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最上級護衛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上級護衛艦
Remove ads

最上級護衛艦(日語:もがみ型護衛艦,30FFM),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建造的護衛艦[7]。相較過往艦型,此新型護衛艦較小而精緻,講求多功能作戰能力以及掃雷機能。艦種記號FFM分別代表巡防艦 (FF,Frigate) 及其多功能兼掃雷作戰的設計用途 (M) 。這也是海上自衛隊自楠型護衛艦(原美國海軍塔科馬級巡防艦英語Tacoma-class frigate)於1972年除役半世紀後再次出現的以巡防艦為艦級代號的護衛艦。本級首艦「最上日語もがみ (護衛艦・2代)」依據平成30年度計劃建造,然而因施工中事故原因延遲於2021年3月3日下水,2022年4月28日交艦,因此不論下水或成軍皆晚於二號艦「熊野日語くまの (護衛艦・2代)」。2022年12月日本政府發布新的防衛力整備計劃後,決定本級護衛艦將從22艘縮減至12艘,縮減之數量將用於建造次代艦,並於2023年1月開始對外募集新一型FFM之設計提案。

快速預覽 最上級護衛艦 もがみ型護衛艦, 概況 ...
Thumb
從右後側觀察停泊在橫濱港大棧橋國際客船航廈旁的熊野號(FFM-2),攝於2022年11月

該艦的建造始於日本防衛省第26個中期防衛計劃,並在 2014 年防衛白書的「說明」一欄中以「新型巡防艦」的名稱出現。[8] 隨後,防衛裝備廳等機構將其稱為「新型巡防艦」,第31次中期防衛計劃將其稱為「新型巡防艦」,[9]由於首艦的建造在30財年預算中獲得批准,因此通常將其稱為30FFM。[10][a]。 自 1972 年 3 月,從美國租借的最後一艘 「拓洲」 級驅逐艦(原美國海軍 "塔科馬 "級巡防艦)"卡亞 "號(原 "聖佩德羅 "號)從護航登記冊中除名以來,這是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在海上自衛隊中部署被列為巡防艦(FF)的艦艇。[14]

Remove ads

歷史

概念的提出和最終研發

新型巡防艦的概念可追溯到 2005 年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委託日本防衛裝備製造商協會編寫的「下一代防衛艦(DD)研究報告」。 該研究以美國海軍濱海戰鬥艦(LCS)為參照,重點關注高速度和降點成本。但結果確並不令滿意,相較最初的方案,不僅船艦性能的下降了,還使得成本超支。 其中一個原因是,僅根據研究時的現有設備提出了估算要求,這導致了隨後對下一代驅逐艦的一系列研究和開發。[15]

2013年12月,這種新型驅逐艦的概念在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第25期《防衛計劃大綱》正式披露,不屬於護航編隊群的護航分隊(所謂「10個護航小隊」和「兩位數護衛小隊」)的護航艦數量從 5 艘增加到 6 艘,以應對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任務的增加, 巡防艦的總數量將從 47 艘增加到 54 艘,由於在此期間預計將有 4 艘過時的巡防艦退役,因此計劃採用 "既能提高應對各種任務的能力,又具有緊湊型船體的新型巡防艦 "來彌補這一不足,以實現巡防艦數量的增加。 此時,它們被稱為 "多功能巡防艦(DEX)",並被理解為現有 DE 的後繼者。[16]

在此期間,許多提案正在被考慮,例如2014年,發布了一張CG圖,作為具有有限防空和反水面能力的輕型武裝DE(X)。 隨後,所需性能的粗略輪廓將在 2015 財年末確定,時間表也已公布,計劃於 2018 財年開始施工。 此時,它被稱為「3000公噸級未來驅逐艦」,其型號代碼是「DX」,而不是DD或DE。 此外,隨著螺旋模型的引入,考慮在建設之初僅安裝最少量的設備,然後逐步擴大基線2和基線3的單元化設備。[16]

Remove ads

招標建造

為了建造這艘驅逐艦,嘗試了一種新的採購方式,即來自企業經營者的提案競爭。 [17]2017年2月,防衛裝備廳宣布公開徵集提案,共有3家公司提交了提案:日本海洋聯合公司、三井E&S控股(後來的三井E&S造船公司,現在屬於三菱重工)和三菱重工。 3家公司均通過了第一階段評價,第二階段評價結果顯示,8月,評價最高的三菱重工被選為主承包商,亞軍三井造船、被選定為分包商,並於2月份宣布簽訂合同。[18][19]

首批兩艘船在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長崎縣長崎市)和三井E&S控股造船廠(現三菱重工海事系統)(岡山縣玉野市)建造,將於3月至4月期間交付2022。(參見「同型艦」)。[20][21]

