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洲日報

马来西亚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洲日報
Remove ads

星洲日報》(英語:Sin Chew Daily),是馬來西亞發行量最大的中文報章,由星洲媒體集團出版發行,隸屬於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星洲日報》創刊於1929年1月15日,創辦人為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該報是馬來西亞最具影響力的華文媒體之一,長期位居全國各語文報章之首,在2015年下半年平均每日發行量達35萬份。[1]現任世華媒體(馬)集團總編輯為郭清江,《星洲日報》總編輯為陳漢光。[2]

快速預覽 星洲日報, 類型 ...
Remove ads

歷史

《星洲日報》前身是由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將早先創立的《星報》和新加坡商人鄧荔生的春源印刷廠合併而成,於1929年1月15日創刊於新加坡。在創辦初期,該報在上海廈門香港派駐記者,用電報拍發專訊,主要在於向當地的華僑傳達有關中國的最新發展訊息,作為宣傳其公司醫藥產品的工具。

1929年創立《星洲圖畫副刊》,並特約上海名畫家葉淺予,名攝影家郎靜山等為記者。因為報紙星期日一般都休刊,該報社覺得與服務社會的宗旨相違背,於是在星期日增出擁有四大張的週刊,這是華文報的創舉,也因此報份大增。同年打破新加坡報紙到午後出報的習慣,率先在清晨6時出報。

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南洋一帶的華僑讀者對中國時局的發展非常關切,《星洲日報》因此增出一份晚報,專門報導當時中日的軍情,並譴責日本侵犯中國的暴行。

1938年冬,《星洲日報》禮聘郁達夫南來主編《星洲日報》文藝副刊《晨星》、主編《星洲晚報》文藝副刊《繁星》和《星光畫報》文藝版。郁達夫的南來,帶動了當時馬來半島新加坡島上的華文化事業的發展。郁達夫在星洲日報前後三年,共發表400多篇抗日政論。

Remove ads

馬來西亞運作及馬新分家

一直到50年代初期,《星洲日報》只在新加坡營運,後來才在吉隆坡設立辦事處,並且每日從新加坡運載報紙到馬來半島發行。

1965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家,吉隆坡《星洲日報》便脫離新加坡的總社另起爐灶。1966年7月7日,《星洲日報》的出版公司,星系報業私人有限公司購置八打靈再也的報館現址作為馬來西亞的總部,並把報社的運作從吉隆坡轉移到八打靈再也。《星洲日報》除了在新加坡總社原廠印刷外,馬來西亞報份就改由八打靈再也新廠印刷出版。在八打靈再也設廠之初,報紙仍由新加坡總社編輯部編排,然後通過電傳至八打靈再也製版,分兩地同時印刷。當時八打靈再也新廠,在《星洲日報》體系中,處於附屬地位。由於分家後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國情差異,八打靈再也報館逐漸有了獨立的編輯、製版及印刷運作,《星洲日報》就分成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新加坡《星洲日報》。

1982年,馬來西亞政府頒佈新的媒體法令,不准外國人控制本地報紙。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的控制權遂由胡家轉到馬來西亞人林慶金的手中。這也開始了星洲日報在新加坡的結束的命運。 1983年初,在新加坡的《星洲日報》與《南洋商報》合併,並以《聯合早報》與《聯合晚報》的名字出版。新加坡《星洲日報》宣告結束。也正因此,《星洲日報》名稱中雖然帶有新加坡的別稱「星洲」,如今卻是在馬來西亞發行。

Remove ads

21世紀後

2000年4月21日,《星洲日報》推出《星洲互動》網站,以電子虛擬方式走向網際網路時代。

2002年在金邊創辦「柬埔寨星洲日報」。

2004年10月,《星洲日報》與《光明日報》整合資源,正式組建星洲媒體集團,並在吉隆坡證券交易所主要交易板掛牌上市,成為馬來西亞首批上市的中文報業公司之一。[2]

2006年,星洲集團進軍印尼華文報業市場,入主印尼有四十年歷史的華文「印度尼西亞日報」,並將它改名為「印尼星洲日報」。同年,《星洲日報》社長張曉卿從馬華公會手上收購南洋報業與《中國報》後,引起大馬報業界發起一系列反對媒體壟斷的請願活動。

2007年1月29日,星洲媒體集團董事主席張曉卿促成旗下香港明報集團與星洲媒體及南洋報業合併,組成跨國媒體集團「世華媒體」,並成為首家在馬來西亞與香港兩地同步上市的中文媒體企業。此次整合將馬來西亞主要中文報章納入同一企業旗下,奠定其作為全球華文媒體龍頭之一的地位。[2]

2008年1月,星洲媒體、南洋報業以及明報企業分別舉行股東特別大會。三個特別大會都以近100%的票數通過合併計劃。新集團取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2018年10月7日,《星洲日報》在柬埔寨提供服務的報業,《柬埔寨星洲日報》,正式停刊。停刊的前一天,2018年10月6日,《柬埔寨星洲日報》通過報紙封面刊登啟事通告說「業務重組,暫時停刊」,並通知讀者前往該報館的辦事處處理退款。[3][4]

