威,新疆自治當局蘇聯進行外交往來,形同獨立,後因盛氏與史達林交惡而被蘇聯放棄,其失勢下野後,新疆的多年割據才得以結束。

快速預覽 新疆軍閥, 存在時期 ...
Remove ads

歷史

楊增新主政時期

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期間,清政府任命的地方官袁大化等人逃離迪化(今烏魯木齊)。由楊增新率領的雲南人平定了哥老會在新疆發動的叛亂,隨後楊增新被擁立為新疆省都督,總攬大權。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也認可楊增新的實權地位。洪憲帝制時,楊增新也是為數不多的支持袁世凱稱帝的地方實權人物;他清除了新疆軍隊中同情蔡鍔領導護國運動的軍官。袁世凱死後,他認同其後的各屆北洋政府,無論哪派軍閥入主北京,楊增新都一概認之,有人說他這是「認廟不認神」的策略,這種孤立主義和中立政策,使新疆遠離中國其他地區所經歷的動盪。[1]

對內,楊增新清除可能對自己造成威脅的軍政人士,先後下令處死喀什噶爾長官馬福興、絞殺民變領袖鐵木爾·尼牙孜,以此震懾異己勢力;對待沙俄和白俄進入新疆的勢力,楊增新在收編為「歸化軍」的同時嚴加防範,並積極聯絡新生的蘇俄紅軍予以剿滅。楊增新在治理上強調「保守主義」,以羈縻之策籠絡人心,以鐵腕政策排除威脅,既驅逐來自土耳其中亞等國的泛伊斯蘭宗教勢力,也攔截中國內地國民革命宣傳。[2]他在該地區擁有絕對的權力,並將電台的鑰匙一直隨身攜帶。楊增新常常親自查閱新疆報章的每一條報道,並禁止他所不喜的內容。[3]

回民馬福興馬紹武也是該派系成員,他們在楊增新手下有軍政職位。楊增新運用「以回制回」的策略,使得講漢語的回民和突厥語穆斯林「纏回」互相牽制,確保新疆的穩定。[4]他還是新疆漢族統治者中少數懂一些察合台語維吾爾語前身)的人,並一再督促各縣知事學習維吾爾語,否則「不惟難以聯絡地方之感情,洞達人民之隱屈」。[5]

楊增新的副手,軍務廳長、外交署長樊耀南[3]曾在日本留學。[6][7]他被黎元洪任為新疆駐外武官後來到新疆,樊耀南非常不喜歡楊增新的愚民政策,並試圖將更多的進步思想引入該地。[6]黎元洪希望樊耀南最終殺死楊增新,接替他擔任新疆省長。為了獲得更高的職位,樊耀南抓緊時間準備行刺。1928年7月7日,也就是楊增新宣布承認南京國民政府並改旗易幟的數日後,樊耀南在新疆政法學院(新疆大學前身)的一次宴會上槍殺了楊增新。[3][7]出席宴會的人除了中國官員還有蘇聯總領事及其夫人,總領事夫婦得以逃脫。[3]

Remove ads

金樹仁治下的紛擾

楊增新遇刺後,其下屬的公署政務廳廳長金樹仁殺死了樊耀南一夥。之後他自任省主席,並很快得到了國民黨政府的認可。金樹仁執政期間任人唯親,用家鄉甘肅河州的漢族官員取代新疆當地官員,他的很多同鄉都被安插進新疆任職。他嚴密控制該省,對占新疆人口多數的穆斯林奉行高壓政策,禁止其朝覲[7]。並一改楊增新的「弱兵政策」,積極擴軍備戰,新疆財政日益困難。為籌措經費濫印鈔票,造成高通貨膨脹,百姓苦不堪言。金樹仁壟斷貿易,買官賣官,甚至設立「土藥局」公開種植鴉片來聚斂錢財,新疆政局日益混亂,對其統治的不滿也逐漸增長[8]。1931年因所謂「改土歸流」,哈密地區開始反抗金樹仁。隨後出身馬家軍的甘肅馬仲英也率軍入新,戰火遍及全疆,分離主義的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在和田地區宣告成立,同時這些組織也互相對抗[9]

