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氣旋西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气旋西纳
Remove ads

強烈熱帶氣旋西納(英語:Severe Tropical Cyclone Sina)是1990-1991年南太平洋氣旋季期間在南太平洋發展形成的唯一一個獲得命名的熱帶氣旋[1]。系統起初是瓦利斯島以西南太平洋輻合區內的弱低氣壓,接下來3天裡,系統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並在發展成熱帶氣旋後獲名「西納」。此後幾天系統進一步增強,並在蜿蜒朝斐濟逼近的過程中發展出眼狀特徵。11月28日,西納達到最高強度,然後在從斐濟群島上空經過期間逐漸減弱。11月29日,風暴從東加東加塔布島以北近海掠過,再於次日從紐埃以南約160公里海域和南庫克群島附近經過。此後氣旋急劇減弱,於12月1日轉變成溫帶氣旋,最終於12月4日在南緯50°附近洋面被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吸收。

快速預覽 三級強烈熱帶氣旋(斐濟), 形成 ...

西納沒有造成人員喪生,但在斐濟、東加、紐埃和南庫克群島導致價值超過1850萬美元的破壞。風暴來襲前,數百名度假遊客從斐濟外圍島嶼上的度假村轉移到大陸的酒店。楠迪國際機場和多個地方機場因狂風暴雨被迫關閉。西納經過該群島期間導致部分房屋及其他建築物受損或被毀,還將樹木連根拔起,供電和電話線路因此中斷。瓦努阿島上有一座鐵路橋被沖毀,這座橋本是將甘蔗送往蘭巴薩製糖廠的必經之路,種植者們別無選擇,只能從某村莊借路通過。但是,當地衛理公會教會對這些種植者在周日工作不滿,甚至一度以沒有遵守星期日法令為由攻擊種植者,因此許多工人拒絕在沒有得到警察保護的情況下冒然進入村莊。東加受到的影響較小,只有樹木、香蕉種植園,以及強度較差的建築物受到輕度破壞,此外輸電和電話線路也受到影響。紐埃和南庫克群島只有部分農作物和建築物受到輕微損傷。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11月20日,瓦利斯島以西的南太平洋輻合區發展出弱熱帶低氣壓,斐濟氣象局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開始對之進行監控[2][3]。接下來兩天裡,系統向西北偏西方向和斐濟的羅圖馬移動,外界環境在11月23日變得有利於低氣壓發展,系統上空有上層外流出現[2][3]協調世界時次日中午12點,由於系統周圍的大氣對流已有進一步組織,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低氣壓歸類為第三P號熱帶氣旋並開始發布公告[2][4]UTC晚上19點10分,斐濟氣象局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宣布,低氣壓已在羅圖馬西北方向約425公里洋面發展成一級熱帶氣旋,該機構因此將其命名為「西納」(Sina[2][5]。11月25日,氣旋在蜿蜒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的過程中繼續強化,前進路線形成小規模順時針環路。11月26日清晨,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將西納升級成三級強烈熱帶氣旋。[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在幾乎同一時間宣布西納的強度已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標準[6]

這天,衛星圖像上西納的風眼變得非常清晰[2]。系統增強的同時也受到多變的上層轉向氣流影響,導致風暴以非常不規則的路徑向東南方向和斐濟移動[2]。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於當天晚上宣布系統達到最高強度,其10分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40公里,屬三級強烈熱帶氣旋[5][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隨後在次日清晨宣布,風暴達到1分鐘持續風速每小時230公里的最高強度,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四級颶風[6]。西納這天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並保持在最高強度,開始進入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的雷達監控範圍[2][5][6]。這天晚上,系統逐漸減弱並從維提島以南約40公里洋面經過,再於11月28從瓦圖萊萊島莫阿拉群島和南部拉烏群島上空經過[2]。這天風暴穿過180度經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是在發布針對西納的最後一份警報後將預警職責移交海軍西部海洋學中心[4][6]

11月29日清晨,西納在經過東加東加塔布島以北海域前不久減弱成澳洲熱帶氣旋強度分級下的二級熱帶氣旋[2][5]。這天,系統向東逼近南庫克群島並繼續減弱,海軍西部海洋學中心發布針對風暴的最後一份公告,其中估計系統強度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颶風[4][6]。11月30日清晨,氣旋從紐埃以南約160公里洋面經過,然後在這天晚上逼近南庫克群島時突然向東南偏南方向大幅轉向。受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海面溫度降低的共同影響,西納迅速減弱[2]。隨著風暴穿過南緯25°,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將主要預警職責移交紐西蘭氣象服務有限公司威靈頓熱帶氣旋警報中心,該中心立即宣布西納已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轉變成溫帶低氣壓[1][2]。此後幾天裡,系統的溫帶殘留總體保持向東南方向移動,最終於12月4日在南緯50°附近海域被逐漸逼近的低壓槽吸收[1]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影響和善後