船型代碼

2018年4月3日,日本海上幕僚監部決定該船型的船型代碼為「FFM」。 除了其他國家類似尺寸艦艇的「FF(巡防艦)」稱號外,新船的稱號還將包括水雷的「Mine」和「Multi- Purpose」的「M」,即多用途多功能。於是決定給它船型代碼增加一個「M」。[22]

設計

船體

Thumb
2017年8月日本防衛裝備廳公布的三菱重工擬定最上級圖像CG

日本防衛裝備廳的公開招募要求這艘船既要「提高其處理各種任務的能力,又要使船體更加緊湊」。 [23]如上所述,2015年處於「定性研究」階段時,被稱為「3000公噸模型」,但最終變成了「3900公噸模型」,尺寸增大了30%左右。[16]

在下一代驅逐艦(DD)的最早研究中,三體船英語Trimaran型就被提上了台面,但經過多方考慮,最終採用了常規的單體船型。[24] 船體形狀據說是長艏樓型。 [24]為了減少雷達散射截面(RCS),主船體和上層建築都是傾斜的,因此折角線從前甲板開始,一直延伸到飛行甲板下方的後端。 與之前的型號相比,上甲板的布局發生了很大變化,與前甲板上的浮錨相關的設備和索具被放置在船內而不是露天,[24]上層建築延伸到左舷和右舷兩側。由此,原先設置在上層甲板的裸露通道被廢除。[24]

根據日本防衛計畫大綱日語防衛計画の大綱30期公布,該模型計劃引入乘員系統。[25]日本防衛省公布的一張圖片顯示,三艘驅逐艦上分配了四名船員,船上三名船員,一名船員休息,從而縮短了檢查和維修期之外的停泊時間,該計劃旨在提高艦艇的運營效率。[25]雖然由於指揮困難以及每艘艦艇的裝備差異較小,人們對是否能夠保持滿功率存在疑問,但為了有效收集信息並進行預警和監視,增加了艦艇數量。灰色地帶,從確保安全的角度來看,被評價為有效。

在傳統驅逐艦上,高管在軍官宿舍就餐,高級士官在士官長辦公室(CPO)就餐,但在這種模式下,由於節省勞動力,所有餐點都在軍官食堂就餐,就成了這樣。 [26]另外,在傳統的驅逐艦廚房中,包括煮飯在內的大部分烹飪都是使用蒸汽完成的,但這種型號取消了輔助鍋爐,而且驅逐艦也不使用燃氣鍋爐來防止火災,因此全部都是電動的。[26]

Remove ads

動力機構

在這一概念的最初階段,該艦被稱為DE(X),採用噴射泵,航速可達40節,或許是考慮到美國海軍自由級濱海戰鬥艦(LCS)。然而假設海外派遣執行反海盜任務,[16]在燃油效率方面很難實現這一點,在為DX制定所需性能大綱時,速度設定為30節,這大約是作為傳統的DD一樣。[16]

該模型採用CODAG方式[24]這被認為是為了降低油耗,並且還有使發動機部分更加緊湊的優點。[24]它配備兩台MAN集團的12V28/33D STC 柴油發動機作為低速機,一台勞斯萊斯MT30燃氣輪機發動機作為加速機。[24][17]

由於這種配置,一台燃氣渦輪發動機的輸出功率也可通過減速箱分配給兩個推進裝置,[b]但為這種裝置製造減速箱是很困難的,部分原因是柴油發動機和燃氣渦輪發動機的速度差別很大, [11][24]因此川崎重工起初推銷CODOG系統,但當得知一家海外製造商也計劃因採用 CODAG 系統而獲得減速箱訂單時,川崎重工反悔了,並贏得了引進自己產品的機會。[27]

推進裝置是傳統的變槳距螺旋槳。川崎重工贏得了上述減速機訂單,[24][17]川崎重工贏得了上述減速齒輪的訂單,但卻錯過了這種可控槳距螺旋槳的訂單,而此前川崎重工一直壟斷著驅逐艦的訂單。[27]

另外,為了減少機組人員數量,發動機是無人值守的(M零),並且沒有發動機控制室,因此可以從CIC啟動和停止發動機,以及增加和減少速度等操作可以從橋上執行。 [11]此外,通過將用於冷卻柴油發動機的淡水輸送至水發生器,可以利用廢熱,從而提高燃油效率。[11]

Remove ads

裝備

如前所述,最終的「DX」研究階段也曾考慮過一種「基線」的方案,即先建造只配備最基本設備的艦艇,然後在後續的艦艇中逐步增加模組化設備。[16]雖然各種報告對不同基線上的設備配置有不同的說法,而且官方公告也沒有提到「基線」這個詞,但可以推測,但至少2018年有兩艘船會攜帶一些設備,而其餘部分設備將會在以後補裝。[25][17]

