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河流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根據2019年的官方數據,日本共有21,147條河流[1]。

該國約3.5%的領土被水域覆蓋[2]。日本河流普遍短而陡峭(平均坡度0.44%)[2];日本最短的河流是位於和歌山縣的噗茲噗茲川,長度僅13.5米,最長的河流是流經本州島的信濃川,全長367公里[1]。日本河流的流域面積普遍較小:例如按流域面積衡量日本最大的河流為利根川,其流域面積為16,840平方公里,僅是塞納河的1/5[3]。流域面積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石狩川(14,200平方公里)和信濃川(11,900平方公里)[4][5]。
河流補給來源包括雨水和雪水[2]。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6-7月)、颱風季(9-10月)以及冬季降雪(主要是日本北部)[2][6]。豐沛的降水、較短的河道和較大的坡度導致洪水頻發[3]。洪水期間水位漲落極快;流域單位面積最大流量值異常偏高(達到其他國家大型河流的10-100倍)[7]。典型的最大最小流量比值為200-400[7]。日本河流普遍含沙量高,多數河流年輸沙量超過1000立方米/平方公里[8]。
傳統上當地居民集中於適合水稻種植的河流沖積平原[7];日本約10%的洪泛平原集中了全國半數人口及約3/4財產[4][7]。河流帶來的利弊形成了日本社會對河流的雙重態度[7]。
日本最早的防洪工程可能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當時在淀川沿岸修建了堤壩[3][9]。自那時起,農民和地方當局採取了多種防洪措施。江戶時代實施的最大規模工程是利根川東遷工程。持續60年的工程使得關東平原部分區域(今東京所在地)得以開墾,並大幅提高了周邊土地肥力[3]。防洪工程使日本許多河流呈現獨特形態:由於河床泥沙淤積加劇洪水風險,人們不斷加高兩岸堤壩,導致河床高於周邊地面數米——此類河流日本人稱為「天上川」(意為「高於屋頂的河流」)[10][11][12][13]。
19世紀中葉明治維新後,保障航運成為中央集權管理下的主要目標[9]。明治中期,一系列災難性洪水迫使立法者認識到國家在該領域實施管控的必要性,而鐵路運輸的發展則急劇降低了水運的重要性[9]。
1896年頒布的《河川法》奠定了近現代日本河流管控的基礎[14][9]。1964年,新《河川法》取代舊法(1965年4月1日生效),後續經過多次修訂擴充,其中將環境保護列為河流治理的主要目標之一[9]。儘管已採取多項措施,洪水仍是日本面臨的嚴峻問題——1986至1995年間,全國約90%的市町村遭受過洪災或山體滑坡[9]。另一項突出問題是日益頻發的乾旱導致供水短缺[15]。自1980年代起,日本開始將淨化後的廢水重新排入河流[16]。
在環境保護領域呈現積極趨勢。符合環境質量標準(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的河流比例從1974年的約50%上升至2014年的93.9%[17][18]。河流水質顯著優於日本湖泊及近岸水域[17][19]。21世紀初,除北海道外,日本各地河流水質均有所改善[20]。
Remove ads
一級水系列表
根據日本《河川法》的分類標準,一級水系指對國家經濟或日本境內自然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的河流及水道[9]。目前日本全境共存在109個一級水系[21]。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