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查爾斯·蓋茲·道威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尔斯·盖茨·道威斯
Remove ads

查爾斯·蓋茲·道威斯(英語:Charles Gates Dawes,1865年8月27日—1951年4月23日),又譯道斯美國政治家、因推動道威斯計劃而和奧斯丁·張伯倫一同於1926年獲得1925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後者推動了洛迦諾公約),曾任美國副總統

快速預覽 查爾斯·蓋茲·道威斯 Charles Gates Dawes, 總統 ...

道威斯出生於俄亥俄州馬里埃塔,就讀於辛辛那提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內布拉斯加州首府林肯開始其律師生涯。隨後又擔任燃氣廠高管,他在1896年為威廉·麥金萊的總統競選擔任伊利諾州的競選經理。麥金萊當選後,任命道威斯為美國貨幣監理署署長,他一直任職到1901年,隨後創立了伊利諾伊中央信託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道威斯出任美軍遠征軍總採購委員會主席。1921年,總統沃倫·G·哈定任命他為美國預算局首任局長。道威斯隨後參與盟國賠款委員會,協助制定了旨在援助陷入困境的德國經濟的「道威斯計劃」。

1924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無異議提名卡爾文·柯立芝總統連任。前伊利諾州州長法蘭克·O·羅頓英語Frank O. Lowden拒絕副總統提名後,大會選擇道威斯作為柯立芝的競選搭檔。共和黨競選組合贏得了1924年總統選舉,道威斯於1925年宣誓就任副總統。他協助國會通過了「麥克納里–霍根農業救濟法案」英語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但遭到柯立芝總統否決。1928年,道威斯曾尋求連任副總統,但因柯立芝的反對,最終由查爾斯·柯蒂斯獲得提名。1929年,總統赫伯特·胡佛任命他為美國駐英國大使。道威斯還曾短暫領導復興金融公司,該機構負責協調政府應對大蕭條的措施。1932年,他辭職重返銀行業,並於1951年因冠狀動脈血栓去世。

Remove ads

早年與家庭

道威斯於1865年8月27日出生在俄亥俄州華盛頓縣的馬里埃塔,父母分別是南北戰爭時期的北軍大將魯夫斯·道威斯英語Rufus Dawes和瑪麗·比曼·蓋茲(Mary Beman Gates)。[1]他的叔叔以法蓮·C·道威斯英語Ephraim C. Dawes在內戰中擔任少校,曾參與夏伊洛戰役維克斯堡圍城戰,1864年5月在喬治亞州中身負重傷後退役。

道威斯的兄弟包括魯弗斯·C·道威斯(Rufus C. Dawes)、比曼·蓋茲·道威斯(Beman Gates Dawes)和亨利·梅·道威斯(Henry May Dawes),他們都是著名的企業家或政治家。他還有兩位姐妹,瑪麗·弗朗西絲·道威斯·比奇(Mary Frances Dawes Beach)和貝齊·蓋茲·道威斯·霍伊特(Betsey Gates Dawes Hoyt)。

道威斯祖上是清教徒移民愛德華·多提英語Edward Doty的後裔,後者是「五月花號」上的乘客之一。他同時也是威廉·道威斯英語William Dawes的後代,威廉曾與保羅·里維爾一道,在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時騎馬傳遞英軍來襲的消息。

1889年1月24日,道威斯與卡羅·布萊邁爾(Caro Blymyer)結婚。[2]他們育有一子魯弗斯·費林和一女卡羅琳,後來又收養了兩名孩子。

Remove ads

商業生涯

道威斯從辛辛那提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內布拉斯加州獲得律師資格,並於1887年至1894年間在該州林肯市執業。[1]當時,未來的美國陸軍上將約翰·潘興內布拉斯加大學擔任軍事教官,兩人相識後建立了終身友誼。[1]潘興也在該校獲得法律學位,並曾計劃退伍與道威斯合夥開業,但道威斯勸他不要放棄軍隊的固定薪資去冒私人律師收入不穩定的風險。道威斯還結識了民主黨國會議員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儘管兩人在貨幣政策問題上意見相左,但仍保持了友好的關係。[3]

1893年經濟恐慌期間,道威斯從林肯搬至芝加哥[3]1894年,他在美國中西部的多家燃氣廠投資,並先後成為威斯康星州拉克羅斯市「拉克羅斯煤氣照明公司」及伊利諾州埃文斯頓「西北煤氣照明與焦炭公司」的總裁。[2]

