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聖心聖殿 (布魯塞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圣心圣殿 (布鲁塞尔)map
Remove ads

聖心國家聖殿(法語:Basilique Nationale du Sacré-Cœur荷蘭語Nationale Basiliek van het Heilig-Hart)是比利時布魯塞爾首都大區的一座天主教乙級宗座聖殿堂區教堂。該教堂自巴黎聖心聖殿汲取了靈感,是獻給耶穌聖心的教堂。1905年,值慶祝比利時獨立75周年之際,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這座教堂舉行了奠基典禮。建造工程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的耽延,直到1969年才完成。該教堂屬於天主教梅赫倫-布魯塞爾總教區,是全世界面積第6大的天主教堂[1]

快速預覽 聖心聖殿 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法文)Basiliek van het Heilig-Hart (荷蘭文), 基本資訊 ...

這座教堂位於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庫克爾貝赫伊莉莎白公園內庫克爾山頂,俗稱「庫克爾貝赫聖殿」(法語:Basilique de Koekelberg or 荷蘭語Basiliek van Koekelberg)。這座由鋼筋混凝土和磚塊建成的巨大的教堂以其一對細高的雙塔及高於廣場89公尺(292英尺)的綠色銅圓頂為特色,高聳於布魯塞爾西北方的天際線上。

Remove ads

歷史

19世紀中期,利奧波德一世夢想將居民居住的庫克爾山的變成皇家宅邸區。在其去世後,於1880年前,利奧波德二世設想模仿巴黎先賢祠建造一座比利時先賢祠獻給偉大的比利時人,以慶祝比利時獨立50周年。但是由於比利時人缺乏熱情,國王只得放棄該計劃。1902年,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參觀巴黎聖心聖殿,決定興建一座奉獻給耶穌聖心的朝聖教堂,暨一座國家朝聖堂。[2]

Thumb
該聖殿由Pierre Langerock所設計的新哥德式計劃(1905年)。

新哥德式聖殿(1905-1914)

勒芬的建築師皮埃爾·朗熱羅克的最初設計是一座奢華的新哥德式教堂,其靈感來自維歐勒·勒·杜克的「理想的主教座堂」。1905年10月12日,利奧波德二世在慶祝比利時獨立75周年之際為這座教堂舉行了奠基典禮[3]. Soon, fin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urch soon became a problem[4]。地基剛剛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在為1914年聖誕節發表的牧函中,樞機德西雷-約瑟夫·梅西耶(Désiré-Joseph Mercier)賦予了這座教堂新的意義[3]

新藝術式聖殿(1919-1969)

1919年6月29日,阿爾貝一世以及一大群人在庫克爾貝赫山舉行的一個慶典上均贊同該許諾。但是因公共財政狀況,不可能重啟Langerock的計劃。建築師Albert Van Huffel的計劃被採用。

樞機約瑟夫-埃內斯特·范魯伊(Jozef-Ernest van Roey)在獲得了教宗庇護十一世授權後,於1935年10月14日祝聖了尚未完工的教堂。[5]小穹頂(cupola)於1969年完工,在1970年11月11日為梅赫倫-布魯塞爾總主教樞機萊奧·約瑟夫·蘇南斯(Leo Joseph Suenens)履主教職(episcopate)25周年舉行的慶典標誌著該聖殿建造完工。

建築師阿爾貝·范許弗爾(Albert Van Huffel)的最終設計在巴黎國際裝飾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了建築獎。[6]

Thumb
裝飾藝術風格的聖殿塔頂細部

建築

這座庫克爾貝赫山上的教堂成了布魯塞爾天際線上的一個地標。這是世界最大的新藝術運動風格建築,高89米,外部長164.5米。小穹頂平台提供了絕佳的布魯塞爾以及法蘭德斯-布拉邦省廣大地區的城市環景圖。中心中殿有141米長,在最寬處該建築有107米寬。小穹頂直徑33米。教堂可容2000人。

這座教堂的建築材料使用了鋼筋混凝土,兼有分層赤陶土、磚塊和規格料(Dimension stone)。比利時畫家安杜-卡特(Anto-Carte)繪製了8扇花窗玻璃,描繪耶穌的生平。[7].

花絮

這座著名建築供舉行天主教會慶典(以比利時兩種國語——荷蘭語法語進行)使用,但也供舉行會議、展覽(如2007-2008年國際李奧納多·達文西展),有一個餐廳,一個天主教廣播電台,一個劇院,兩個博物館,它也是洞穴學(speleology)與攀岩的訓練場所。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