經營層

歷任總經理/社長

歷任編務負責人

  • 1929年1月15日創刊──主筆:朱寶筠、編輯主任:周逸農
  • 1929年9月──編輯主任:傅無悶
  • 1937年11月──主筆:關楚璞
  • 1938年12月──文藝版編輯:郁達夫
  • 1940年8月3日至10月25日──兼任代主筆:郁達夫
  • 1940年10月──主筆:俞頌華
  • 1941年──主筆:潘公弼
  • 1942年2月9日至1945年──日軍南侵,停刊三年半

註:此前創刊初期主持編務者為主筆或編輯主任,此後才稱總編輯。

  • 1945年9月復刊──總編輯:胡偉夫
  • 1946年11月──總編輯:胡浪漫
  • 1950年上半年──總編輯:江錦帆
  • 1950年年底──總編輯:黃思
  • 1972年9月──總編輯:陳見辛

註:1966年7月7日馬來西亞八打靈現址設廠,隔年成立大馬採編、生產、印行系統,1970年分別在馬新各自出版《星洲日報》,此後兩地各有總編輯,陳見辛為馬來西亞總編輯;新加坡總編輯仍為黃思,直至1977年9月方才卸任,由黃溢華任代總編輯,此後經歷吳錫任代總編輯〔1978〕,黃溢華〔1979〕、黎德源〔1981〕出任總編輯,1983年新加坡《星洲》與《南洋》合併成《聯合早/晚報》,《星洲日報》遂於馬來西亞獨自負起延續命脈、繼往開來的使命。

  • 1973年──總編輯輯:黃宗理
  • 1982年──總編輯:劉鑒銓
  • 2000年──集團總編輯:蕭依釗/總編輯:許春
  • 2007年──總編輯:卜佛海
  • 2016年──總編輯:郭清江
  • 2025年──集團總編輯:郭清江/總編輯:陳漢光
Remove ads

慈善,爭議與醜聞

慈善

星洲旗下的星洲基金會,有各類基金,幫助過無數人,包括水災災民,病人,還有升學的學生,為社會服務。

錯誤報導與扭曲言論

篡改照片刪除安華頭像

1999年11月20日,《當今大馬》揭露《星洲日報》於11月14日修改了一張1995年的照片,將被革職的前馬來西亞副首相安華·依布拉欣從國陣的領導人中刪除,再以當時的副首相阿都拉·巴達威的人頭照取代,導致《星洲日報》為其篡改照片一事公開道歉。《星洲日報》總編輯劉鑒銓承認修改照片違反了新聞業的基本原則,稱該錯誤是由一個初級副編輯覺得安華已不再在國陣陣營,所以認為安華不合適出現在那張照片中,副編輯沒有政治動機,並強調圖片並不意味著反映事件的真實性,並為有關事件在網絡論壇上刊登道歉啟事[5]

誤報末沙布欲落實伊刑法

2012年8月28日,《星洲日報》封面報道,伊斯蘭黨署理主席末沙布透露,該黨的意願是一旦執政中央,將尋求國會通過修改憲法,以落實伊斯蘭刑事法。對此末沙布駁斥《星洲日報》的報道,否認本身說過要落實伊刑法。他表示,他只是向該報解釋,若要修改任何法律,必須獲得大部分國會議員的同意,並且依據聯邦憲法民聯的協議。末沙布怒斥《星洲日報》報道錯誤,糟糕的是這篇錯誤報道獲英文媒體《星報》轉載[6]

誤報行動黨有意加入國陣

2013年5月10日,《星洲日報》一篇題為〈林吉祥:可與國陣組聯合政府〉,被民眾解讀成民主行動黨有意取代馬華公會並加入國陣,令行動黨資深領袖林吉祥成為「箭靶」,慘被網民斥責背叛人民。之後林吉祥召開記者會時重申,行動黨絕對不會取代馬華,加入國陣,並稱《星洲日報》的這個大標題難免會誤導讀者認為是行動黨要與國陣組成聯合政府[7]

誤報大馬警方到澳門取金正男家屬DNA

2017年2月22日,《星洲日報》獨家報道稱,3名來自武吉阿曼全國警察總部的國際刑警組警官,在當日飛赴澳門尋求當地的國際刑警協助,向金正男的妻兒索取DNA樣本,來鑑定金正男身份[8]。2月23日,全國總警長卡立阿布巴卡英語Khalid Abu Bakar在受訪時反駁了《星洲日報》的報道:「不對。我們沒有將樣本帶到任何地方。」「我們(也)沒有收到來自任何國家的任何DNA樣本。那(報道)並不對。」[9]

誤報中國首富王健林確定投資大馬城

2017年5月14日,《星洲日報》封面標題「王健林投資大馬城」遭民主行動黨全國宣傳秘書潘儉偉挨轟為扭曲報道[10],原因是前一天(5月13日)馬來西亞沒如預期與大連萬達集團簽約以發展大馬城,不過《星洲日報》在隔日封面卻以此標題報道此事。《星洲網》在當晚刊出道歉聲明,坦承標題有誤,並指王健林所擁有的大連萬達集團雖表示有興趣投資大馬城,但尚未拍板定案[11]