盛世才掌權後的自治

Thumb
盛世才所著《六大政策教程》,上方即其六角星紅旗

1933年4月12日,新疆省城迪化市(今烏魯木齊)爆發軍事政變,史稱「新疆四·一二政變」[9],時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邊防督辦金樹仁被逐出迪化,出逃塔城。4月14日,手握兵權的盛世才率部進入迪化,依靠武力繼任臨時督辦[10]

1933年6月和9月南京國民政府先後派黃慕松(參謀本部次長)、羅文榦(司法部長、外交部長)等人視察新疆,並任命劉文龍為臨時主席,後又認可為主席。盛世才很快就軟禁劉文龍,迫其辭職,改以年老多病的朱瑞墀為代理主席。次年朱瑞墀病故,盛世才又推李溶為主席,自己仍然掌握實權。盛世才為取得蘇聯援助一方面實行「反帝親蘇」路線,但同時表態保障新疆為中國領土[11]

1934年4月,盛世才公佈了新疆政府的新政治綱領「八大宣言」,取消了原「十大綱領」。6月,盛世才以新疆省政府名義,未經國民政府核准私自與蘇聯簽定《新蘇租借條約》(系租借新疆錫礦條約,亦稱《錫礦協定》)[12],向蘇新貿易公司借款,國府不予承認。11月,盛世才又提出九項新任務,以反帝反法西斯,永久維持中蘇親善政策為主。此後,他成立新疆民眾反帝聯合會,並陸續提出六大政策,為此,盛世才專門寫了《六大政策教程》一書,設製了六角星旗。他並向蘇聯駐迪化總領事阿布列索夫提出在新疆實行社會主義,並將其推行到甘肅陝西,此事為蘇聯政府勸阻[13]。此後,其主政期間更在蘇聯支持下於1937年擊敗馬虎山,終將新疆變為蘇聯事實上的保護國和中國共產黨員的庇護所。1940年李溶病逝,盛世才繼任主席。

1941年,蘇聯遭到納粹德國閃擊,盛世才估計形勢認為蘇聯即將滅亡,於是再度轉向改投國府中央。12月,盛世才透過中國駐蘇聯武官郭德全轉達與國民政府進一步改善關係的意願[14],同意重新加入國民黨、驅逐蘇聯顧問並處決共產黨員。

1942年6月,盛世才邀請國府翁文灝(經濟部長)、朱紹良第八戰區)共同商討新疆「獨山子油鑛」問題。會後雙方達成協議[15]。7月,蘇聯察覺盛世才歸順國府中央後以駐華大使潘友新向國府「揭發盛世才的罪行」,形容其為中蘇友好關係的障礙[16]。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擬訂「收復新疆主權方略」,經蔣中正審核後決定採行;國民政府將一面安撫盛世才,一面遏止蘇聯分裂中國的舉動,設法收復新疆。10月,國民政府向蘇聯提出「除外交人員外,其他蘇聯顧問、礦場人員、蘇聯部隊均需在三個月內撤離新疆省」。盛世才開始組建10萬人的遊擊隊並在迪化挖掘地下掩體,表達支持國民政府與蘇軍一戰的決心[17]。蘇聯則改為開始於阿山行政區扶植反盛親蘇的阿爾泰哈薩克復興委員會(其領袖烏斯滿終於1944年3月起義)。

1943年,盛世才加入中國國民黨,並表示「矢志擁護中央,盡忠黨國,絕對服從領袖」。隨後,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角星旗亦換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18]

1944年初,鑑於蘇聯開始反攻德國而國軍在豫湘桂會戰失利,盛世才評估局勢認為國府將會戰敗,因而企圖再次投靠蘇聯。史達林拒絕了他的要求,並把其電報轉給了蔣介石。蔣介石終於8月29日將其罷黜下野,調離新疆另任農林部長,並由朱紹良代理新疆省主席。至9月11日,盛世才離開新疆到重慶赴任[19]

