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沙螺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沙螺灣(英語:Sha Lo Wan)是香港大嶼山西北部的一個海灣,面向香港國際機場。

歷史


《新安縣志》提及沙螺灣,比「香港」兩字更多。明朝,大嶼山仍盛産沉香時,香木會運到沙螺灣包裝、加工,再運到香港仔石排灣[1],然後轉運到現稱廣州的集散地[2]。
沙螺灣早年已有人聚居,主要為李氏和文氏。李氏先祖李昴英於南宋被封番禺開國男,食邑包括大嶼山部分,李氏後人始遷沙螺灣[3]。文氏始祖為南宋抗元丞相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原籍江西吉安。沙螺灣文氏是崗廈文氏的分支,他們與大埔泰亨文氏同屬寶安文氏七大房的文垂統房[4]。新界文氏還有另一房,明朝永樂年間元朗新田開基,屬寶安文氏七大房的文禮房;兩房文氏均是文天瑞長子文應麟的後裔,是新界五大氏族之一。
沙螺灣建有多條村落,包括沙螺灣村及沙螺灣新村等,村民開墾了一些果園。在海灣畔有一座始於乾隆39年(1774年)的把港大王廟(亦稱為「把港古廟」和「洪聖廟」)[5],已有超過200年歷史。沙螺灣北端則建有碼頭。
雖然沙螺灣對面的赤鱲角和東涌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大興土木,而港珠澳大橋亦於2018年10月24日早上9時正式通車,但沙螺灣仍保留了不少自然生態,包括一棵已有300年歷史的大樟樹,及鄰近地區的一些紅樹林等。沙螺灣西面原有一凸出海角,因新機場填海,為免影響東涌灣水流而遭削掉。
沙螺灣村的沙灘本來極多沙螺沙蜆。1960年代香港旱災,這沙灘的沙被運到石壁,用作興建石壁水塘。加上後來赤鱲角機場填海,截斷了沙螺灣海域的海水。現在沙灘已荒廢,涌口無水,灣村破落。[2]
曾有建議延長深屈道到沙螺灣,但最終沒有成事。
Remove ads
特徵
沙螺灣海灣是一個保存完好的熱帶自然環境,該處可以找到高大的樹幹。
沙螺灣村以四排平行的房屋形式建造。村莊北部保留著一座高3m的鄉村入口大門,該大門建於大約200年前,由花崗岩砌塊和樓板構成,而附屬的防禦牆已被拆除。 村子裡有三個祖堂。[6]
沙螺灣有兩座相鄰的廟宇,位於海岸附近。獻給洪聖的把港古廟建於1774年,把港古廟右邊的天后廟建於1919年,位於正面的一堵牆連接著兩座廟宇。它們有時統稱為「把港古廟和天后宮」。
村落

- 沙螺灣村
- 沙螺灣新村
- 沙螺灣涌口
氣候
Remove ads
交通

區議會議席分佈
沙螺灣現時維持低度人工發展的狀態,常住人口稀少,而整個沙螺灣都劃入大嶼山選區。
爭議事件
- 2013年,沙螺灣村民不滿政府擱置打通東涌至大澳一條6.5公里長的沿海行車路,窒礙鄉村的發展,而於11月起每逢假日發起無限期封村行動,聖誕節該村發動四十多名村民在東西兩個入口築起「人肉鐵馬」,以防假期期間大量市民湧進村內對村民造成滋擾。沙螺灣村關注組強調,在政府未有滿意答覆前,將不會重開村路。[13]
- 隨後於2020年9月30日再度封村,封鎖入村的鐵閘,告示聲稱2014年已經開始封村,但受到部份旅遊人士攻擊,危害村民生命及財產安全,因此禁止非沙螺灣村居民和所有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進入沙螺灣村範圍,否則被視為盜賊。[14][15][16][17][18]地政總署指入村的鐵閘違規,已於10月9日清拆。[19]但之後有村民繼續自行堵路,手持長棍等驅趕市民,又用粗言指罵途徑的單車人士、跑步或遠足市民,「條村係我哋嘅,我哋鍾意開就開,鍾意封就封」(這村子是我們的,我們喜歡開放就開放,喜歡封閉就封封閉),又驅趕傳媒入內。[20]
- 2020年10月25日有傳媒揭發近深屈、深石村的道路被人非法鑿路,被非法擴建的車路長達一公里;另外村民無視當局警告,再加設至少3道新鐵閘為欄杆,並寫上「私人重地」警告牌。環保團體「守護大嶼聯盟」批評政府數周以來未有執法,縱容村民破壞環境以擴建行車路,日後或惹來更多發展壓力,令環境破壞至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21],其後地政總署聯同警方等再於11月13日拆除鐵閘[2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