C4ISR

該型號上安裝的船艦作業系統、船艦維護管理系統、內部和外部通信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各種武器系統和其他系統將採用開放式結構(OA),並將以納入標準化網絡系統的形式進行配置,[28][c]信息處理子系統 OYX-1-29 作為終端安裝。[17] 這是出雲級(22DDH)及以後的驅逐艦和潛艦上使用的標準系統。[17]

作戰情報中心(CIC)有 14 個控制台分布在四周,一面巨大的視頻牆幾乎將 CIC 圍繞成一整個圓周(不含開口處)。CIC 集成了傳統驅逐艦和反潛戰艦上的聲納室和反水雷戰艙室的功能,所以控制台的數量比以前多了。此外,還有兩個中央協作台和一個跟蹤記錄儀(DRT),以及四個指揮官、巡邏隊長和其他人員的控制台。

對應於 Link 22 作為戰術數據鏈[17]其通信天線是一個柱狀的NORA-50條形複合通信天線,安裝在艦橋的頂部。這種複合天線也叫做「集成桅杆」或者 UNICORN(UNIted COnbined Radio aNtenna,獨角獸),它的外形比傳統的網格或稜柱形天線更加簡潔,能夠降低無線電波的反射。每個系統都放置在一個圓柱形的模塊里,以防止無線電的干擾,桅杆的底部有一個接口,可以把電線連接到船體上,這樣在發生故障的時候,可以方便地更換備件和進行定期維護。[30]

主傳感器是X波段OPY-2多功能雷達[17] 這是一種基於 OPY-1 和 OPS-48潛望鏡探測雷達整合而成的組合雷達,以 2015 年的「新型驅逐艦雷達系統的研究」為基礎,負責從目標搜索、探測和跟蹤到火砲射控在內的所有工作。[26]除此之外,還安裝了由可移動式傳感器和固定式傳感器組成的 OAX-3日語OAX 光電複合傳感器,[17]作為電光傳感器,也可用於火砲控制。[26]複合通信天線下方六個高靈敏度固定傳感器攝像機,這些攝像機捕獲的圖像可以從各個方向投影到視頻牆上,從而可以通過 CIC 操作艦艇。[26]

防空和反水面艦艇

防空武器方面,配備了SeaRAM近防空飛彈系統和2具八單元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17] 一門62倍徑5英寸砲(127 公釐單管艦砲)也可作為防空武器,其射控由OPY-2多功能雷達擔任。[28]

至於反艦武器,除了一門62倍徑5英寸艦砲外,還將攜帶兩具四聯裝的17式反艦飛彈日語17式艦対艦誘導弾(SSM-2)發射裝置。[31] 該艦預計將配備一套艦對艦飛彈艦載系統(SSMS-3)作為艦載攻擊控制系統。 [17]此外,還將配備兩座日本制鋼所開發的國產水面艦艇用12.7公釐機槍遙控武器系統)。[32][33]

此外,隨著「基線」計劃的出台,最終形態「基線3」將配備垂直飛彈發射裝置(VLS)、新型遠程反艦防空飛彈(A-SAM)和新型反艦飛彈,也被認為可以賦予它們使用彈藥的能力,並作為HUK/SAG先遣部隊部署在主力前方數十海里處,承擔進攻性防禦任務。[34][d]三菱重工的提案中包括 16 單元 Mk.41,但由於需要進一步研究其上安裝飛彈的要求,因此在2018年建造的兩艘戰艦上並未安裝Mk41垂髮,而是在未來進行安裝。[17]2020財年的預算請求包括為2018財年至2025財年計劃船舶的12艘船購買VLS FMS的費用,[36]但並未納入政府預算法案[37],甚至對於2020財年計劃船舶也配備了VLS。 [38]隨後,2021財年補充預算包括2021財年兩艘船的VLS購置費用,2020財年預算包括其餘10艘船的VLS購置費用。 不過,由於當時全球範圍內半導體短缺,後來才安裝在計劃於 2021 年建造的船舶上。[39] VLS僅配備07型垂直發射魚雷火箭,沒有攜帶防空飛彈的計劃。[40]

Remove ads

反潛作戰

反潛偵搜系統採用的是OQQ-25,它一種水面艦艇用的聲納系統,[17]是基於「可變深度聲納系統(雙/多靜態)」的設計,可以在不同的深度下發射和接收聲波,從而提高對潛艦的探測能力。它還可以與其他艦艇配合,使用雙/多靜態戰術,增強反潛作戰效果。[41]

同級艦比較

同型艦

用戶

潛在用戶

參見

注釋

資料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