誤報林冠英「勝選找你」言論

2019年5月3日,《星洲日報》屬下的網絡電視《百格時事》在上載一則時任財政部長林冠英為行動黨山打根補選候選人黃詩怡助選的新聞時,將林冠英沒說過的一句話當成質疑林冠英的標題:「勝選才要找你,輸了就不可以找你啦?」,引起軒然大波,導致林冠英被淨選盟批評發表賄選言論,要求對方為其言論作出解釋和公開道歉[12]。沙巴行動黨秘書陳泓縑與行動黨山打根補選候選人黃詩怡同日則澄清林冠英沒有發表此言論[13]。5月4日,財政部長特別事務官員黃劍飛發表文告指責《星洲日報》編輯玩弄文字遊戲,以操弄網民對林冠英的憎恨。黃劍飛也公布林冠英在演講的全文與情形,批評《星洲日報》發布不實與不負責任言論已經嚴重的誤導網民。又趁著淨選盟發文告批評行動黨時大肆報導事件,卻同時選擇漠視及隱匿沙巴州行動黨秘書陳泓謙的即時回應與澄清。並質問《星洲日報》從林冠英任檳城首席部長時代一直處處針對,是否只有林冠英退出政壇,這種含血噴人的行動才會罷休[14]。同日稍晚,百格專頁發表道歉啟事,表示「對此無心之過,導致網民與凈選盟等社會人士對財長引起誤解,百格致予歉意」,星洲與百格也將有關貼文修改為「淨選盟:像當年'you help me, i help you',希望財長澄清」[15]

誤報劉鎮東「小題大做」言論

2019年7月29日,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劉鎮東點名《星洲日報》在他昨天參與華小教學樓及綜合禮堂落成典禮上,在他回應華小學爪夷文的致辭報導中,直斥《星洲日報》在報導添加「小題大做」的標題和內容是惡意捏造新聞。劉鎮東澄清,他在回應華小學爪夷文課題時,從未說過「小題大做」四個字,但報導標題卻直接排版成「劉鎮東:小題大作」,批評該報標題與新聞引言是無中生有[16]。《星洲日報》於30日承認是報導錯誤,稱有關報導在內部查證下,是有關主任在改稿時過度詮釋所造成,並沒有任何議程或惡意,並在其網站和晚報上刊登道歉啟事[17]

誤報董教總將舉辦反對爪夷書法課大集會

2019年8月1日,《星洲日報》網絡版報道稱董教總將連同超過10個華團及淡米爾教育組織,於8月5日在董教總舉辦一項反對爪夷書法課的大集會,向政府表達疑慮和心聲。該報道也刊登在《星洲日報》英文網,以及日期8月2日的早報和晚報,英文版使用「Dongjiaozong rally against Jawi next Monday」為標題[18]。接著,《馬來前鋒報》8月2日引述《星洲日報》報道,董教總將在總部集會(Himpunan)反對爪夷書法課。8月3日,董教總發聯合文告駁斥兩家媒體的報道,澄清當天只是特邀各族團體代表舉行內部討論會而已,並稱《星洲日報》和《前鋒報》的報道「用詞不正確」,或會引起誤導[19]

香港反送中運動襲擊校車假新聞

2019年11月13日,《星洲日報》轉載《環球時報》有關香港示威者在反送中運動期間襲擊西南部薄扶林道一輛校車的假新聞,並且附上了疑似校車著火的假照片[20];而香港警方早在兩天前(11月11日)召開的記者會中表示,該事件發生於東部馬鞍山一帶,汽油彈落地處僅在校車前方,著火對象為涉事男子而非校車本身[21]。當該消息被讀者對比發現為假新聞之後,《星洲日報》最終承認在未完成證實之前就轉述該報導,並且在網絡上公開道歉[22]。《南洋商報》與《東方日報》也同樣轉載了有關虛假報導。

錯誤報道馬哈迪將代掌教長職

2020年1月7日,《星洲日報》為錯誤報道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將代掌教育部長職位一事在官方網站刊登致歉啟事並說明該報經過查證後確認馬哈迪在記者會上說將會決定代攝教育部長職位的人選而不是掌職[23]

公正黨不支持馬哈迪假新聞

2020年5月19日,《星洲日報》引述消息指稱,人民公正黨中央理事會於5月17日召開會議時達成共識,不再支持前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為首相人選[24]。不過,公正黨通訊主任法米法茲卻駁斥此為假新聞,並敦促《星洲日報》撤回或修正有關新聞[25][26]

誤報希盟將探討與國盟合作

2021年4月8日,《星洲日報》一篇題為「希盟干訓營探討未來大方向 保安嚴謹下令驅逐媒體」報道了馬來西亞的政黨聯盟希望聯盟,在干訓營中的閉門會議將探討與執政黨國民聯盟合作的可能[27],但民主行動黨組織秘書陸兆福之後在臉書駁斥了這種說法。陸兆福說:「我要強調,該干訓營是一個閉門會議,在會議中我們只討論如何加強各盟黨之間的合作,以迎接第15屆大選。」,「在會議期間,我們絕對沒有,也不曾討論要和國盟合作。」[28]

扭曲林冠英「不以華裔自居」談話

2021年4月14日,正當「去華論」在民主行動黨內部掀起千層浪之際,行動黨秘書長辦公室抨擊《星洲日報》繼續馬華公會的虛假宣傳,斷章取義秘書長林冠英在2018年5月12日受委為財政部長後的談話(不以華人自居論)。行動黨秘書長辦公室指出,《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鄭丁賢在4月13日的專欄中指當林冠英受委為財政部長後強調他不是代表華人,爾後發生了爪夷文風波[29]。但實際上,爪夷文是由前朝國陣政府推行的:「鄭丁賢沒有提到林冠英批准對華校、淡小和宗教學校的歷史性撥款,或給予華裔中小型企業以及土著和印裔企業家的撥款時,顯然是帶有偏見的做法。」「根據記錄,林冠英當時是指他並不以華裔自居,而是以馬來西亞人自居。他要強調的是,我們大家都是馬來西亞人。」[30][31][32]

