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
Remove ads

根本說一切有部律(梵語:Mūlasarvāstivāda Vinayapiṭaka),指根本說一切有部律藏,與其他律藏相比,《根有部律》包含更為豐富的本生譬喻因緣故事[1][2]。其梵本僅存一些斷片和部份完好經卷。漢譯本由義淨主持,於唐代譯出,但「毘奈耶事」有多處佚失,「毘奈耶上分」亦非全譯[3],現存譯本近二百卷。藏譯本由勝友英語Jinamitra(Jinamitra)主持,約8、9世紀譯出,較為完整,成為藏傳佛教唯一秉持的律藏

結構

根本說一切有部的戒本,也就是波羅提木叉戒經,分為比丘比丘尼,比丘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比丘尼為《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蒭尼戒經》。屬於羯磨法的《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是從《根有律》二百餘卷中,集出「羯磨法」的相關條文別行。

根本說一切有部的律藏由以下各部分組成[2]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義淨譯
  •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二十卷,義淨譯
  • 毘奈耶事(Vinaya-vastu,相當於律藏的「犍度」,包含「十七事」)[5]
  • 「出家事」Pravrajyā-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五卷,現為四卷。
  • 「布薩事」Poṣadha-vastu,漢譯缺。
  • 「隨意事」Pravāraṇa-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隨意事》,一卷。
  • 「安居事」Varṣā-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事》,一卷。
  • 「皮革事」Carma-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一卷。
  • 「藥事」Bhaiṣajya-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二〇卷,現為一八卷。
  • 「衣事」Cīvara-vastu,漢譯缺。
  • 「羯恥那衣事」Kaṭhina-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羯恥那衣事》,一卷。
  • 「拘睒彌事」Kosambī-vastu,漢譯缺。
  • 「羯磨事」Karma-vastu,漢譯缺。
  • 「黃赤事」Paṇḍulohitaka-vastu,漢譯缺。
  • 「補特伽羅事」Pudgala-vastu,漢譯缺。
  • 「別住事」Parivāsika-vastu,漢譯缺。
  • 「遮布薩事」Poṣadhasthāpana-vastu,漢譯缺。
  • 「臥具事」Śayanāsana-vastu,漢譯缺。
  • 「諍事」Adhikaraṇa-vastu,漢譯缺。
  • 「破僧事」Saṃghabheda-vastu,義淨譯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二〇卷。
  • 毘奈耶雜事(Vinaya-kṣudraka,上兩部中所未說及之雜事)[4]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義淨譯
  •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攝頌》,義淨譯
  • 毘奈耶上分(Vinayottaragrantha,又稱最勝教、無上教uttaragrantha,是律藏附屬,主要內容是對經分別、律十七事中的諸問題抉擇斷疑)[4]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義淨譯
  • 《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攝頌》,義淨譯
  • ……(根據《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在尼陀那Nidāna、目得迦Muktaka之後,依序是增一Ekottarikā、十六Ṣoḍaśaka、鄔波離問Upāliparipṛcchā、摩納毘迦Māṇavikā、毘尼得迦Vinītaka、本母Mātṛkā。這些內容未及譯出,義淨已先逝世。《十誦律》和僧伽跋摩所譯的《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有這些內容的對應部分。)[6][7]
Remove ads

相關著作

藏文

《律經》(梵:Vinayasūtra; 藏:འདུལ་བའི་མདོ,'dul ba'i mdo)共計二千七百頌,印度功德光德語Gunaprabha律師(梵:Guṇaprabha; 藏:ཡོན་ཏན་འོད་,yon tan 'od, 約7世紀)造,功德光為來自摩偷羅根本說一切有部的聖者[1]。《律經》總攝根本說一切有部律的要點,依「出離戒」廣釋一切應止、應行的學處,以犍度「十七事」與毘奈耶分別的「波羅提木叉戒經」為基礎,於每一事或每一戒之後,如雜事及上分有所補充,即依次抉擇[4]

藏文大藏經中有功德光律師自造《律經注釋》(Svavyākhyānaabhidhāna-vinaya-sūtra-vṛtti),法友(Dharmamitra)造《律經大疏》(Vinayasūtraṭīka)、般若伽羅(Prajñākara)造《律經釋》(Vinayasūtravyākhyāna)等等[4]

漢文

勝友(Viśeṣamitra, 約7世紀)尊者集出《根本薩婆多部律攝》,為《根本說一切有部戒經》的釋論,義淨於久視元年(公元700年)譯出,一四卷。有藏譯本[8][9]

毘舍佉造有《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以偈頌陳述波羅底木叉戒本及毘奈耶十七事的要點,義淨於那爛陀寺遊學時譯出,後在景龍四年(公元710年)於大廌福寺翻經院重勘。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