政治生涯

道威斯在商界的突出地位引起了共和黨領導人的注意。1896年,他們邀請他負責威廉·麥金萊總統競選中伊利諾州的競選事務。麥金萊當選後,道威斯被任命為美國財政部貨幣監理署署長。[4]任職期間,他從在1893年經濟恐慌中倒閉的銀行追回了超過2500萬美元的資金,並改革了銀行業務制度,以防止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

1901年10月,道威斯離開財政部,競選伊利諾州的聯邦參議員席位。他原以為憑藉麥金萊政府的支持能夠成功,但麥金萊遇刺身亡,其繼任者狄奧多·羅斯福總統支持道威斯的對手阿爾伯特·J·霍普金斯英語Albert J. Hopkins。1902年,競選失敗後,道威斯宣布退出政壇,隨後創立了伊利諾伊中央信託公司(Central Trust Company of Illinois),並擔任公司總裁直至1921年。[1]

1912年9月5日,道威斯21歲的兒子魯弗斯在日內瓦湖溺亡。[5]為紀念愛子,道威斯在芝加哥和波士頓建立了收容流浪漢的庇護所,並出資在他兒子曾就讀的新澤西州勞倫斯維爾的勞倫斯維爾中學建造了一座宿舍樓。[6]

一戰

道威斯曾協助支持協約國首筆英法聯合貸款,金額高達5億美元。這筆貸款得到了道威斯的重要支持,因為摩根銀行集團需要來自非摩根系銀行家的背書。摩根銀行家湯瑪斯·W·拉莫特英語Thomas W. Lamont曾表示,道威斯的支持將「使他們在銀行業中獲得一個他原本永遠無法企及的地位」,因為當時認為貸款有違背美國在一戰期間的中立立場,威爾遜總統也抵制此類貸款。

Thumb
身著戎裝的道威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道威斯於1917年6月11日被任命為第17工兵團少校,隨後於1917年7月17日晉升為中校,1918年1月16日晉升為上校,並於1918年10月升任准將。從1917年8月至1919年8月,他在法國服役,擔任美軍遠征軍總採購委員會主席。他向潘興將軍提出的採購方案被採納,並形成了「協約國聯合供應委員會」的制度框架,道威斯擔任美國代表。戰爭於同年11月結束後,他加入了美國戰爭部清算委員會。因其傑出貢獻,他被授予「傑出服役十字勳章」以及法國的「戰功十字勳章」。1919年8月,他乘「利維坦號」返回美國。隨後,他於1921年出版了回憶錄《一戰日記》(A Journal of the Great War)。

在1920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道威斯支持法蘭克·O·羅頓英語Frank O. Lowden競選總統提名,提名最終落入沃倫·G·哈定手中。[7]1921年,隨著美國預算局的設立,哈定總統任命道威斯為首任局長。1923年,時任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任命他為「盟國賠款委員會」成員。

在委員會中,道威斯主持制定了解決歐洲經濟危機的方案——即著名的「道威斯計劃」。該計劃通過美國銀行向德國提供大額貸款,以幫助德國恢復其工業生產,並使其能夠按照《凡爾賽條約》的要求向法國比利時支付戰爭賠款。作為回報,法國和比利時同意撤出自1923年1月起占領的魯爾工業區。1929年,在外交官歐文·揚的主持下,「揚計劃」取代了「道威斯計劃」,進一步減少了賠款總額,並規定協約國需從萊茵蘭撤出占領軍。[1][8]由於在「道威斯計劃」中的卓越貢獻,以及為緩解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緊張關系所作出的努力,道威斯於1925年與英國外交大臣奧斯丁·張伯倫共同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9]

Remove ads

副總統生涯

Thumb
道威斯與柯立芝總統

在1924年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幾乎毫無對手地被選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提名的競爭則更為激烈。伊利諾州前州長法蘭克·O·羅頓最初被提名,但他拒絕接受。柯立芝接著提議由愛達荷州參議員威廉·博拉出任,但博拉也拒絕。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威廉·巴特勒希望提名當時的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但胡佛在黨內人氣不足。最終,代表們選擇了道威斯。柯立芝很快接受了這一決定,因為他認為道威斯會忠誠可靠,並能為競選增添力量。[10]

競選期間,道威斯走遍全國,為共和黨競選團隊發表演講助勢。1924年8月22日,他在緬因州奧古斯塔為共和黨州長候選人歐文·布魯斯特英語Owen Brewster助選。布魯斯特被對手威廉·羅賓遜·帕坦格爾英語William Robinson Pattangall指控得到三K黨支持。[11]帕坦格爾公開要求道威斯對此表態,道威斯隨即發表演講,強烈譴責三K黨的宗教和種族偏見言論。[11]在競選中,道威斯還頻繁抨擊進步黨候選人羅伯特·M·拉福萊特,稱其是同情布爾什維克的危險激進分子。兩人最終在1924年11月4日的選舉中擊敗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威廉·戴維斯,其得票數超過民主黨和進步黨候選人總和。[10]

