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西葉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西葉環形山[1](Messier)是月球正面豐富海東北部的一座小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2],其名稱取自法國天文學家夏爾·梅西耶(1730年–1817年)[3]之名命名,1935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該隕坑形成於哥白尼紀時期[2]。

特徵描述
在梅西葉環形山周邊:西北是塞奇隕石坑、北面為昂維爾隕石坑、西南偏西有伊本·白圖泰隕石坑,阿蒙頓隕石坑位於它的南面、偏西側則是盧伯克隕石坑。梅西葉環形山西北偏西處橫亙著梅西葉月溪,西北方是塞奇山脈,它們的背後是靜海;隕坑東、北二側分別是加圖山脊和蓋基山脊[4]。月坑中心的月面坐標為南緯1.9°、東經47.6°,直徑長99公里[5],深約1300米[6]。
梅西葉環形山外形呈東西走向的卵狀,再往西則是帶有二道向西超過100公里明亮輻射紋的孿生衛星坑「梅西葉 A」,梅西葉 A 坑南北向更長,有一個向西凸出的弧形擴展區。 1967年8月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月球軌道器5號拍攝了梅西葉和梅西葉 A 坑高解析度的照片。月球軌道器5號的041圖像被存檔在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上。在此所顯示的部分月球軌道器5號照片是月球軌道器圖像恢復項目組從原始磁帶上提取出來的。
梅西葉和梅西葉 A 隕坑的內部反照率較周圍月海更高,每座隕坑中央也有一條暗紋。從梅西葉 A 隕坑邊緣發出的兩道醒目、近乎筆直的輻射紋,與梅西葉隕坑的蝶翅狀射紋形成直角,向西延伸100多公里直抵豐富海的西側邊緣。月海表面的一些月坑也覆蓋著來自其它隕石坑的明亮輻射紋。 從理論上講,梅西葉環形山形成於一次入射角度極低的撞擊,而梅西葉 A 坑則可能是該撞擊體的後續反彈撞擊。低角度撞擊也解釋了所形成的不對稱射紋系統。
梅西葉環形山已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分別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7]和《帶有明亮輻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8]。
Remove ads
月球瞬變現象
在梅西葉環形山和梅西葉 A 衛星坑中曾觀測到如浮雲的月球瞬變現象(TLP)。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梅西葉環形山的衛星坑,將通過在其隕坑中心點旁放置一字母而在月球地圖上標示出來。

圖集
備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