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公車151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51路是杭州市內正在營運的一條常規無軌電車路線,往返拱北小區及雄鎮樓,亦是杭州市第一條無軌電車路線[1]。
本線亦不定時開行區間車,自拱北小區始發,終到武林小廣場或武林廣場南。夜間則以8251路替代營運。
Remove ads
歷史
本線開通之確切日期已難以稽考,其前身或可追溯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8月新辟的拱宸橋至三廊廟路線。該線時由浙江省公路局派車服務,沿拱三路(大致為今莫干山路、南山路、萬松嶺路等)。爾後以迎紫路(今解放路)為界拆分路線[來源請求],至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杭州淪陷時停駛。日占時期,經營權轉至華中都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日語:華中都市自動車株式会社),在杭州市內其餘公車路線逐一告停的情況下維持營運至三十四年(1945年)1月。[2][3]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杭州市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開湖濱至城站的1路公共汽車[2]。三十八年(1949年)4月末,即杭州解放前夕,受戰事波及而停駛[4],至該年7月1日恢復,並與3路聯運終到寶善橋[5],年末一度延伸至七堡[6]。次年4月轉由浙江省交通公司營辦,同時調整為拱宸橋至閘口[7],後復至三廊廟且再度分段運轉[8][9] ,然仍保留部分班次貫通行駛[10]。1952年11月20日,武林門至小河一段改道行駛里街[11]。
1953年,本線隨杭州市其餘公車路線改由地方國營杭州市公共運輸公司經營,北起拱宸橋南訖城站,起點站自拱宸橋西堍遷移至橋東[2]。1954年7月部分路段改道,後恢復[12]。1955年9月間因施工短暫地截斷路線行駛[13]。

1961年4月26日,本線改由無軌電車開行,此系杭州無軌電車之始[1]。1963年1月25日,南延至南星橋[14]。1964年5月25日,勝利劇院至武林門段雙向改經延齡路(今延安路)、體育場路行駛[15]。
1977年2月15日,因52路開通復回城站,同日調整路線編碼為51路[16]。
1983年11月16日,因大關橋工程施工繞道並開行區間車[17][18]。1985年3月5日,本線縮線至金衙莊[19],7月10日恢復。同日,官巷口至勝利劇院段調整經浣紗路、平海路行駛[20],12月16日方以原線行駛[21]。次年12月30日再次作出調整,改道新大關橋及莫干山路一線[22]。
1989年6月5日至10日,本線隨其餘公車路線營運受阻停駛[27][28]。
1995年9月16日,湖墅路拓寬工程啟動。151路調整為城站至武林門,北段以新辟之56路汽車路線代行[29]。1996年11月30日,撤銷56路並恢復起站拱宸橋,循原線至湖墅南路後繞經文一路、莫干山路,並於同日改為無人售票[30]。文一路以北段於翌年完全恢復。至1997年,鐵路杭州站原站房已年久失修,舊車站於6月便停辦客運,隨後車站老站房被拆除。受此影響,10月10日南端首末站調整至金衙莊[31]。1999年12月25日,城站改造工程結束,151路進入城站火車站公車轉乘站站始發[32]。
- 2002年5月23日,因麗水路拓寬調整路線走向,往返城站及啞巴弄,上行單向繞行莫干山路行駛,並開行23區間接駁於啞巴弄及拱宸橋之間[33]。8月29日,新城隧道施工,改經建國路、郭東園巷,城站站點南移至金剛寺巷[34]。10月1日,北段循原線至大關路後經由上塘路延伸至拱北小區始發,同日停駛23區間[35]。
- 2004年5月9日,由於解放路施工,改經解放路、浣紗路、開元路及清泰街行駛[36]。9月5日,拱北小區始發單向調整為經平海路、浣紗路開行[37]。
- 2006年1月3日,上行中山北路天水橋段撤銷,改經體育場路、武林路[38]。
- 2006年8月16日,受湖墅路施工影響,雙向調整為莫干山路、文暉路後循原線至城站[39],次年1月10日恢復[40][41]。
- 2008年3月28日,因地鐵一號線施工撤出延安路,沿中河路行駛[42]。9月22日再次進行調整,由城站延伸至雄鎮樓[43]。

- 2009年5月19日,清泰街開始進行綜合整治,本線副站調整至鼓樓[44]。10月30日,恢復至雄鎮樓始發[45]。
- 2019年12月26日,調整首末班時間,每日營運時長略有縮短。
- 2020年2月5日至16日,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架空線網停止供電,全線以比亞迪CK6121LGEV、BYD6122LGEV1型電動公車代行[46]。
- 2021年6月5日,再度提早末班,縮短營運時間[47]。8月起,增加數輛純電動公車上線運轉,實現日常汽電混跑。2022年12月15日,或受2019冠狀病毒病廣泛傳播所致客流的下降,營運方決定進一步提早末班[48]。