1925年3月4日,道威斯宣誓就職時,便引發爭議並以批評參議院冗長辯論而名聲大噪。在就職演說中,他指責參議院第XXII條規則「不民主」,並指出其因三分之二投票通過程序而易被濫用。演講過程中,道威斯多次指向特定參議員,並連續用拳頭敲擊桌子。首席大法官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寫信給兒子稱,這位副總統「把自己出醜了」。演講不僅讓整個參議院感到惱火,而且當天他還打破慣例,讓參議員逐一宣誓,而通常會分組進行,從而再次激怒了參議院。道威斯當天的行為甚至搶了柯立芝的風頭,媒體隨後多次拿他開玩笑,這讓柯立芝對副總統的開局非常不滿。

3月10日,參議院就總統提名查爾斯·B·沃倫英語Charles B. Warren擔任美國司法部長一事進行辯論。由於受到茶壺山醜聞的影響,民主黨和進步派共和黨均反對提名,原因是沃倫與糖業托拉斯關係密切。中午時分,原定六位發言者發表意見。道威斯想午休,於是向多數黨和少數黨領袖確認,當天下午不會投票。道威斯離開後,原定發言者除一人外均未發言,隨後進行了投票。投票結果顯示平局40比40,道威斯本可以打破平局支持沃倫。但在道威斯趕到前,唯一投票支持沃倫的民主黨參議員改變了投票,最終提名以41比39被否——這是近60年來總統提名首次遭到參議院否決。

此事件後,道威斯與柯立芝逐漸疏遠。他拒絕參加內閣會議,並因攻擊參議院冗長辯論而惹惱總統。道威斯支持《麥克納里–霍根農業救濟法案》英語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旨在通過政府購買過剩農產品並出口至海外緩解1920年代農民危機。儘管道威斯促使國會通過該法案,但柯立芝總統予以否決。

1927年,柯立芝宣布不再尋求連任。1928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道威斯再次支持法蘭克·羅頓,但大會選擇了赫伯特·胡佛。隨後傳出道威斯可能成為胡佛副總統搭檔的傳言,但柯立芝明確表示,如果道威斯連任副總統將被視為侮辱。最終,共和黨選擇以協作能力著稱的堪薩斯州參議員查爾斯·柯蒂斯作為胡佛的副總統搭檔。

Remove ads

副總統之後

道威斯在副總統任期結束後,於1929年至1931年擔任美國駐英國大使。相比副總統,道威斯在外交方面更加合適,愛德華八世在回憶錄中也對此予以肯定。不過,道威斯在一些方面上顯得粗獷,在首次訪問英國皇室時,為迎合美國輿論,他拒絕穿著當時的宮廷禮服,據說此舉令國王不悅。

隨著美國經濟大蕭條持續,道威斯接受總統赫伯特·胡佛的請求,離開外交崗位,出任新成立的復興金融公司的負責人。但僅幾個月後,道威斯辭去了復興金融公司的職務,因為其陷入中央共和國銀行與信託公司(Central Republic Bank and Trust Company)的爭議中,因為其任內對其銀行給予優待而引起爭議,這也標誌著道威斯政治生涯的結束。1932年總統選舉期間,胡佛曾考慮將道威斯列為副總統搭檔以替代柯蒂斯,但道威斯拒絕了這一提議。

同年晚些時候,道威斯與合伙人創辦了城市國家銀行與信託公司(City National Bank and Trust Co.),接管了倒閉的中央共和國銀行與信託公司的存款。1936年,共和黨國會領導人非正式接觸道威斯,希望他能出任當年總統選舉的候選人,以延續柯立芝繁榮年代的形象,但道威斯對重返一線政治毫無興趣。最終,共和黨提名的候選人由阿爾夫·蘭登出任,該競選組合最終未能勝出。

Remove ads

晚年

Thumb
道威斯的墳墓

道威斯自1932年起擔任城市國家銀行(City National)董事會主席,直至去世,任職近二十年。他於1951年4月23日在伊利諾州埃文斯頓的家中因冠狀動脈血栓去世,享年85歲。道威斯安葬於芝加哥的玫瑰山墓園英語Rosehill Cemetery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