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法海寺 (北京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海寺 (北京市)map
Remove ads

39.942554°N 116.159902°E / 39.942554; 116.159902

快速預覽 法海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法海寺位於北京石景山區模式口大街北,東依饅頭山,西依蟠龍山,北連福壽嶺。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現作為博物館開放。

歷史

法海寺由御用監太監李童集資,始建於正統四年(1439年),至正統八年(1443年)竣工,明英宗賜名法海禪寺。寺有「五絕」,即明代壁畫、古銅鐘白皮松藻井曼荼羅和四柏一孔橋。原寺廟規模宏大,明、時多次重修。如今法海寺中還保留著禮部尚書古瀅撰「敕賜法海寺碑記」(1443年),以及吏部尚書王直撰「法海寺記」,這些都見證了法海寺的悠久歷史。

Thumb
法海寺壁畫中的水月觀音

建築

Thumb
四柏一孔橋

法海寺為四進院落,全寺依山勢建在逐層抬高的四層高台之上,東西寬約72米,南北長約150米。中軸線建築由南向北為山門(護法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藏經樓。金剛殿東西分別為鐘鼓樓,大雄寶殿前月台兩側有兩棵古白皮松,樹齡皆逾千年,可謂京城之最。月台兩側為伽蘭堂和祖師殿。

大雄寶殿內原有三世佛十八羅漢大黑天及李童供養像,皆於文革期間被毀。大殿天花由231塊方格組成,每一方格內均繪毗盧遮那佛曼荼羅。天花中央有三個曼荼羅藻井,中央為毗盧遮那佛,東為藥師佛,西為阿彌陀佛[1] 大殿牆上繪有許多明代壁畫,這些壁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法海寺也因此聞名。

法海寺是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法海寺經過大修後,於2008年7月30日重新對外開放。為保護正殿壁畫,需要單獨購票持手電筒進入封閉的殿內進行參觀,且禁止攜帶手機、照相機、攝像機進入。

法海寺山門前有一座四柏一孔橋,因四角各生長著一棵柏樹而得名,2006年3月29日被公布為石景山區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2]

Remove ads

壁畫

堪稱明代壁畫中的最高典範的法海寺壁畫完成於正統八年,由宮廷畫士宛福清、王恕和民間畫士張平、王義、顧行等十五人所繪。位於大雄寶殿東西壁、北壁和佛壇背屏共九鋪。

東西壁上繪十方佛赴會圖,兩壁構圖對稱,上部均繪有一飛天、四菩薩五方佛、六觀音共十六身,中下部則為祥雲山泉草木花卉。貼近底部的壁畫由於原有十八羅漢遮擋,因此色彩比其他部分要更為鮮艷明亮。

北壁為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因正殿後門分為東西兩堵,表現的是帝釋二十諸天。東堵有天神和部屬共十九身。由西向東分別為梵天與侍從、持國天增長天大自在天天女功德天及侍從、日天摩利支天地天和侍從、韋馱天龍王和龍妖。西堵有天神及部屬共十七身。由東至西分別為帝釋和天女、多聞天廣目天菩提樹天及天女、辯才天月天鬼子母及其愛子、散脂大將密跡金剛閻摩天和侍從。

背屏正面滿繪祥雲,背面繪觀音文殊普賢三大士圖,並分別伴有善財童子、賢人、馴獅、馴象等。[3]

水月觀音畫高四米有餘,運用了疊暈烘染和瀝粉堆金等多種技法。觀音所披一襲紗羅由諸多菱花組成,每朵菱花均由48根絲線繪成。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