氣旋西納對斐濟、東加、紐埃和南庫克群島構成影響,造成總計價值1850萬美元的破壞[2]。系統在以小規模順時針路徑移動期間一度對索羅門群島構成威脅,之後於11月25日蜿蜒向西南偏西方向移動時又威脅到萬那杜[2]。由於風暴造成的影響,其名稱「西納」因此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8]

斐濟

11月25日晚,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向斐濟發布熱帶氣旋警告,系統這時位於該國西北方向約665公里洋面[2]。次日,維提島西部、亞薩瓦群島馬馬努薩群島收到烈風警告,之後又升級成風暴警告,維提島其他地區也收到烈風警告[2]。11月27日清晨,風暴表現出遠離該國的跡象,所有風暴警告因此短暫中止,但隨著西納進入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的雷達監控範圍,斐濟南部顯然會直接受到氣旋衝擊[2]瓦圖萊萊島坎達武島及附近的多個小島因此收到颶風警告,維提島西部和馬馬努薩群島也再度收到風暴警告[2]。此後幾天裡,隨著氣旋逐漸逼近,科羅島南拉烏群島的多個島嶼再度收到颶風、風暴或烈風警告,這些警告在11月28日西納遠離斐濟後全部取消[2]

11月27至29日,斐濟群島的陣風時速高達175公里,數百名度假遊客從斐濟外圍島嶼上的度假村轉移到大陸的酒店[7][9][10][11]楠迪國際機場和多個地方機場因狂風暴雨被迫關閉20小時[10][12][13][14]。11月27至28日,氣旋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先後從維提島、瓦圖萊萊島、貝庫阿島、北坎達武島的西南海岸上空或附近經過,還途經莫阿拉群島和南拉烏群島的多個島嶼,造成一定程度的海岸侵蝕[2][15]。途經斐濟群島期間,風暴導致部分房屋和其它建築物被毀或受損,還將樹木連根拔起,供電和電話線路因此中斷[2][7]。氣旋還對農作物及包括甘蔗松林在內的植被構成嚴重影響,不過這時大部分莊稼都已收割,所以損失程度較為有限[2][16]

斐濟政府請求國際社會伸出援手,澳洲政府於12月7日通過國際發展局斐濟航空提供多種建設應急住所的材料,如防水油布、塑料布和繩索[17][18]。氣旋破壞的景區很快得到修復,斐濟政府啟動國際性廣告宣傳,提供打折機票[16]。氣旋西納一共對斐濟群島造成價值約1850萬美元的損失,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業、甘蔗和松林所受破壞[1][2]。瓦努阿島上有座鐵路橋被沖毀,這座橋本是將甘蔗送往蘭巴薩製糖廠的必經之路,種植者們別無選擇,只能從某村莊借路通過[19]。但是,當地衛理公會教會對這些種植者在周日工作不滿,甚至一度以沒有遵守星期日法令為由攻擊種植者,因此許多工人拒絕在沒有得到警察保護的情況下冒然進入村莊[19]。這導致許多受損甘蔗留在斐濟的田地中腐爛,直至斐濟糖業股份下令建設臨時橋梁繞過村莊後情況才得以改善[19]

東加

11月27日晚,西納正對斐濟的維提島構成影響,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向東加塔布島、哈派群島瓦瓦烏群島發布熱帶氣旋警告[2][20]。次日,瓦瓦烏群島的熱帶氣旋警告取消,東加塔布島和哈派群島則收到烈風和風暴警告[2]。系統隨後從東加塔布島和哈派群島之間洋面經過,東加首都努瓜婁發氣象站測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6公里,陣風時速139公里[2]。努瓜婁發部分地區停電,多戶民宅受到損傷[21]。整個東加受到的影響較小,只有樹木、香蕉種植園,以及強度較差的建築物存在輕度破壞[2]

其他地區

11月29日,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向紐埃發布強風警告,風暴從該島以南約185公里洋面經過,島上風力接近烈風強度[2][22]。大浪產生的鹽霧對島上農作物和碼頭造成一定程度破壞。紐埃這年初受氣旋奧法影響後建有臨時公路,其中兩條被西納產生的海浪沖毀[2][23]

11月30日清晨,氣旋向東南偏東方向移動,斐濟氣象局駐楠迪熱帶氣旋警報中心向庫克群島中的拉羅東加島曼加伊亞島發布烈風警告,還向南庫克群島的其他群島發布強風警告和熱帶氣旋警告[2][22]。這些警告一直持續到當天晚上,但西納沒有對南庫克群島造成顯著影響,而是突然大幅向東南偏南轉向[2]拉羅東加島北面受到大浪和烈風強度大風襲擊,但從報道來看,島上只有部分扎根較淺的農作物和強度較弱的建築物受到輕微損傷[2][24]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