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永和鎮 (瀏陽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永和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瀏陽市下轄的一個建制鎮。全鎮轄域總面積234平方公里,總人口39,065人(2017年人口普查)。

快速預覽 永和鎮, 國家 ...

地理位置

永和位於瀏陽市中東部。轄域西與古港鎮接壤,北與沿溪鎮張坊毗鄰,東與官渡鎮小河鄉江西省萬載縣黃茅鎮相連,南與高坪鎮中和鎮相連[1]

永和鎮西北地區較為平坦,東南地區地勢較高。瀏陽河的兩大源頭大溪河與小溪河均流經永和鎮,並接納了長灘河、豆田河以及桐子港河等支流;其中小溪河流域的株樹橋水庫是瀏陽最大的人工湖泊[2]。全域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時常受到水災、旱災、病蟲災、冰凍災等自然災害的侵擾[1]

歷史

永和鎮最早名為奔埠市般步市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三桂等人發動三藩之亂期間,總兵揭先勝曾占據奔埠市,與清軍拒戰[3][4];後來,歐、柳、唐、卜四姓家族由長沙遷此,取永遠和睦相處之意,稱其為永和[5];清朝滅亡後,永和市於民國元年(1912年)改制為永和鎮[6]。民國十九年(1930年)8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紅三軍在瀏陽永和李家大屋會師,合編成立了紅一方面軍[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聯、永孚、佳城、石港、里仁五鄉於1956年合併設立永和鄉[5]。1958年,因人民公社化運動,永和鄉被撤銷,與橫山合併成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961年析為永和公社;1973年建立永和鎮,為當時除瀏陽城關鎮之外唯一的建制鎮[8]

2015年11月,因鄉鎮區劃調整,原七寶山鄉併入永和鎮,成立新的永和鎮[9]

現行行政區劃

永和鎮現轄:[10]

菊溪社區、​孚田村、​新聯村、​永寶村、​佳成村、​石佳村和​金盆村。

經濟

在發現磷、鐵礦以前,永和一直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當地氣候、土壤也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水稻為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11][12];另外,茶葉及柑橘等經濟作物也被廣泛種植[13]。其中,產於天岩寨的柑桔以果面光潔,色澤艷麗、肉嫩多汁而著稱,並已經獲得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14]。除傳統種植業外,紅花檵木野生資源豐富的永和鎮也利用自然資源優勢,開始發展園藝業,帶動了湖南省紅花檵木的產業化,亦成為了中國特色花卉品牌產品之一[15]

在工業領域,永和鎮礦、硼砂、青礬、膽礬等礦產資源豐富[11],歷來受到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有效開採。1964年更建立湖南磷化工永和磷礦廠,磷礦年產一度達到80萬噸。1966年亦修建貫通醴陵市和本鎮的醴瀏鐵路,用於輸送礦石。惟礦產資源逐漸枯竭,該鐵路亦於2003年停運[16]

永和鎮亦以菊花石工藝著稱,該鎮的菊花石主產於大溪河底,其採集肇始於清代乾隆年間,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清朝同治時期的《瀏陽縣誌》也有記載[11]。菊花石原石及經過雕刻加工的工藝品,受到廣大收藏家的喜愛。但是,經過上百年的開採,永和的菊花石原石資源日益枯竭,品質下降,花的密度、硬度、質感和純淨度比以前差很多。瀏陽的技師很多都前往湘西或全國各地尋找原石。[17]

Remove ads

社會

在明清時期,擁有豐富礦藏的永和就已經成為了銜接湖南江西的重要交通樞紐,有看馬灘渡、礦灣渡等渡口聯通大溪河兩岸,冬季時,民眾也時常在河流上架起木浮橋,以方便往來商旅[11]。清末民初時期,永和貿易繁榮,當地的萬壽宮碼頭(今永安碼頭)的交易絡繹不絕,亦為當時瀏陽河上游主要的碼頭,不少木帆船滿載著磷礦航行與河道上;但隨著公鐵路交通的發展,碼頭因運量減少、年久失修而趨於衰頹[18]:136[19]。1965年,湖南省交通廳橋梁工程隊修築了橫跨瀏陽河的永和公路大橋,礦區公路自此可直通瀏陽及長沙,方便了永和磷礦與外界的人員物資往來。1966年,醴瀏鐵路通車,解決了磷礦石外運的問題[20];該鐵路於2003年停運後,公路交通就成為了永和鎮唯一的聯外交通方式;湖南省道S528為古港主要的聯外道路,連接了永和鎮及鄰近的古港鎮小河鄉等鄉鎮[21]

在文化教育領域,永和第一座學校永和市義學於清朝咸豐年間開設[2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瀏陽縣政府曾在當地成立永和磷礦子弟學校、縣第十二中學等學校,但均已經撤銷[5]。現今,永和鎮的教育事業由永和鎮教育發展中心主管,具體教學任務則由永和初級中學、七寶山初級中學兩所初級中學,永和鎮完全小學、李貞完小、新實完小、鐵山完小四所完全小學及若干個教學點承擔[23][24]。永和鎮也設有鄉鎮文化站,可向鄉村民眾普及文教知識[25]

Remove ads

著名人物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