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江北區 (重慶市)
中國重慶市的市轄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江北區是重慶市的一個市轄區,地處重慶長江、嘉陵江北岸,是重慶市主城九區之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立體快捷的交通網絡,是重慶最具發展潛力和生機活力的主城區之一。與渝中區、渝北區、南岸區、沙坪垻區相鄰。幅員面積221.2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0萬(2006年),流動人口312萬,江北區是典型的人口淨流入地區,其戶籍人口不到25%,實際居住人口已經超過部分特大城市的人口。江北區的經濟管理機構於2010年6月併入新設立的兩江新區,目前僅保留公檢法機構。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今江北區一帶歷代分別屬江州縣、枳縣、巴縣。東漢時巴郡和江州縣治所曾一度遷至北府城,即今江北區江北城或劉家台一帶。[5]
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慶府在巴縣縣境置江北鎮。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江北鎮改由重慶府直轄,並建置為江北廳,廳址即在今江北嘴;二十四年(1759年),江北廳擴大廳域,分巴縣義里10甲、禮里10甲及仁里上6甲,共42個場,隸江北理民同知,史稱「江巴分治」。[5]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廳、州稱謂,以道統縣,江北廳改為江北縣,縣治江北城。民國十八年(1929年)2月,改為江北市政管理處,駐江北城,為重慶市轄屬地。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5月,重慶全市拓為十二個區,江北城區被編為第九、十兩個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區境分屬重慶市第九區、十區、十六區。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是時區境仍分屬第九區、十區、十六區。[5]
1950年6月,重慶市將原市屬第九區、十區、十六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二區、第七區,後全部劃為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為江北區,區人民委員會駐任家花園。轄香國寺、陳家館、木關街、體仁堂、米亭子、三洞橋、劉家台、寸灘、溉瀾溪、唐家沱10個街道辦事處,雨花村、貓兒石、石門、大石壩4個廠區辦事處及石馬河、觀音橋、五里店、安樂、唐家沱5個鄉。[5]
至1969年,區、公社、街道辦事處均先後改稱革命委員會。1974年,重慶市江北區革命委員會駐華新村。1978年下半年起,各街道革命委員會恢復為街道辦事處。1981年1月,重慶市江北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1995年1月,原江北縣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鄉和南岸區郭家沱街道劃入江北區。1997年6月,重慶直轄後,隸屬重慶直轄市。[5]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華新街街道、江北城街道、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寸灘街道、觀音橋街道、五里店街道、郭家沱街道、鐵山坪街道、魚嘴鎮、復盛鎮和五寶鎮。
交通
江北區交通發達,重慶寸灘港與重慶果園港(全國最大鐵公水聯運樞紐港)均位於江北區。
江北區內的軌道交通有重慶軌道交通環線,3號線,4號線,6號線,9號線等。
江北區目前唯一的高鐵站為復盛站,另有普速鐵路站數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兵工署第五十兵工廠抗戰生產洞、兵工署第十兵工廠舊址)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