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柳灣遺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柳灣遺址,又名柳灣墓群、柳灣墓地[1],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是於1974年在青海境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遺址,歷史年代距今4600年—3600年,文化上並存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多種不同類型,被認為是中國黃河上游一帶發掘規模最大的一處原始社會氏族公共墓群。2006年,柳灣遺址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
發掘歷史
柳灣遺址最早發現於1974年,是年春,當地生產大隊成員在開荒挖渠時發現了該遺址中的遺存,其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巡回醫療隊向青海省文化局匯報此事,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青海隊和青海省文物管理處考古隊遂於當年7月正式啟動對遺址的發掘工作。其後的4年間,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和甘肅省博物館等機構相繼對柳灣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掘出1500座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的古墓葬,1978年之後,又有230座墓葬相繼被發掘[1]。2000年,為配合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的建設,在柳灣村內進行了新一輪的發掘,發現了辛店文化和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居住區遺址[3]。2006年,柳灣遺址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遺址概況
柳灣遺址坐落在柳灣村湟水河北岸,距樂都區中心15公里,距西寧市區70餘公里[4],占地約11萬平方公尺,東西長450公尺,並被被台地包圍,南北寬250公尺,呈北側高南側低的地勢走向[5],又可細分為三級階地,其中第一級為居住遺址,第二、三級的黃土坡上則為墓地[3]。
發掘出的墓地共1730座,歷史年代橫跨距今4600—3600年的,又分為東、中、西3個墓區,其中1041座墓葬屬於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主要分布在中區,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內有平面呈「凸」字形的洞室和墓道等結構;257座墓葬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主要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427座墓葬屬於齊家文化,主要分布在西區,形制則類似馬廠類型,內有較為獨特的獨木棺葬具;5座墓葬屬於辛店文化,主要是橢圓形或圓形的豎穴土坑墓。[1]
隨墓葬出土的是近38000件各類文物,包括17000餘件陶器以及石器、玉器、骨器和海貝[4]等品類。石器有斧、錛、鑿和刀等,這些遺存表明當時從屬於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人們以原始的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出土的紡輪表明了當時有一定的紡織業存在;陶器多為夾砂和泥質的彩陶,器型有壺、葫蘆形的罐等,飾以黑紅相間的鋸齒紋、蛙形紋和圓圈紋等紋路,還有人面形與裸人形的浮雕,這一具有誇張風格的人像浮雕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宗教含義。[3][5]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