Remove ads
路線信息
本線主站為拱北小區,副站為雄鎮樓。
- 下行:自拱北小區站起經由上塘路、大關路、和睦路、啞巴弄、湖墅北路、湖墅南路、武林路、體育場路、中河路、清泰街、建國南路、郭東園巷、江城路至雄鎮樓站止。
- 上行:自雄鎮樓站起經由江城路、郭東園巷、建國南路、清泰街、中河路、體育場路、武林路、湖墅南路、湖墅北路、啞巴弄、和睦路、大關路、上塘路至拱北小區站止。
Remove ads
- 拱北小區:04:30-22:45
- 雄鎮樓:05:00-23:30
高峰計劃發車間隔為3-8分鐘,離峰4-10分鐘;夜間(拱北小區始發21:30-22:45,雄鎮樓始發22:30-23:30)實行定班發車,間隔15分鐘。
使用車輛

- 1961年4月26日,本線開通,配車為杭州汽車製造廠「西湖牌」無軌電車[52][53]和部分滬產鉸接型電車[54],約翌年初加入西湖牌663型鉸接電車[55][56]。
- 1962年中起,增加汽車於清晨尖峰時間支援營運[57]。
- 至80年代初,先後投入京一BK560型、SKD663型鉸接電車等車型[58]。
- 1979年4月中旬起,再度使用汽車套跑湖濱至賣魚橋高峰區間班次[59]。
- 1980年初,使用鉸接式汽油客車代行勝利劇院至大關及沈塘橋至勝利劇院的區間車以緩解高峰客流壓力[60]。
- 1982年初,以汽、電車混跑形式營運多種區間路線[61]。11月5日起,於早傍晚尖峰開行武林門至拱宸橋的區間車[62]。
- 1984年1月10日,配車加入部分HZ561型鉸接無軌電車[63]。
- 1999年7月,投入長江 CJWG110型無軌電車上線營運。
- 2002年10月1日,長江 CJWG150型鉸接無軌電車加入本線營運[64][65]。
- 2003年6月,全國首輛空調鉸接無軌電車(長江 CJWG150K型、6-9301)試運轉。
- 2008年9月22日,290路改汽,CJWG150型電車逐漸下線停駛,全線改為配備CJWG110/CJWG110K型行駛。
- 2013年起,逐漸加入青年 JNP6120BEV1型雙源無軌電車,至2014年3月22日全線投入使用。
- 2015年9月14日,更換全線配車為青年 JNP-WG120G型雙源無軌電車[66]。
- 2020年4月起,於尖峰時間加入宇通 ZK6125BEVG10型雙源無軌電車行駛,次年6月起成為常配車輛。
Remove ads
衍生路線
出於加快車輛周轉等原因,區間車班次會在部分營運時段發放。這些班次在電子路牌或風擋處註明「151區間」以示區別。與主線不同的是,區間車在停靠半道紅站後即轉入環城北路,順時針環繞武林廣場,並於武林廣場南或武林小廣場月台清客後折返或退出營運。
2019年6月29日,151H線[註 1]以本線假日路線之名義開行,初始往返於拱康路公車停車場及平海路岳王路口,僅在雙休、節假日期間營運[67]。8月17日,調整延伸至吳山公車站[68]。當年國慶節前夕,為配合東坡路步行街宣傳,隨同其他3條路線被歸入「醉杭州公車」系列,喚作「大城北線」[69]。
2020年5月10日,南端終點站改至吳山廣場紫薇園。在隨後7月間發生的一起地鐵施工事故中,位於大關路口的電車饋線被挖斷,151H線隨之改派常規車型。儘管營運方聲稱車型改變系臨時之舉,卻遲遲未恢復使用無軌電車。據部分網友推測,恐與延安路沿線無高架線網所引起的數樁因輔源電量耗盡致使車輛拋錨的事件有關。隨著2021年春季旅遊旺季來臨,3月20日,假日線改道浣紗路[70],4月17日即在無正式公告發布的情況下停駛,標誌著4條「醉杭州公車」路線悉數不存[71]。
相關文化
自1961年改以無軌電車行駛以來,不僅因為車輛制式,還由於路線途經傳統杭州城區諸多重要節點,使得本線一直受到較高的關注度。2006-2008年間,在杭州無軌電車系統大幅度縮減的背景下,151路終得保留,並成為全市唯一的電車路線,直至2013年K155路恢復電車運轉。
2011年,營運方在車廂內掛上以「心目中的電車」為主題的兒童繪畫作品[72],並在全線車輛車頭張貼慶祝杭州無軌電車50周年的標識。近年來,為無軌電車慶生的報道常常見諸本地媒體[73][74][75]。
另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