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洞溝古墓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洞溝古墓群是位於中國吉林省集安市通溝河附近的山麓、河谷和平原的一片高句麗時期古墓群,是墓葬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一處高句麗墓群。現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概述
公元3年,高句麗由今遼寧省的紇升骨城遷都至集安的國內城,直至公元427年遷都平壤。集安作為高句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達四百餘年之久。即使遷都平壤後,集安作為別都仍保持繁榮。高句麗700多年的歷史在集安留下了豐富的遺蹟和遺物。[2]
洞溝平原是鴨綠江中游一處狹長的沖積平原,高句麗時期的國內城和今日集安市即坐落於此。洞溝古墓群因"通溝"清末又名"洞溝"而得名[3]。古墓群分布範圍長約35公里,南北寬2-4公里,總占地面積34.2平方公里。1966年清點時有古墓葬一萬餘座,大多為高句麗於公元3~7世紀留下的遺存[4],但也包含一些渤海時期和其他時代的墓葬,但占比例極小。[3]墓群現劃分7個墓區,自東而西為長川墓區、下解放墓區、禹山墓區、山城下墓區、萬寶汀墓區、七星山墓區、麻線墓區。[4]
墓葬大體可分為石墳和土墳兩類,石墳年代較早,是高句麗人固有的埋葬方式;土墳年代稍晚,為高句麗人受漢文化影響或是在高句麗的其他民族的墓葬。石墳可分為積石墓、方壇積石墓、階壇積石墓和階壇石室墓等;土墳可分為封土石室墓、方壇封土石室墓和封土洞室墓。洞溝古墓群中有將軍墳、太王陵、千秋墓等大型的王陵,還在30餘座墓葬中發現有壁畫,比如舞俑墓、三室墓、冉牟墓、長川一號墓、五盔墳四、五號墓等。[4]
Remove ads
墓區分布
洞溝古墓群中的高句麗墓葬分區埋葬、有序排列,反映出家族葬的特點。然而洞溝古墓群目前七個墓區是以行政區劃劃分,雖便於文物的保護管理,但並不符合墓葬的歷史背景、自然環境及當時的埋葬觀念。同一墓區中可能存在著幾個部族墓地,同樣,同一部族的墓地可能被劃分入兩個墓區中。[5]
長川墓區又名長川古墓群,位於市區東北25千米的青石鎮長川村北台地上,總占地31.12公頃。2001年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劃歸洞溝古墓群。長川古墓群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曾遭到嚴重破壞。1983年5月文物普查時存有墓葬105座,2005年重新測繪時有古墓120座。[2]著名墓葬包括——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下解放墓區是洞溝古墓群最東端的墓區,在龍山南麓坡地及鴨綠江右岸的台地上,總占地40.32公頃。有墓葬52座,除平地兩座外大多數分布於山坡。[2]著名墓葬包括——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禹山墓區是洞溝古墓群中的第一大墓區,有古墓3680座,總占地面積509.05公頃。禹山墓區的墓葬兼有封土墓和石墳墓,並有許多大型的王陵。[2]著名墓葬包括——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貴族墓,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萬寶汀墓區在丸都山城西南,七星山東麓,有古墓1638座,占地面積9917公頃。[2]著名墓葬包括——
七星山墓區在集安市城區以西的七星山的南坡,在通溝河入鴨綠江口西岸,有古墓1638座,占地面積99.17公頃。[2]著名墓葬包括——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麻線墓區是僅次於禹山墓區的洞溝古墓群的第二大墓區,毗鄰七星山墓區,有墓葬2576座,總占地面積354.00公頃。[2]著名墓葬包括——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王陵,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世界文化遺產。
採石場遺址
採石場遺址位於集安市太王鎮高台子村附近的山坡上。遺址內布滿巨石,大都是當年開採後沒來得及加工運輸的石料。這裡石質與太王陵、將軍墳等陵墓的石材相同,應為為古墓群內王陵供應石材的採石場。該採石場也是目前唯一確認的高句麗時期的採石場。[6]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代發現與保護
洞溝古墓群作為一處重要的古代文化遺存,早在明清之際就為世人所知。清光緒年間,好太王碑及拓本流傳,引起中外學者注意。國內外部分學者相繼來到集安。尤其20世紀30年代,一些日本學者對洞溝古墓群少數墓葬做了調查、清理、測繪和著錄,並發表了一批影響頗深的著作。[2]
1961年,洞溝古墓群(包含好太王碑)被公布為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中國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川古墓群和採石場遺址被歸入洞溝古墓群保護單位中。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