改寫陸兆福專訪內容

2021年5月3日,《星洲日報》轉載一則《當今大馬》訪問民主行動黨組織秘書陸兆福的報導中,沒有註明報導來源,並將專訪的內容改寫,引起陸兆福與《當今大馬》的批評[33]。陸兆福澄清他沒有接受過《星洲日報》訪問,批評該報在報導內容當中添加許多不符合事實的報導,促請《星洲日報》記者在報導新聞的同時,時刻嚴守媒體操守[34][35]。《星洲日報》當日也承認錯誤,隨著將該報導撤下。

誤報安華任看守首相

2022年11月22日3時40分,《星洲日報》臉書專頁發布一則以「國家元首宣布安華任看守首相」為題的草稿文帖,引起各界混淆。該報事後為錯誤發布道歉啟事[36]

誤報李梓嘉採訪被中斷為經紀人指示

2023年9月28日,亞運羽毛球團體賽賽後採訪中,一名場館工作人員打斷了大馬媒體與李梓嘉的採訪[37]。然而,《星洲日報》在無嚴謹核實的情況下,在報道中主觀的把採訪中斷的理由歸咎於球員經紀人的指示。事後,有人指出採訪中斷的原因是因為該採訪超出了120秒的時間限制。而星洲日報為此寫下了另一篇文章來駁斥該說法,自稱該規則只限制持特權轉播商,並不約束報章記者。[38]

2023年9月29日,李梓嘉團隊發表聲明表示該採訪是在亞運會組委會的指示下中斷的,而非他的團隊指示。[39]事件發展自此,《星洲日報》默默地撤下了該爭議報道。但該事件在該報的其他文章中依舊有跡可循。

抄襲他人作品

2012年連環抄襲風波

2012年7月,《星洲日報》一連被揭發三次的社論抄襲。分別在7月4日,《星洲日報》社論〈再困難也要把改革路走完〉,抄襲自3月13日的台灣《中時電子報》的〈走在時代的十字路口〉;7月7日《星洲》社論〈何忍青春悲歌唱不完〉,抄襲了5月13日台灣《中時電子報》的〈忍讓台灣的青春悲歌唱不停〉和6月16日《聯合時報》〈35歲的人生:山路或隧道〉;7月31日《星洲日報》社論〈大馬仍是理想投資目標〉,抄襲了6月16日台灣《經濟日報》的〈全球經濟坐困堰塞湖〉[40]

7月30日,因時事評論員唐南發被讀者告知後舉報《星洲日報》多處句子抄襲自《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社論,導致負責撰寫社論的總主筆羅正文引咎辭職,星洲日報也在其臉書上公開道歉,促請網民別再針對當事人[41][42]。曾任《星洲日報》專題作者陳慧嬌(臉書名稱Alice Tan)也透露羅正文就是抄襲醜聞主角,更揭露羅正文近五六年來飽受憂鬱症困擾,此事件爆發開來後,他在幾經瀕臨崩潰邊緣的狀態下,離開報館,促請網民「放過」羅正文,不要對他「進行無謂的人身攻擊」[43]

隔日,在《星洲日報》報章上刊登道歉啟示後,再次被揭發當天的社論也涉及抄襲。《東方日報》名家專欄質問,同樣是抄襲,為何只有羅正文「被辭職」,早前就被網民讀者揭發的同事下屬和高層上司是否免於責任。並據《國際新聞道德信條》指出「報業及所有其他新聞媒體的工作人,應盡一切努力,確保公眾所接受的消息絕對正確。他們應當儘可能查證所有的消息內容,不應該任意曲解事實,也不故意刪除任何重要的事實。」並且強調如「任意中傷、污衊、誹謗和缺乏根據的指控,都是嚴重的職業罪惡;抄襲剽竊的行為亦然」,最後澄清沒有人慾加害患病的羅正文,本身再不斷製造輿論話題的是《星洲日報》自己[40]。另一篇專欄《東方文薈》發表《星洲日報》處理抄襲醜聞的手法的批評,指在被揭露抄襲社論之後,讀者自發性搜索抄襲證據,至少已掌握了20篇,且有「上看」30篇抄襲文章,堪稱大馬中文報業的驚世大醜聞。而《星洲日報》也只在臉書(卻未在報紙上)發表簡短道歉啟事,不僅毫無誠意,反而令人產生「把所有責任推給總主筆羅正文承擔,再以暴露他患病的隱私來阻止讀者追究此事」的印象[43]

親國陣立場與自我審查

國陣侍從媒體

《星洲日報》長期以來的編輯傾向於支持國民陣線的情況。在國陣執政時期,星洲在國陣一黨優勢的情況下與政府保持默契,並建立如互利共生的關係。在中文報業近乎被世華集團壟斷的情況下,《星洲日報》作為馬來西亞最大的華文報章,仍因介入政治鬥爭,而將手上的媒體公器私用,提供一面倒的消息或言論給社會大眾[44]

