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濟南黃河大橋 (青銀高速)
京沪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和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在济南的跨黄河单塔斜拉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青銀高速濟南黃河大橋,又稱「濟南黃河三橋」,是中國山東省濟南市一座高速公路橋梁,跨越黃河幹流,北岸為濟陽區崔寨鎮史家塢村,南岸為歷城區遙牆街道。該橋是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主幹線青銀高速公路(G20)的控制性工程之一,也是濟南繞城高速公路(G2001)和京滬高速公路(G2)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設計,山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建,概算投資為5億元人民幣,於2005年3月開工興建,2008年12月26日建成[1],2008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2]。橋梁全長4,473米,寬40.5米,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主橋最大跨度為386米,建成時是當時主跨最長的黃河大橋[3]。
該橋的建成通車,使濟南市區與黃河以北地區之間的路程大為縮短,完善了黃河兩岸的公路運輸網絡,有利於黃河以北地區接受濟南輻射,加快融入省會城市經濟圈。同時,它還促進了濟南及黃河以南地區與濟陽、商河兩縣及以東、以北地區的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繫,為濟南市「北跨」發展、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提供了條件[1]。
Remove ads
設計
橋位所在處的黃河兩岸高差較大,但為了方便載重貨車的通行,該橋設計縱向坡度僅有2°,使其成為黃河上最為平坦的一座公路橋。橋位附近河段,堤距0.65~3.0公里,主槽寬度220~950米,灘地寬度150~2,250米,河道比降為0.1‰,河道曲折係數1.1,屬於典型的受工程控制的彎曲型河段[3]。
大橋全長4,473.04米,分別包括:南側堤外引橋(9×30+8×30+8×30+6×45+6×45米=1,290米)、南側跨大堤橋(75+140+75米=290米)、主橋(60+60+160+386米=666米)、北側河灘引橋(5×46+5×46米=460米)、北側跨大堤橋(75+140+75米=290米)、北側堤外引橋(6×45+6×45+7×30+6×30米=930米)[4]。
主橋為單塔雙索面斜張橋,主跨386米,主梁採用封閉式流線型扁平鋼箱梁,梁高3.5米,全寬43.6米,標準節段長15米[4];梁段共46節,總重量為14,373噸[2]。
斜拉索呈空間雙索面扇形分布,塔上豎向索距2.3~3.6米,梁上縱橋向索距為15米、11.25米、7.5米。全橋共設斜拉索96根,總重量為1,439噸,其中,最大索重29.2噸,最長索長400.9米[4]。
橋塔採用倒「Y」形設計,總高197米,其中橋面以上高170米。塔柱採用空心箱形截面、單箱單室結構、C50混凝土,分為上塔柱、中塔柱、下塔柱和下橫梁。上塔柱外形尺寸為8×8.4米,壁厚0.9米;中塔柱橫橋向寬5.2米,縱橋向寬由8.4米漸變為10.6米,壁厚0.9米;下塔柱橫橋向寬5.2~6.2米,縱橋向寬由10.6米漸變為11米,壁厚1.1~1.3米;下橫梁長45.419米,上寬10.007米,下寬10.127米,高6米,腹板、頂板、底板厚度均為0.9米,設置3道橫隔板,橫隔板厚1米,共計混凝土1,238.7立方米[4]。
橋塔基礎採用直徑2米的鑽孔灌注樁,樁長120米[2],共48根。每個塔柱下承台平面尺寸為28.2×18.2米,厚5米;兩承台之間採用37.4×8米的系梁連接,厚5米[4]。
輔助墩及共用墩均採用普通鋼筋混凝土矩形薄壁墩,墩高約23米。輔助墩平面尺寸為9.75×3米,共用墩平面尺寸為9.75×1.8米。
橋墩基礎為直徑2米鑽孔灌注樁,承台上下游分離,每承台下設6根樁。承台平面尺寸為13.4×8.3米,厚3.5米[4]。
兩座跨大堤橋為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採用單箱單室直腹板斷面,根部梁高8米,跨中梁高3米。箱梁頂板寬19.55米,底板寬9.75米,頂板厚0.3米,底板厚0.3~1米,腹板厚0.6~0.8米。主梁採用C50混凝土。
共用墩採用矩形柱式墩,平面尺寸為3×3.5米,基礎為直徑1.8米鑽孔灌注樁,每墩6根,承台平面尺寸為12.5×7.75米,厚3米;連續墩採用薄壁墩,平面尺寸為9.75×4米,基礎為直徑2米鑽孔灌注樁,樁長132米,每墩12根,承台平面尺寸為18.5×13.4米,厚4.5米。墩身採用C40混凝土,承台及樁基採用C30混凝土[4]。橋梁採用立交方式跨越大堤,為黃河橋梁史上的首次[2]。
建設歷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