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月球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月球車
Remove ads

月球車,又稱月面車,是在月球表面行駛並對月球考察和收集分析樣品的專用車輛。可分為無人駕駛月球車和有人駕駛月球車。無人駕駛月球車由輪式底盤和儀器艙組成,用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聯合供電。無人駕駛月球車則屬於巡視器,特點是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部分或者全部自主。世界上第一台無人駕駛的月球車是蘇聯月球車1號,於1970年11月17日由月球17號探測器送上月球。

Thumb
玉兔二號月球車(巡視器)離開嫦娥四號著陸器,2019年
Thumb
阿波羅15號月球車,1971年
Thumb
阿波羅17號月球車,1972年

有人駕駛月球車主要由月球車的每個輪子的各一台電動機驅動,靠蓄電池提供動力。主要作用於擴大太空人的活動範圍和的減少體力消耗,它可隨時存放太空人採集的岩石和土壤標本

目前共有四個國家成功完成月球車在月球表面的降落和行走,分別是蘇聯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

已經完成的任務

月球車1號

月球車1號是蘇聯發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輛成功運行的遙控月球車。質量約為756千克,高135,長2.2米,寬1.6米。[1] 依靠4對電驅動,電磁繼電器制動的輪子實現機動。於1970年11月17日由月球17號送上月球(降落點位於北緯38°17'西經35°),一直在雨海地區工作至1971年10月4日。

月球車2號

月球車2號是蘇聯研製的第二個無人月球車,高1.35,長1.7米,寬1.6米。主要任務同月球車1號相同,也是收集月球表面照片,全車擁有3個攝像頭。除攝像頭外,月球車2號還擁有雷射測距、X射線探測儀、磁場探測儀等裝置。它以八個相互獨立的電動車輪驅動,車體能源來自於太陽能電池,車上攜帶的210放射性元素用來在夜晚為車體供熱,保證儀器不因低溫而損壞。月球車2號總共工作了4個月,拍攝了86張全景照片和80000張照片。

阿波羅月球車

阿波羅月球車是1971至1972年期間,阿波羅計劃中第十五十六十七次登月任務中,太空人使用的月球車。可以搭載兩名太空人,以及月岩和登月設備。

玉兔號月球車

玉兔號月球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製造的一輛月球車,搭載於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於2013年12月2日凌晨1時30分00秒34毫秒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發射[2],於12月14日21時12分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表面[3],12月15日凌晨4時35分[4],玉兔號月球車從嫦娥三號中走出,成為自1973年蘇聯月球車2號以來再次踏上月球表面的無人駕駛月球車[5]

智慧號月球車

智慧號月球車是印度月船三號攜帶的月球車,於2023年8月23日著陸月球,進行了短距離巡視,並於9月2日隨月夜進入冬眠。9月23日,智慧號月球車喚醒失敗,任務結束。智慧號月球車在月面總共工作了12天,行駛距離101.4米。

SLIM月球車

SLIM攜帶了2個微型月球車,分別稱為LEV-1和LEV-2。

嫦娥六號金蟾月球車

嫦娥六號攜帶了1個微型月球車,稱為「金蟾」。金蟾對月球表面進行了紅外光譜分析,並為嫦娥六號著陸器拍攝了照片。

正在執行的任務

玉兔二號月球車

玉兔二號月球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製造的一個無人月面探測器,搭載於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定名[6]嫦娥四號於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23分34秒366毫秒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改進Ⅲ型運載火箭發射,於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軟著陸於月球背面馮·卡門撞擊坑[7]。1月3日22時22分,玉兔二號月球車從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分離,成功踏上月面, 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人造行動裝置[8]

月球車一覽表

更多資訊 月球車外表, 國家或組織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