不報道其他媒體褻瀆先知事件

2006年2月16日至3月1日,《光明日報》以畫中畫的方式刊登褻瀆先知漫畫,被馬來西亞國家安全部吊銷其晚報出版許可證兩週,以處罰該報疏忽刊登褻瀆伊斯蘭先知漫畫的照片[45][46]。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期《新海峽時報》也因相同原因而被要求道歉或停職的事件,引起非政府組織向政府提出抗議的新聞。《星洲日報》開展自我審查,對同屬報系的遭遇反應隻字未提,引起民間社會詬病[47]

不報道國陣要員醜聞事件

2007年12月19日,曾任副首相與財政部長的安華·依布拉欣揭露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成本狂飆至46億令吉醜聞的新內幕,指出前任交通部長林良實及現任交通部長陳廣才曾濫權簽發「保證信」[48]。而由張曉卿控制的《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及《光明日報》對事件進行了某程度的審查,例如隻字不提安華所揭露馬華公會林良實、陳廣才等其他國陣要員的名字[49]

不報道陸庭諭性騷擾事件

2008年12月19日,《星洲日報》一名女記者在部落格申訴遭華教元老陸庭諭性騷擾的貼文在媒體同業里傳開,但包括《星洲日報》在內的中文報紙、新聞網站及電視台都避而不報道此事,直到《獨立新聞在線》在12月19日率先報道後,其他中文媒體才被動及有限度的跟進後續的事態演變[50]。之後在2009年1月21日,《中國報》以獨家報導的方式,詳細刊登了《風采》雜誌翻報陸庭諭性騷擾事件[50],引起陸庭諭家屬和馬來西亞華教社會的50個團體發起聯署,批評媒體的專業倫理[51]。世華媒體集團旗下的4大報章《星洲日報》、《南洋商報》、《光明日報》、《中國報》對此封殺有關連署聲明,不讓其見報。

林冠英文章無故被抽

2012年6月2日,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透過在《星洲日報》晚報的個人專欄「檳城在望」刊登一篇題為〈免費wifi讓新聞自由不淪喪〉的文章。不過在隔日早報的時候,林冠英的專欄文章被無故抽起,《星洲日報》也沒有公布原因。而在署名林冠英的文字留下的「空窗」版位移動之後,改由一則訃告填補,引起網民紛紛驚呼「林冠英專欄變訃告」。《星洲日報》在接連幾日受到網民和行動黨支持者的非議,批評該報抹殺讀者知情權,侵害新聞自由[52]。4天後的6月6日,《星洲日報》向林冠英作出公開道歉,但沒有向讀者和公眾道歉,同時也沒有解釋為何抽起文章的緣由[53][54]。兩個月後,《星洲日報》刊登一篇標題為〈致所有媒體工作者〉的文章,當中提及之所以抽起林冠英的專欄文章,是因為「沒有新聞價值」[55]

報道刪除丘光耀名字

2012年6月24日,時任民主行動黨全國文宣組組長丘光耀在其面子書發布《告民主行動黨全體支部執委同志書》,控訴《星洲日報》在霹靂州華都牙也舉行的「雙龍出海,告別腐政」的演講會中,直接刪除他的名字,批評《星洲日報》的目的是迫使行動黨支部勿再邀請他演講,讓他從此告別講台[56][57]。丘光耀之後繼續批評《星洲日報》是支持國陣的「援交報」和「腥臭日報」,讓他在黨內獲得「僱傭軍」(Expendables)的外號[58]。丘光耀因此遭到世華媒體集團旗下壟斷的四大報章集體杯葛。

刊登「國陣網絡團隊」炮打希盟宣言新聞引起抗議

2018年3月10日,《星洲日報》頭條標題〈希盟宣言拾人牙慧〉,配以副標題〈國陣網絡團隊逐點反駁〉。該報引述「國陣網絡團隊」指稱,反對黨希望聯盟競選宣言的大部分內容皆已由執政黨國民陣線政府率先落實。報道引述「國陣網絡團隊」一一批評希盟競選宣言中的承諾,包括廢除消費稅、最低薪金制、收入4000令吉以下者暫緩還高教貸款等。不過,《星洲日報》並未交代這個不為人知的「國陣網絡團隊」的身份,也未說明他們是在哪裡,或通過什麼管道來反駁希盟競選宣言。報道之後引起了多名民主行動黨領袖抗議[59]

3月15日,《星洲日報》總編輯郭清江在該報早報言路版的專欄〈總編時間〉撰文自揭,該文告發自首相新聞秘書,而非烏合之眾。他否認《星洲日報》是國陣報紙,並說:「《星洲日報》採用『國陣網絡團隊』的來稿做頭條,是因為它來自首相新聞秘書,是有出處的,並非網絡烏合之眾的作品。至於對方要用什麼名義發,不在我們掌控中。」「決定採用它,是因為整篇內容沒有抹黑與謾罵,它提供的是以數據分析希盟競選宣言的內容。至於說以後是否用紅豆兵(國陣稱呼行動黨僱傭的網絡兵團[60])反駁國陣競選宣言的言論,要放在哪個版面,那要看你的來稿是否言之有物,或者還是一貫抹黑。當然,最後還得看當天是否有更重要的新聞。」[61]

