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柉禁器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柉禁器组
Remove ads

柉禁器組,又稱柉禁十三器[a][1]柉禁諸器[2],1901年出土於陝西寶雞鬥雞台一座西周貴族墓葬的一組青銅器,共14件。其中有一件青銅夔蟬紋銅禁,是自有金石學之後首次出土,此前禁這一類器物只見於古書記載[3]。柉禁器組出土後輾轉被清朝金石學家端方收藏,並被端方收錄於他編撰的《陶齋吉金錄》中。1924年,端方的後人將柉禁器組通過美國人福開森賣給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由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至今。

Thumb
柉禁器組

柉禁器組的14件青銅器分別是1件青銅禁和13件青銅酒器[4],具體為柉禁、鼎卣一、鼎卣二、鼎尊、父乙盉、妣己觚、子掃帚斝、父乙觶、犧形爵、祖癸角、父甲觶、雷紋觶、亞形妣己觶和銅斗。除柉禁、雷紋觶和銅斗之外,其餘11件均帶有銘文。

命名

端方在《陶齋吉金錄》將其所藏青銅禁命名為「柉禁」,但並未詳述其命名的理由[5]。據容庚推測,應是源自東漢《禮器碑》中「籩柉禁壺」的記載[1]。「柉」原為樹名,在《禮器碑》中借指杯或碗類容器,將青銅禁命名為「柉禁」並不十分恰當,但自端方以後,已成為該青銅禁約定俗成的稱謂[2]

出土收藏

光緒辛丑秋(1901年秋),柉禁器組在陝西鳳翔府寶雞縣三十里鬥雞台[5](今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戴家灣一帶[6])的一座西周貴族墓葬[4]中出土,為戴家灣村村民王奎在村北坡地取土時發現的,包括柉禁器組在內的共有30餘件青銅器[7]

柉禁器組出土後輾轉被清朝金石學家端方收藏,端方是晚清時期的重臣,生於直隸的一個滿洲貴族家庭,曾在1899年出任陝西按察使、布政使、並代理陝西巡撫。柉禁器組出土的1901年,端方已經調任湖北巡撫。1911年,四川總督趙爾豐因四川局勢失控被免職,清廷命時任川漢粵漢鐵路督辦大臣的端方署理四川總督,率湖北新軍入川鎮壓革命黨人。1911年11月27日,新軍譁變,端方和他的弟弟在兵變中被殺[3]

端方死後,其在京城的房產被人縱火燒毀,家道逐漸衰落。1924年春,端方後人將柉禁器組通過時任中華民國政府高等政治顧問及中國科學美術雜誌編輯的美國人福開森賣給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1]。當時賣出的總共20件器物,除上述的14件外,另有6件青銅杓([3]。在運往美國之前,福開森將這組器件逐一摹拓列印,據器之大小而定紙之長短,一套15幅圖,輯成《匋齋舊藏古禁全器》,鄭孝胥題簽,影印出版[8]。據福開森稱6件銅杓是發現柉禁的人第二次轉售給端方的[2]

Remove ads

擺放方式

端方《陶齋吉金錄》中的柉禁全圖使將所有的13件酒器全部放置在禁台上。華覺明在《端方柉禁諸器的工藝考察》一文中則稱,柉禁諸器在器物形制、紋飾和鑄造技法上看,應是晚商至西周早期的作品,根據因長期放置而在禁面形成的器物痕跡,原先放置在禁上的有鼎卣二、雷紋觶、鼎尊、父甲觶和鼎卣一5件;斝不能與禁、卣、尊等配伍;妣己觚、子掃帚斝、父乙觶、亞形妣己觶共4件圓足器未在禁面留下器痕,不應與柉禁放在一起;而角、爵為三足器,很難留下器痕,是否與柉禁為同一器組存疑[2]

1933年,日本人梅原末治所寫的《柉禁の考古學的考察》中使用了一張共20器的照片,增加了6件結為一束放置在尊中的銅杓()。由於柉禁器組基本已被認定為十四器,大都會博物館並未將銅杓與禁同時展出。柉禁器組被運到大都會博物館後,在布置展台時將斝和盉以及兩件觶被取下,銅斗被橫陳在尊的前面。後來有進行了調整,僅留了5件酒器在禁面上[2]

器組

端方在《陶齋吉金錄》繪製了《柉禁全圖》一張,器物分圖十三張,並有每件器物的說明及銘文拓印圖案。書中柉禁器組共計有各類青銅器14件,包括柉禁、鼎卣一、鼎卣二、銅勺、鼎尊、父乙盉等。

更多資訊 名稱, 編號 ...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