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朝鮮貴族 (日治時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朝鮮貴族(韓語:조선귀족/朝鮮貴族 Joseon gwijok,日語:朝鮮貴族/ちょうせんきぞく Chōsen kizoku)是日治朝鮮的統治階級之一,以除王公族(前大韓帝國皇室)以外的韓國舊貴族為主。
歷史
朝鮮貴族在明治43年(西曆1910年)8月29日根據日本皇室令第14號《朝鮮貴族令》而設立。將除大韓帝國皇室以外的舊韓國上流社會人士以宗親、門第、勳功為標準,授予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四等爵位。[1]日韓併合後,共有76名韓國人接受了日本帝國授予的爵位,包括6名侯爵、3名伯爵、22名子爵、45名男爵 。[1]1942年又增加了李恆九,加之81名繼承爵位者,歷史上總共有158名朝鮮貴族。[2]
1910年接受了爵位者中,又有8名韓國人拒絕或後來交還了爵位的人。[3]除此以外的68人參與了1910年10月7日的「授爵榮式」[1]與1911年2月22日的「爵記本書奉授式」[1]。在1911年1月12日在朝鮮總督府參與了「公債本券交付式」。[1]
朝鮮貴族們在1911年9月9日模仿日本的「華族會」,以朴泳孝為會長,設立了「朝鮮貴族會」。[1]
朝鮮貴族在日本殖民早期作為當地有權勢的人物,是朝鮮總督府和日本殖民者眼中重要的合作對象,直到1920年以後日本人的統治手段和政策的改變使他們的重要性日漸減少。[4]
在1920年代以後經濟上遭遇困境的朝鮮貴族受到了總督府設立的經濟合作團體「昌福會」的支援。[5]
在昭和22年(西曆1947年)根據皇室令第12號,廢止了朝鮮貴族。
Remove ads
特權
根據《朝鮮貴族令》,朝鮮貴族享有與華族相同的權利,包括制定「家範」的權利、承襲爵位的權利等。根據爵位的高低,朝鮮貴族們擁有不同的宮中席次。[6]
朝鮮貴族子弟們可以免試進入京城幼稚園和學習院讀書。在生員不足的情況下,亦可免試進入東京和京都兩所帝國大學。[7]
朝鮮貴族們在初期被排除在貴族院之外,直到1932年朴泳孝被選入為止。[1]
朝鮮貴族們可以著大禮服。
Remove ads
統制
與華族受宮內省的監管不同的是,朝鮮貴族受朝鮮總督的監管。
朝鮮貴族列表
1910年拒絕接受敘爵 1910年以後升爵或新敘爵 失去爵位 |
Remove ads
評價
韓國人對這些與日本殖民者合作的朝鮮貴族有較強的抵觸心理,其中以所謂乙巳五賊和丁未七賊最受人唾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將大多數位列朝鮮貴族者列入親日反民族行為者名單。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