不報道致意香港反送中運動內容

2019年8月15日,《星洲日報》在其面子書副刊專頁「活力副刊吹水站」貼出一張向香港反送中運動致意「祝福香港」的版面照,內容為一名右眼受傷的香港女子,以及其他14張蒙眼抗議者的照片合輯。最終《星洲日報》副刊《快樂星期天》沒有刊登「祝福香港」的版頁,改為刊登一則威士忌內容。總編輯郭清江否認撤掉「祝福香港」版頁,他解釋網路版的內容不一定會刊登在報紙上,促請記者不要去炒作這個新聞[62]

封殺批評者

《星洲日報》封殺批評者行之有年,在馬來西亞是最引人詬病的方面之一,但具體始於何時,不易考究,以下是具有紀錄的行逕:

封殺反對媒體壟斷講座

2006年10月27日,由撰稿人聯盟與隆雪華堂民權委員會聯辦的「官商壟斷媒體,民間自主突圍」講座會,以討論媒體被政治力量與媒體財團雙重壟斷的危機,同時也探討民間如何在這個困境中尋求出路[63]。《星洲日報》是張曉卿旗下的4家報館中,唯一有派遣記者出席的報章。不過該名記者的任務並非採訪及報導,而是負責以錄音機錄下講座過程,以交回給高層包括星洲媒體集團董事經理劉鑒銓及集團總編輯蕭依釗等聆聽[64]。《星洲日報》也對此封殺有關講座信息,引起了詬病。撰稿人聯盟主席黃進發批評張曉卿已經成為要看巫統臉色的報業皇帝,形成「外抗美帝,內拒巫統」的心理障礙,更對他合理化壟斷媒體的行為表達不滿。評論人蘇銘強也對張曉卿陣營的所屬報章力證星洲媒體集團沒涉及收購南洋報業,以開脫壟斷中文報業的指責得出的結論是「垃圾」。蘇銘強也質疑張曉卿聲稱要整合中文媒體與西方媒體抗衡的論述,但《星洲日報》對此完全沒有介紹有關講座,而蘇銘強指張曉卿根本是在玩弄文字遊戲否認壟斷[47]

對NTV7封殺

2006年12月16日,Ntv7的旗艦時事調查節目《追蹤檔案》因報導了反對媒體壟斷專題後,遭到世華媒體集團擁有的報章從同年12月30日起集體杯葛,不獲准ntv7的電視節目劇情簡介出現在娛樂版刊登,《星洲日報》是涉及杯葛的報章之一。《當今大馬》於2007年1月24日對其進行獨家報道,稱在ntv7高層就《追蹤檔案》節目內容會見星洲媒體集團董事主席張曉卿作出解釋後,張曉卿已答應結束旗下四大中文報對ntv7長達25天之久的「封殺行動」[65]。1月26日,《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郭清江在《星洲日報》的《溝通平台》專欄上以「《當今大馬》網站中文版的假新聞」為題,指責《當今大馬》中文版製造假新聞,完全違反了新聞工作者的道德準則。《今當大馬》中文版編輯也以「我們戴不起「假新聞」大帽子」為題反擊,質問《星洲日報》同屬張曉卿所控制報章為何自去年12月30日開始,不再刊登ntv7的電視節目劇情簡介,並舉例《星洲日報》在1999年11月14日已經製造了著名的假新聞事件,並說明製造假新聞、新聞報導的落差及疏漏的分別,同時為報導中的疏漏向張曉卿和讀者鄭重道歉[66]。隔日,《當今大馬》評論《星洲日報》的封殺行徑已經違反新聞正義,一家報紙有了封殺新聞的記錄之後,就已經不適合掛上正義的招牌[67]

對鄧章欽封殺

2011年6月28日,時任雪蘭莪州議會議長鄧章欽在出席《報業風雲半世紀》推介禮中舉行針對國內中文報公信力急劇下跌,中文網絡媒體則趁勢崛起的「中文報路在何方?」的座談會上,指出是因為英文報的評論與專欄較中文報專業優秀,而許多中文報的記者已經淪為名副其實的「記者」(reporter),而不是「新聞從業員」(journalist)。在語文掌握能力,中文報記者素質比起過去也差了一大截。中文報的社論也是「慘不忍睹」,專欄內存都寫得「不湯不水」,連基本的事實掌握也弄錯。引起世華媒體集團在7月1日至12日短短13天裡動員四家報紙,刊登至少20名作者、27篇文章圍剿[68][69]。鄧章欽因此遭到《星洲日報》等報章集體封殺,不讓其名字、照片、動態和言論見報。

捍衛萊納斯廣告批評反對者

2013年3月13日,在民間社會反對澳大利亞萊納斯公司在馬來西亞設廠的情況下,世華媒體集團旗下3份報紙以「報導式廣告」(advertorial)刊登了該公司的宣傳廣告,結果招致積極參與反對萊納斯設廠的讀者批評對民意不夠敏感,其中《星洲日報》首當其衝,遭讀者湧入其面子書里非議。為《星洲日報》辯護的支持者提出的主要辯解是,廠家付費的廣告,報社不可拒絕。而反對者則提出廣告收入對星洲的業績微不足道,即使考慮未來的潛在收入,萊納斯也不見得是重要的廣告金主。星洲日報的一些中階主管更對此回嗆讀者,苛責所有批評星洲的評論是在「打壓言論自由」,引起時評員唐南發、莊迪澎接連刊文炮轟星洲[70][71],《星洲日報》對此也將有份批評該報的時評員稱為「輿論寄生蟲」[72]

