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段文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段文振(6世紀?—612年4月26日),名,字文振以字行[1],一字元起京兆郡藍田縣(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人[2][3],祖籍北海郡期原縣(今山東省青州市),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段匹磾之後。祖父段壽曾官魏滄州刺史。父段威曾任北周洮、河、甘、渭四州刺史、新陽縣公。

段文振自小即有膂力,膽智過人,性格剛直,明達世務。早年為宇文護親信。從征北齊晉州,段文振拿著槊與崔仲方等數十人最先登上城牆,段文振和崔景嵩一起到達晉州刺史、海昌王尉相貴住所,拔刀劫持尉相貴,尉相貴不敢動。平陽城上呼喊騷亂,齊軍潰散,晉州被攻克,尉相貴和他部下的甲士八千人被俘虜,段文振以功賜爵襄國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2]。入隋,被引爲丞相掾,累官遷蘭州總管[4],改封龍崗縣公突厥入侵邊塞,段文振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逐北至居延塞而還。

開皇九年,隋朝大舉討伐陳朝,以段文振為元帥秦王司馬,別領行軍總管。平定江南後,授揚州總管司馬。不久轉并州總管司馬,以母憂去職。歷雲州總管、太僕卿。開皇十九年,破突厥達頭可汗於沃野,平定越巂蠻叛亂,在征討嘉州獠作亂時,先敗後勝,被蜀王楊秀和右僕射蘇威誣陷中傷,被除名。楊秀因罪被廢黜後,段文振上表申冤,隋文帝授其大將軍。拜靈州總管。

隋煬帝即位,段文振出任兵部尚書。後征吐谷渾,兵屯雪山(今祁連山),連營八十里[5],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6],以功進位右光祿大夫。大業八年(612年)正月,段文振加左候衛大將軍,從征遼東高句麗,三月廿一日(612年4月26日)[2],段文振在軍中去世,贈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北平侯,諡曰襄。大業八年其年太歲壬申十一月丁丑朔八日甲申(612年12月6日),段文振歸葬於京兆郡涇陽縣武安鄉洪川里之原[2]

Remove ads

家庭

祖父

  • 段壽,北魏滄州刺史[2]

父母

  • 段威,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洮河渭甘四州刺史、新陽公[2]
  • 劉妙容,北魏恆州刺史劉康孫女,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劉遵之女

兄弟

夫人

  • 某氏,貞觀五年五月十七日以耄耋之齡去世[3]

子女

  • 段詮,長子,武牙郎將、龍崗國世子[3]
  • 段世雅,次子,唐朝通議大夫[3]
  • 段世端,第三子[3]
  • 段綸,唐朝光祿大夫、宗正卿、紀安公
  • 段確,唐朝散騎常侍[3]
  • 段儉,唐朝宣州長史[3]
  • 段世弘,第七子,謁者台議郎

隋兵部尚書段文振碑

處士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文振,字元起,隴西姑臧人。仕隋位至兵部尚書、龍崗郡公,贈右僕射,諡曰

墓地

2022年,為配合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土地儲備工作,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陶家村(現屬空港新城管轄)西北開展基本建設考古工作時發現了「隋尚書右僕射、兵部尚書、左候衛大將軍、光祿大夫、北平襄侯」段文振家族墓地。該墓地所在區域為著名的「洪瀆塬」。段文振墓為帶有5個天井的土洞墓,水平總長近60米,天井平面均呈長方形,規格相同,長約3.6、寬約2米,墓室平面呈正方形,面積約4米見方,底鋪條磚,深近15米,殘留墓誌、石門、陶俑等隨葬器物。第5天井下對稱分布兩座壁龕,龕內出土騎馬俑、男立俑、侍女俑以及家畜、家禽等陶俑。墓室四壁原應繪有壁畫,但已破壞殆盡,僅留較薄的白灰面。墓道兩壁、過洞正面及天井下兩壁均繪有壁畫,其中墓道兩壁壁畫保存較好[1]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延伸閲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