Remove ads

經濟

由於新疆軍閥地理位置遠離中央政府,與沿海地區貿易路途遙遠並需經過許多其他勢力,因此其不得不在經濟上重度依賴鄰國蘇聯,而蘇聯也很樂意利用新疆來確保自己的邊界之安全,為此,蘇聯投資和援助了新疆的許多經濟產業,包括石油及棉花等。[20][21]在盛世才的請求下,1934-1937年蘇聯向新疆派遣大量顧問、專家、技術人員和聯共黨員,蘇聯出資幫助新疆修築公路,開發資源並建立現代工業。蘇聯顧問還幫助新疆建立並統一了財政預決算制度,制定經濟發展計劃,恢復了金融秩序。至30年代末,蘇聯總計向盛氏政權貸款831.5萬金盧布[22]

新疆獨山子油礦(今克拉瑪依)是中國最早發現和開發的油氣田之一,最先於1939年由盛世才政府和蘇聯政府口頭約定合作開發,在新疆當局與蘇聯合營期間取得了不錯進展。在雙方關係破裂後,蘇聯改與國民政府開始合辦獨山子油礦談判,幾個月後以失敗告終。[23]

對外關係

相較於西藏來說,西藏是俄羅斯帝國和大英帝國的必爭之地,然而新疆的地理位置卻沒有如此的重要,因此並沒有爆發如同「大博弈」式的外交鬥爭。[20]直到蘇聯成立和盛世才掌權後,新疆對於莫斯科的重要性才開始顯現。

Thumb
盛世才和蘇聯總領事格利金·阿布列索夫在1935年的一次會議上
Thumb
盛世才投靠國民黨後,1943年任新疆建設廳長的林繼庸,次年因盛世才試圖再次投靠蘇聯而被羅織罪名(背景即自治時期新疆所使用的六星旗和類似於蘇聯的勞工宣傳畫)

1931-1933年新疆因金樹仁的暴虐統治引發的動亂,不僅使蘇新貿易關係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對蘇聯中亞共和國的社會政治穩定也產生了不良影響。1933年4月8日,蘇聯《東方真理報》發表題為《英日在中國西部角逐》的長文,指出「新疆無論是繼續動亂還是形成一個獨立國或幾個分裂政權,都將成為帝國主義武力攻擊蘇聯的基地」。儘管英、日、德在新勢力範圍根本無法與蘇聯相抗衡,蘇聯通過報紙的極力渲染,為下一步直接干涉新疆政局製造輿論。蘇方最初「準備聯合張培元攻擊盛世才」,但是張培元因受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羅文干之策動而與蘇聯結怨;蘇方又找到喀什行政長馬紹武合作,馬紹武也對蘇聯人表示「屆時你們將在這裡得到日本在滿洲所擁有的一切」,但南疆因英國勢力過大,蘇聯勢力無法介入而作罷。此時率軍入侵新疆的馬仲英和盛世才都向蘇聯申請援助,但他國民黨三十六師師長的頭銜及其與日本勾結的傳聞,使蘇聯對他不大放心。盛世才為了取得蘇聯的信任,自稱是馬克思主義者,使蘇聯對他產生了好感;新疆「四一二」政變後不久,盛世才公開表示承認蘇聯與金樹仁政權簽訂的《新蘇臨時通商協定》,並願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1933年8月3日,蘇共中央政治局下達對新疆工作的指示:「必給新疆地方政府以積極的支持,以粉碎馬仲英和其它回人的隊伍」。此後蘇聯全力幫助盛世才政權擊敗新疆各地的敵對勢力,使盛氏坐穩了「新疆王」的寶座,雙方全面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關係也在不斷升溫。蘇聯進一步支持盛世才親蘇政權,並使新疆為蘇聯國家利益服務。1933-1936年,盛在蘇聯駐新疆官員幫助下,逐步提出了以反帝親蘇為中心內容的六大政策,將其作為自己的施政綱領。盛蘇同盟關係直至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因盛氏背棄蘇聯而出現裂痕。1942年3月,盛世才借自己的弟弟盛世騏被殺,捏造「陰謀暴動案」嫁禍給蘇聯人員,並投靠國民政府,雙方關係最終破裂。[2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