對唐南發封殺

2017年5月28日,在紀念2001年《南洋商報》被馬華公會介入收購的「528報殤」16周年講座宣傳上,時評人林宏祥批評《星洲日報》在5月26日地方版《大都會》刊登該講座資訊時,只列出政治學者潘永強和馬大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張淼為主講人,卻未列時評人唐南發的名字。《星洲日報》執行總編輯郭清江接受《當今大馬》訪問時拒絕回應,只表示:「你沒有其他課題可以報道了嗎?我覺得你們應該報道更多有意義的新聞,謝謝。」林宏祥隨後也在面子書上載《星洲日報》該講座資訊截圖和撰文,指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每人手上都有一部手機,手機上到處有鏡頭,封鎖資訊或壟斷輿論,幾近不可能。他批評,這樣的封殺舉止思想老舊,但奇怪的是,卻有人仍然不亦樂乎,重複地幹著「封殺」的事。唐南發接受《當今大馬》訪問時,表示不在意被《星洲日報》封殺,並揶揄《星洲日報》認為他們「封殺」的手段還有效,那至少要有本事買下面子書和谷歌[73][74]

涉及誹謗法律訴訟

發布誹謗林冠英文章

2016年11月25日,時任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發律師信給檳城民政黨主席鄧章耀,要求鄧章耀收回他在《星報》發表指控檳城在2013年拒絕木蔻山一項聯營投資計劃,導致檳州發展機構損失2億2000萬令吉盈利保證及土地權力的不實言論及文章道歉,惟鄧章耀拒絕此要求。林冠英隨後起訴鄧章耀發表的言論,以及發布有關文章的《星報》和所屬網站《星報網》,以及星洲媒體集團屬下的《星洲日報》和《光明日報》涉及誹謗

在經歷4年的庭審與上訴過程後,2021年11月22日,鄧章耀在檳城高庭收回誹謗林冠英的言論及道歉,同時支付堂費7萬5000令吉[75]。同年12月,林冠英與《光明日報》及《星洲日報》達成和解協議,星洲要繳付3萬7500令吉堂費。林冠英強調,隨著達到庭外和解,他不會要求這2家報館道歉,但堂費必須照樣繳付[76]

誹謗拉菲茲貪圖官位阻撓組閣

2018年5月13日,《星洲日報》引述消息來源,指人民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原本將出席於5月12日在土著團結黨總部召開的希望聯盟領袖會議,以商討內閣部長陣容,惟公正黨副主席拉菲茲在得知自己不是財政部長後,勸告旺阿茲莎等人缺席有關會議。

在該新聞發布後不久,拉菲茲發推文表明他將起訴《星洲日報》,因為後者誹謗他覬覦財政部長的職位:「《星洲日報》的報道聲稱,我反對這次的組閣公布,因為我要當財政部長。」「(可是)我從去年就告訴公正黨主席旺阿茲莎、實權領袖安華和副主席努魯依莎,我不要政府的任何官職。」「《星洲日報》報道誹謗我,而我會興訟。」[77]5月14日,《星洲日報》刊登中英雙語啟事,為錯誤引述致歉[78][79],相關新聞也已即時刪除。

政治敏感錯誤

竄改馬英九頭銜

2016年11月14日,《星洲日報》在線網站《星洲網》因將日前專訪馬英九的一篇報導中,將他的頭銜從《星洲日報》紙版的「台灣前總統」竄改為「台灣前領導人」,引起馬英九辦公室和本人表達不滿和抗議[80]。當時馬英九因卸任台灣總統職位後首度出訪,準備前往馬來西亞南方大學應邀發表專題演講之前,在台灣接受了《星洲日報》的訪問。而在11月12日之前,《星洲網》依然稱馬英九「台灣前總統」,但在11月14日竄改為「台灣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譴責《星洲網》有違媒體秉持事實報道、不受政治操弄的基本原則,並呼籲《星洲網》堅守媒體不受政治干預的原則。另據台灣《中央社》14日報道,馬英九當天在桃園機場接受訪問時,回應《星洲日報》網絡版將他降級為「台灣前領導人」,對此他表示「強烈遺憾」,表示一個媒體必須要有中性、專業性,不要受到不當力量的影響,而改變立場。馬英九最後表示,如果這樣的媒體,他以後就不想再打交道了[81]。《星洲日報》隔日發表一篇聲明感謝馬英九辦公室發文指正,稱「馬英九是一位備受尊敬的世界領袖,在馬來西亞知名度甚高。他是「台灣前總統」,也是「台灣前領導人」,更是一位「學者」。我們是根據整個兩岸現有的政治情況,以及對「一個中國」政策的理解和表述,而對馬先生的稱呼做彈性處理,無意牴觸任何一方的政策。」《星洲網》隨後也將馬英九頭銜更改回「台灣前總統」[82]

馬新主權立場用詞爭議

2018年12月11日,《星洲日報》屬下的網絡電視《百格時事》在轉載《聯合早報》一則有關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海權關係的報道中,沒有註明出處來源,並在遣詞用字被指傾向新加坡,引起馬來西亞交通部強烈抗議[83][84]。《星洲日報》隔日刊登道歉啟事,承認在轉載的新聞背景時,未從馬來西亞的角度改寫,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承諾會更加謹慎處理涉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或國與國之間的爭議新聞,也撤下該報道[85]。之後在12月23日,《星洲日報》副編輯鄭丁賢發表一則專欄文章《人民等不到聖誕禮物》[86],再次惹惱交通部秘書林芮光,令後者一連兩天發文炮轟《星洲日報》重提馬新爭議新聞和部長言論的舊帳[87]

