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舞踴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舞踊墓map
Remove ads

舞踴墓是一座高句麗時期的封土石室壁畫墓,位於中國吉林省集安市太王鎮,屬於洞溝古墓群禹山墓區,代號JYM0458。因墓內牆壁繪有舞蹈景象而得名「舞踴墓」,年代約為5世紀左右。墓內壁畫內容生活氣息濃厚,有兩晉南北期時期中原士族風格,墓室的穹窿頂設計也與以往的高句麗石墓風格迥異。1961年,千秋墓作為洞溝古墓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4月,作為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快速預覽 洞溝古墓群 舞踴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快速預覽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舞踴墓位於集安市太王鎮果樹村一組的耕地中,位於集安市東北約3公里處。墓葬南靠角觝墓[1]

墓葬形制

舞踴墓屬於封土石室墓,外狀為方錐形,用黃褐色黏沙土堆積成封土,邊長約1.2米,墓葬殘高約為4米。墓葬內部用石材砌築成墓道、甬道、耳室和墓室。墓道長、高均為1.2米,原有石門封堵,墓道左右各有一對稱的耳室。甬道長1.5米,高1.3米。墓室為邊長3.3至3.5米、舉高3.55米的方體,四壁內收。墓室頂棚安裝有八層疊澀穹窿式藻井。墓室西壁側有毀壞的棺床遺蹟。[1]

壁畫

舞踴墓的耳室、甬道和墓室的牆壁均有白灰塗抹並繪有彩色壁畫,是本墓的一大特色。壁畫內容大部分為日常場景,也有些許宗教內容。

從墓道進入墓室正對的北壁牆上居中為一男性形象,當為墓主人。男性面左端坐木幾,頭戴折風冠,身穿對襟短衣。墓主形象左側繪有兩名穿長裙的女性,可能是其妻妾,面向墓主端坐,其中一人似正與墓主人交談。墓主人面前有一比例較小的侍者,低首單膝跪向男主人。壁畫下部繪有八名女侍者,現僅存有部分頭髻。似是在舉行家庭宴會。[2]

墓室的東壁上繪有大幅的群舞景象,為「舞踴」一詞來源。墓室的西壁繪有狩獵圖,下部二人策馬張弓,分別追逐一虎一鹿,上部一武士騎馬回首張弓,中部也有一騎馬武士形象。南壁上則多繪有繁枝樹木。墓室上方的藻井上則有蓮花、奇售、星象、仙人、日月神等景象。[1]

現代發現與保護

1937年,日本考古學家考察時著錄該墓,並取名為「舞踴」;1961年,千秋墓作為洞溝古墓群的一部分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早年墓室裸露,1962、1963年分別對墓室壁畫做過局部培封;1965年文保單位將關閉墓門以保護墓內遺蹟;1966年洞溝古墓群普查時為此墓編號為JYM0458;1977年5月,集安縣文物管理所加修了墓道、墓門,並為壁畫做了化學封護。2004年4月,作為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的一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