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奈及利亞內戰

1960年代末期的一场战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日利亚内战
Remove ads

奈及利亞內戰,亦稱比亞法拉戰爭比夫拉戰爭,是1967年至1970年間奈及利亞政府和自行宣布獨立的比亞法拉共和國之間的一場內戰

快速預覽 奈及利亞內戰, 日期 ...
Remove ads

起因

奈及利亞是一個多種族宗教的國家。自1960年從英國獲得獨立以來,北方的穆斯林和南方的基督教徒就不斷地為取得國家控制權而相互鬥爭。雙方之間的矛盾由於在南方基督教徒聚居區伊博地區附近經濟價值巨大的石油礦藏的發現而愈加尖銳。

戰爭過程

1967年5月底,奈及利亞中央政府通過了新的行政區劃改革方案,將全國劃分為12省,油田卻被故意劃出了伊博地區。由於這次石油事件以及在北方對於伊博人的迫害,使得比亞夫拉地區在1967年5月30日在奧朱古上校的領導下宣布獨立,成立比亞夫拉共和國。戰爭從7月6日開始,首先奈及利亞聯邦部隊以兩路縱隊攻入比亞夫。奈及利亞右路部隊首先在14日拿下南部重鎮恩蘇卡,但遭到比亞夫拉軍的抵抗,戰爭陷入僵局狀態。雖然比亞夫拉軍作戰勇猛,但是戰爭還是呈一邊倒狀態。中央政府受到了英國以及最主要蘇聯的軍事支持,法國葡萄牙南非則支持比亞夫拉共和國,然而他們都並沒有發表官方的承認。面對奈及利亞政府軍由蘇聯提供的Il-28轟炸機的狂轟濫炸,比亞夫拉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抵抗。

結果

Thumb
奈及利亞內戰中罹患夸休可爾症的孩子。

在差不多整整3年的流血戰爭之後,由於戰爭引起的饑荒,比亞法拉共和國政府不得不於1970年1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比亞法拉地區重新加入奈及利亞。全國第一大種族伊博族在此後數十年時間內,無一人能夠在奈及利亞軍隊或政府中擔任要職。

在這場戰爭中,約二百萬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其中許多都是死於飢餓的兒童。比亞夫拉的經濟被徹底摧毀,預計需要許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獨立領導人奧朱古在戰後逃往象牙海岸,在1982年奈及利亞大赦後,才回到國內。他參加了2003年的總統大選,然而慘敗而歸。

2005年10月28日,再次公開鼓吹比亞夫拉獨立的分離派領導人拉爾夫被政府逮捕。

影視作品

引用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