刊登馬來西亞缺陷國旗

2025年4月15日,《星洲日報》為配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馬來西亞,在其紙質和電子報的封面上刊登顯著的特輯預告。然而,新聞題圖採用的「友誼之船」AI生成圖片[88],其上所懸掛的馬來西亞國旗「輝煌條紋」卻缺少象徵著官方宗教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標,引起社會輿論批評,指責該錯誤顯示星洲報社的疏忽和不敏感的行為。《星洲日報》在被發現該錯誤後緊急發布道歉聲明,並將該錯誤歸咎於「技術故障」,隨後於4月16日重新刊登修正後的電子報版本[89][90]。此外,當天《星洲日報》將甫逝世的前首相阿都拉·巴達威國葬新聞,僅以小版面刊登在封面角落,而習近平訪馬的新聞則篇幅顯著,也引起了讀者的不滿。[91]

《星洲日報》刊登不完整「輝煌條紋」國旗引起社會廣泛抨擊,從大學學者至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對《星洲日報》的道歉聲明作出回應,指出代表國家主權和身份象徵的錯誤不可接受,並斥責星洲報社作為一個資深媒體,在出版新聞時不但沒有作出事先審核,還繪製錯誤的國旗,質疑《星洲日報》編輯團隊對國家的忠誠度,要求對報社採取嚴厲行動[92][93][94][95]

馬來西亞皇家警察至少接獲40宗針對《星洲日報》國旗圖片錯誤一事的投報,宣布援引《1984年印刷及出版法令》展開調查[96]。馬來西亞內政部發表聲明指出,《星洲日報》的錯誤國旗圖片是一個嚴重失誤,不僅缺乏專業素養,還可能破壞大馬多元種族社會的和諧,向星洲報社發出要求提供解釋的信函,並引用兩項法律條令調查此案[97]。星洲日報總編輯陳漢光與世華媒體(馬)集團總編輯郭清江隨即在內政部及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傳召下,前往相關單位配合當局的調查[98]

星洲報社管理層發表聲明表示,就其頭版刊登錯誤的國旗接受最高元首的建議,向蘇丹依布拉欣·依斯邁毫無保留地道歉,並展開徹底的內部調查,確保對這一錯誤負責的工作人員進行紀律處分[99]。4月17日,星洲日報宣佈將總編輯陳漢光及副編輯主任蔡淑姍採取停職處分,直到內政部調查結束爲止。[100]

刪除環境部發布錯誤國旗報道

2025年5月21日,《星洲日報》網站在其各個社交平台和所屬的網絡電視《百格時事》在下午5點時,分別發布如〈環境部臉書視頻兩國旗都出現錯誤〉、〈又有國旗失誤,這次是天然資源及環境永續部〉、〈又有政府部門發生國旗失誤問題,這次是天然資源及環境永續部發布的視頻,出現的兩面國旗都有失誤〉等標題的報道,宣稱其發現了馬來西亞天然資源及環境永續部在其臉書發布一段名為「綠色計劃,樂活社區」(Program Hijau Kumuniti Ceria)的短片上,繪製錯誤的馬來西亞國旗,引起讀者在其網絡平台留言熱議[101][102]。但是《星洲日報》在新聞發布幾十分鐘後刪除報道內容。與此同時,與《星洲日報》同屬報系的《光明日報》和《中國報》也曾引述前者新聞作出同文報道,但隨後也陸續刪除該新聞[103][104]。不過仍然有媒體保留《星洲日報》報道該新聞的內容[105]

批評

  • 撰稿人聯盟會員:《星洲日報》與《當今大馬》和《獨立新聞在線》兩個網站打筆戰,天天在其《溝通平台》刊登所謂讀者來函和少數幾個員工文章來為其塗脂抹粉,但幾乎都遭到反壟斷的朋友們的駁斥。《星洲日報》打這筆戰,仗的是《星洲日報》的讀者多,反壟斷的媒體的讀者少。星洲在打筆戰的過程中,要確保的是星洲的讀者讀不到對手的文章。堂堂第一大報,和兩個小小的網站打筆戰,竟然怕自己的讀者讀到對手的文章,還大吹自己的「報人風骨」,太不新聞專業,也太傷了《星洲日報》的新聞工作者的自尊心了。(2006年11月12日)[106]
  • 資深媒體人莊迪澎:《星洲日報》之可惡,就是把一切的批評都「個人化」,舉凡嚴厲批評《星洲日報》者,都歸類為有人格缺陷之人。而且,傲慢、獨裁卻自卑,造就了好勇鬥狠、民主素養貧瘠的報社主管,其結果就是典當媒體的公共性格,使之淪為這些掌握輿論地盤的人任意用來「處罰」異己的私人利器。(2014年7月21日)[107]
  • 民主行動黨秘書處:《星洲日報》唯一的目標就是打倒行動黨,星洲日報的歷史脈絡充滿著國陣掛鉤收編的事實,從馬華收購南洋報業再轉賣給星洲組成世華媒體,幾乎壟斷了中文報業,從根本上星洲的基因就不可能中立。因此星洲就是親反對黨(馬華)的報系。(2019年9月)[108]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