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水合氯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水合氯醛
Remove ads

水合氯醛,又稱水合三氯乙醛,是三氯乙醛水合物化學式C2H3Cl3O2,用作有機合成中間體、催眠藥抗驚厥藥

快速預覽 水合氯醛, 識別 ...

純水合氯醛是無色透明有強烈辛辣和芳香氣味的單斜片狀結晶固體,有揮發性。易溶於水、乙醇氯仿甘油乙醚丙酮丁酮,微溶於二硫化碳石油醚甲苯。遇鹼分解為氯仿甲酸鹽。遇熱釋放出有毒有刺激性的氣體。加熱到98°C時分解為三氯乙醛和水。

Remove ads

製取

乙醇在酸性溶液中被氯氣氯化得到三氯乙醛。它首先由尤斯圖斯·馮·李比希於1832年通過此法製備出來。[1][2] 反應若在鹼性條件下進行,則發生鹵仿反應,生成氯仿

4 Cl2 + C2H5OH + H2O → Cl3CCH(OH)2 + 5 HCl

將三氯乙醛、對苯二酚碳酸鈣碳酸鈉混合加熱至90℃,減壓蒸餾,收集30℃(5.32-10.64kPa)餾分,得精製三氯乙醛。攪拌下緩緩加入0.182倍量的水,至反應液成粥狀,靜置結晶。過濾,低溫乾燥,得水合氯醛。[3]

用途

有機合成

水合氯醛在工業上可用於合成滴滴涕敵百蟲等農藥。水合氯醛與硫酸的混合物經蒸餾可得三氯乙醛。水合氯醛與苯胺羥胺在硫酸中縮合環化可得靛紅[4]

Thumb

催眠藥

水合氯醛的催眠作用首先於1869年發現。由於水合氯醛很容易合成,因此自此以後它便成為廣泛使用的催眠藥。[5]

水合氯醛用於治療失眠煩躁不安驚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前期時很常用的催眠藥,當時很多明星的死亡都與水合氯醛服藥過量或其副作用有關,比如瑪麗蓮·夢露約翰·丁達爾(John Tyndall)。在20世紀中期時很大程度上被巴比妥類藥物[6]以及此後的苯二氮䓬類藥物所代替。也曾用作基礎麻醉的輔助用藥,但目前已很少使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名的水合氯醛使用者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是為了治療困擾已久的失眠症。

一般以口服溶液、膠漿或灌腸方式給藥。口服催眠劑量30分鐘即可誘導入睡,持續4-8小時,醒後無不適感。催眠作用溫和,無明顯後作用。大劑量可引起昏迷和麻醉,抑制延髓呼吸及血管運動中樞,導致死亡。對腎和肝有損害。催眠機理可能與巴比妥類藥物類似。因此水合氯醛被用作強姦犯罪前使用的催眠藥。

在體內可被迅速吸收。大部分分布於肝臟和其他組織內,1小時達高峰,維持4-8小時。水合氯醛在體內很快被乙醇脫氫酶還原為三氯乙醇;三氯乙醇是發生催眠作用的主要物質。三氯乙醇的血漿半衰期約為8小時,它與葡糖醛酸結合而失活,經腎臟排出。

在人類兒科仍有使用。可用於兒童和不聽話成人做腦電圖之前的鎮定,因為本品是少有的不會抑制癲癇樣放電的鎮靜劑[7]

現有(從1990年代起)動物倫理規定大多禁止單獨使用本品作為實驗動物的麻醉藥。本品主要有催眠作用,真正達到全身麻醉需要的劑量會導致呼吸抑制,且常用的腹腔內注射給藥方式有明顯的刺激性,因此不適合留活口的手術。一般也認為本品沒有鎮痛作用。[8]由於起效慢可能導致動物在死前喘氣,也禁止單獨作為安樂死藥劑。[9]2024年的共識仍舊維持如此。期刊很可能會拒絕單獨使用本品作為實驗動物的麻醉藥的文章,除非作者提供出不能使用其他麻醉藥的有效原因。[10]不過2023年開始有一系列研究指出靜脈注射水合氯醛似乎有不錯的鎮痛作用(可以抑制背根神經節的信號傳遞,也減延長了老鼠被燙尾巴時產生收回反應需要的時間),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待完善。[1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